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繆芳
【摘 要】 在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中央也對我國的經濟進行了新一輪的分析,對我國經濟變化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在金融新常態下,傳統的金融產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一些之前從未出現過的風險也逐步出現。所以在這種情形下,如何在金融新常態下提升金融風險的抵御能力,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經濟新常態 金融風險 防范措施
在2014年底,我國政府部門對我國經濟新常態所存在的特征進行了總結,根據結果顯示,由于我國受到當前環境的影響,我國的經濟也進入了一種發展的新常態時期。在此階段內,這種新型的實體不僅會直接影響我國的金融產業,還會要求我國的金融業也能在最大的程度上獲取更多的收益,在不影響我國金融行業的服務效率的前提下,全方位的提升我國金融的風險防御能力。
一、如何加強金融風險防范
1、金融風險的防范對企業內部的影響
首先,加強金融風險防范能在一定條件下促進自身的發展。在整體的金融投資中,我們能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風險的防控,降低潛在風險的發生率,也能在市場中降低投資者的不安心理,改善投資的環境。有利于營造相對寬松的金融監管氛圍,全方位的提升金融行業的服務水平。第二,保證金融機構按照相對穩定的發展道路進行發展,以此來提升經營所獲取的利益。實施財務風險的預防,需要在內部建立一套完善的防御體系,學會如何抵抗金融風險的能力,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將有利于經營規模的擴張和發展金融機構,將實體經濟發展壯大。最后,加強金融風險的防范,可以提升金融機構的科學決策。一些金融機構在經營時,無法準確把握風險所來源的風向,所以在經營方向的把握上也缺乏精確性。金融機構在經營的過程中,降低所遇到的危險,也能在一定情況下緩解經營的壓力。
2、金融風險的防范對企業外部的影響
首先,在外部的環境上,對風險進行防范能合理地、均衡地分配各種資源給各個企業。眾所周知,價值流是一個連鎖反應,其中一個環節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其他環節的實施。金融風險防范可以有效調整資金流向,降低金融風險,積極引導社會資源通過貨幣資金進行合理配置,把社會資源的利用率最大化,遵循市場規律,保證健康、穩定運行。確保社會資金能夠穩定的發展下去。其次,重視金融風險有利于促進經濟協調發展。當前,經濟全球化愈演愈烈,資本的整個經營區域涵蓋了經濟運行的各個領域,也和經濟運行中的所有環節息息相關。金融風險的觸發可以說是災難性的,一旦爆發,將危及各行各業。金融風險的防范可以及時預警風險的發生時機,實施相應的風險防范計劃,有效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將可能發生的損失降到最低,從而保持整體經濟運行軌跡步入正確健康的發展道路。最后,也是加強金融風險防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利于消除外部環境中的和諧因素。從實質上看,金融業就是一個風險行業,這是無法避免的,當金融風險積累到一定的數值時,其引發的社會危機也是相當強大。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經濟危機的爆發與金融危機都是同一時間存在的,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秩序,由此可能會造成戰爭等殺戮性的行為,嚴重阻礙了人類歷史的前進步伐。因此,當前各個國家要想發展本國的經濟,在經濟上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合理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避免國家出現動亂。
二、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的金融的發展現狀
當前,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和金融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隨著經濟新常態的出現,一些新的風險也就慢慢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原先本來就存在的風險也就成為了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在金融風險的防控上將肩負越來越重的任務。
1、地域性的金融風險
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的防御,是當前經濟型常態下對于金融業的的主要要求之一。雖然我國金融體制還是比較穩定,金融風險還是處于一種可控制的狀態,隨著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以前還未曾發現的金融風險也逐步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因此我們應對此提高重視程度。首先,金融的風險來源于一些產能過剩的機構。近年來,一些企業的產能明顯過剩,這也已成為我國金融風險的主要來源。由于產能過剩的企業在資金的上的占比較大,所以在降低資金利用的同時,還在實質上提高了銀行業的壞賬率,大大的提升了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在此背景下,我國銀行業形成了企業融資困難、高利率融資和高風險的不良局面。產能過剩的工業企業帶來的資本失效和債務違約使得金融業面臨著巨大風險。其次,地方債務的大幅度增加也會提高金融的風險。據數據顯示,到2015年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預算為16萬億元。但是財政在預算上卻無法將所有的地方政府債務都納入其中。第三,是來源于房地產投資市場風險。目前,我國的房地產經濟處于蕭條時期,尤其是在很多二三線城市中,房地產供過于求的現象時常出現,各種房地產項目擠占了大量資金,但是其銷售業績卻一直不能有效的提升,其投資風險的風險性也越來越高。房地產銷售的不良業績,使得銀行承擔的資產風險也空前巨大。在銀行抵押貸款中,房產抵押高達80%,房地產一旦出現問題,房地產市場將迅速蔓延金融風險,對我國各行各業的經濟都帶來了嚴重的破壞。
