【摘 要】 中小會計師事務所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主體,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質量不能僅依賴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成績。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探究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的現狀,剖析其面臨的困難并試圖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中小事務所 注冊會計師行業
一、中小事務所發展現狀
在探究中小事務所發展現狀之前,先界定如何區分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和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不少學者在界定中小事務所時是以年業務收入作為衡量指標,年收入沒有達到1億元的被視為是中小所。而中注協秘書長陳毓圭2015年10月22日在上海羅瑞貝德國際會計網絡全球年會上的演講中提到,界定中小事務所,不能僅看規模,更應該從事務所服務對象和客戶范圍等方面進行考慮。也就是說中小事務所是指服務于中小客戶,區域客戶的事務所。當然還有其他不同意見,以是否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來區分大型事務所與中小事務所也是一種主流的區分方法。
截止2017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會計師事務所8605家,全國會計師事務所2017年度實現事務所業務收入711.35億元。其中業務收入超過1億元的有46家,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事務所40家。無論是按業務收入來衡量還是按是否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來衡量,大型事務所也就那么40多家,占全國事務所不過0.5%。因此中小型事務所的發展關乎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
那么,目前中小事務所的執業現狀是怎樣的呢?王翠琳和胡怡(2015)以甘肅會計師事務所為樣本,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了目前中小事務所主要競爭點在于行業專長、人力資源以及質量控制。而浙江省注冊會計師協會課題組(2018)通過調查浙江省中小事務所的工時成本,證實了部分中小事務所存在審計收費低于審計成本的現象,廣東省注冊會計師協會課題組(2016)則證實了存在部分中小事務所為了降低審計收費,簡化了審計程序。劉名旭、劉勝良和李思蕊(2018)的研究,同樣證明了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存在為了降低審計成本從而損害審計質量的現象。
不難看出,目前中小事務所的執業質量不容樂觀,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以及如何能改善中小事務所的執業質量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
二、中小事務所面臨的挑戰
根據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2014年全球中小事務所調查”顯示,全球中小事務所面臨的兩項最大挑戰是遵守不斷推出的法規和準則(57%)以及吸引新客戶(58%),另外三項重大挑戰為調低資費壓力(51%)、成本上升(50%)、差異化競爭(50%)。
具體到我國,中小事務所承攬業務越來越困難。黨的十八大后,政府簡政放權的逐步實施,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制度,企業年檢審計、驗資業務等會計市場大幅縮水,部分中小事務所的傳統業務基本丟失。另外,部分資質低、規模小、業績少的中小事務所也沒有參與政府招投標的機會。
不僅如此,中小事務所惡意競爭現象也比較突出。部分中小事務所在“保飯碗”、求生存的壓力下,千方百計地低價承擔業務,出現了超低價中標、低于成本價收費的問題,造成事務所之間的惡性競爭。這樣以來,職業質量得不到保證,中小事務所承接業務愈發困難,事務所之間愈發低價競爭,陷入惡性循環。
除此之外,中小事務所人才流失的情況也非常嚴重。由于中小所的業務有限,給予員工的福利待遇更是有限,導致人才頻頻流失。即使有機會能承接大型項目,也可能因為資質不夠而錯失良機。
三、我國中小事務所對策分析
若要改善執業質量,應先解決目前中小事務所面臨的困境。當這些事務所不再為“生存”擔憂時,才會逐步去考慮質量問題。
針對中小事務所難以承攬業務的問題,駱國良(2015)提出要加強中小事務所的品牌建設。作者通過實際調查發現,事務所的品牌對客戶的影響力正逐年提升,中小事務所通過加強品牌建設可以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吸引更多客戶;針對中小事務所人才流失問題,胡秋成和謝世江(2015)以北京金誠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為參考,提出了實施特色經營,突出利益共享,充分發揮工會群團作用,做好事務所風險管理這四方面對策。