2、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當前經濟新常態下的系統性風險主要來自于銀行的信貸風險。第一,不良貸款形勢不容樂觀。在2015年底,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利率都處于不斷上升狀態。同時,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增長率的不斷降低,銀行的的利潤也在同等程度上出現下降的狀態。不良貸款額度卻從1萬億元人民幣增至接近2萬億元。不良貸款的分布區域主要還是在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長三角沿海地區,具有區域性和產業特征。受產能過剩壓力影響的資源型企業不良貸款迅速增加,產業風險逐步向金融行業進行蔓延。另外,經濟新常態下的風險還來自于影子銀行。近年來,影子銀行的規模逐漸擴大。但金融監管的力度卻沒有改善,風險隨著時間的積累越來越多。在內部建設體系上,影子銀行和商業銀行的運營模式基本相同,但也存在商業銀行的財務運營風險。而且其發生金融風險的危機甚至比商業銀行還要大。一旦發生金融危機,很容易將部分觸發機制傳導至影子銀行,導致系統出現問題。在資本市場的冷清時期,影子銀行也會處于相對的低迷時期。提高準備金扣除率和保證金比率,降低杠桿比率。而在市場繁榮時期,信貸創造規模也會不斷擴大,地產的泡沫化也會越來越大,一旦市場反轉,資本鏈就會斷裂,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三、加強金融風險防范的主要措施
1、保持經濟新常態下金融的穩定增長
當前金融行業應在適應經濟新常態發展的同時實現本身的穩定增長。在以往,許多金融機構只是單純考慮到短期的利潤,所以如何擴大貸款規模就成為了他們那時的主要發展重點之一。在經濟市場快速發展的時期,實施金融等業務的快速擴張,主要還是通過不合理的金融業務來實現利潤的增長。那個時候的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都屬于完全脫離的狀態,實體經營的本質并不能完全體現出來。隨后,在經濟發展進入較為穩定期的時期后,我國的金融機構應該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進行內部的調整,通過認識金融發展的新規律,以此來更好的適應金融新經濟的要求。建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依據國家經濟戰略發展的狀況,在金融發展模式上,不僅要對政策做出調整,還需要對相應的資源配置進行合理的分配。不斷加強金融規范化發展,形成金融資源供給和金融經濟發展相互發展的局面。
2、加快金融改革
當前,在經濟新常態下,要防止經濟衰退的關鍵主要還是要加快金融行業的快速轉型,提高金融改革的深化進程。首先,要將貸款配給的方向進行深層次的優化。對于產能過剩的企業,我們應該減少信貸支持的規模,對信貸基金進行合理的分配,努力使用有限的支持基金來改善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模式,以先進的管理概念,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區域特征,來為更多優秀行業提供多方位的金融服務。其次,是對客戶結構進行進一步的更新。積極調整客戶結構,專注于困難但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地區,積極對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重點擴大信貸規模的中小企業,對一批新型的企業進行相應的扶持幫助。同時,在辦理信貸的過程中,還要對其手續上進行簡化,明確信貸條件,保持和市場的同步性,保持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最后一點是要實現金融消費轉型,拓寬消費的渠道。在新的經濟條件下,金融業應該要多注重金融的消費,推進其不斷發展和升級。根據多元化金融產品的研發,更新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使更多的消費者自愿進入市場進行消費,升級居民消費結構,讓消費者不僅僅滿足于當前的物質需求,還要進一步在精神領域進行消費,采用多渠道營銷策略,為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郝磊,張朝:“新常態下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對策選擇”,《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年第1期,第109~113頁。
[2] 卞偉力:“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新經濟》,2016年第1期,第50~51頁。
[3] 田嬌,王擎:“銀行資本約束、銀行風險外溢與宏觀金融風險”,《財貿經濟》,2015年第8期,第74~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