除以上提到的解決對策以外,現實中不少事務所為了響應做強做大的號召而進行合并,但簡單的人員和收入的合并并沒有從根本上實行真正的統一管理和質量控制,往往是人和心不和,資和事不和,這樣的事務所表面上看很強大,但實際上由于并沒有實行真正的統一管理和質量控制,使得這種框架下的事務所很是脆弱,不僅內部問題很多,而且各部分(或各分支機構、各業務部門)的業務水平和質量控制參差不齊,實際上總所也很難控制,從而使得事務所很可能到處都潛在或隨時隨地都可能產生執業風險,這樣的事務所肯定不能算強大。所以,簡單的并所不能真正起到推進中小事務所發展的作用,對質量的重視以及對業務統一管理的要求應該作為事務所合并的前提。
然而無論是品牌建設等增強以增強事務所自身品質為主,還是通過事務所之間的合并成為大型事務所,都沒有改變瓜分已有市場份額的本質,區別無非在于哪家事務所能通過轉變爭取到更大的市場份額罷了。若要真正解決中小事務所的困境,還應從開拓市場,打造藍海入手。
早在2011年7月,中注協就修訂了《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辦法》,在保持業務收入指標名稱不變基礎上,將其內容分解為“事務所本身業務收入”和“與事務所統一經營的其他執業機構業務收入”。中注協解釋,“事務所本身業務收入”指會計師事務所經營取得的業務收入。“與事務所統一經營的其他執業機構業務收入”是指與事務所具有統一經營戰略、統一品牌、統一專業資源、統一人員管理的專業服務機構經營取得的業務收入。業內人士認為,此舉一定程度上鼓勵了事務所積極開展非傳統業務。中注協也表示,此次修訂是為了推動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新業務拓展戰略的實施。
既然鼓勵開展非傳統業務,那么在尋求中小事務所發展時也可以轉變思維,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業務拓展。在對比大型事務所如畢馬威、安永等與中小型事務所登記的經營范圍相比,多出了稅務咨詢、管理咨詢、會計培訓等相關內容。再結合會計行業缺乏高精尖人才以及會計專業就業難等問題,中小型事物所是否可以轉變思維,開展一部分業務專門進行會計培訓呢?基礎從業人員通過培訓得以往高級人才方向發展,既輸送了會計行業的頂尖人才,又能拓展中小事務所的業務。
具體說來,中小事務所可以成立實訓基地,與高校進行合作,將審計實訓作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當學生完成實訓,掌握了審計基本實操內容,在之后的求職中也會更有把握。亦或者中小事務所的實訓基地也可以針對會計基層人員,定期開設不同班次,讓基層人員有機會學習審計相關內容,接觸審計實操課程,專門向大型事務所或企業輸送人才。這樣不但能整體提高會計人員的層次,也解決了部分中小事務所的業務問題。
五、總結
當前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不高,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些事務所掙扎在“生存線”上,無暇顧及也沒有能力顧及質量問題。只有當解決了中小事務所正面臨的困境,事務所才能有資本去改善質量問題。而目前人才流失、惡性競爭等困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注冊會計師行業供大于求,事務所所能承接的業務不足以維持八千多家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存,唯有轉變思維,開拓新的市場例如開展會計培訓等,才能進一步提升中小事務所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注冊會計師協會課題組.浙江省注冊會計師行業中小事務所工時成本調查報告[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10):40-44.
[2] 萬燕敏.中小事務所服務“雙創”企業探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06):34-36.
[3] 戴瓊.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03):24-28.
[4] 廣東省注冊會計師協會課題組,琳琳.會計師事務所年度審計業務預算工時和分類成本實證研究——基于廣東省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數據分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6(04):22-27.
[5] 陳毓圭.促進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更好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6(03):5-8+2-3.
[6] 胡秋成,謝世江.中小會計師事務所人才流失問題與對策——基于北京金誠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啟示[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09):51-55.
[7] 王翠琳,胡怡.我國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甘肅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數據[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07):74-78.
[8] 駱國良.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品牌建設之實證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01):79-83.
作者簡介:董經緯(1994—),女,湖北武漢人,湖北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