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代西方工業革命的發展,使得相關西方國家紛紛進入城市化進程。在這一長期過程中,西方城市不僅收獲了城市化帶來的效益,也衍生出不少城市化問題。與此同時,西方各國城市規劃理論體系針對現狀不斷探索完善,在發展城市優勢、解決城市病問題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如今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為了使得城市化進程更加科學和可持續,在城市規劃過程中有必要將借鑒西方城市化經驗與促進中國特色城市化健康發展有機結合。本文將針對中國現城市化中所存在的環境問題,淺談近代西方城市規劃思路對中國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 城市規劃 工業化 城市化 環境
1關于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引發思考
近代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工業化進程迅速,工業化帶動城市化,使得英國成為最早進入城市化的國家且發展迅速。但這種只顧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可持續的發展方式使得英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城市化病癥也日益突出。
以煤的燃燒為主要能源獲得途徑的發展方式,讓英國一年內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被大霧籠罩,以至于被冠名“霧都”。
而現如今,中國的城市化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由于清潔能源運用尚未成熟,我國的能源獲得仍以煤炭燃燒的方式為主。而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及生活燃煤量呈現增加態勢。中國已逐步步入后霧霾時代,各個城市常被籠罩在大霧之中,人居環境質量逐日下降,這些問題的出現提醒我們應該去反思當前城市規劃思路中所存在的問題。
2關于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啟示
2.1 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借鑒英國當時解決“霧都”問題的思路,不難發現在工業化迅速發展的城市規劃體系中,一個強有力的政策驅動所存在的必要性。這個政策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同時將科學數據與規劃要求明確化和強制化。政府在引導整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城市環境建設,嚴格制定排放標準、嚴格要求各經濟體在發展過程中將“保護”“發展”“治理”協同并進、嚴厲制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粗放式發展方式,鼓勵整個社會將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
2.2 將城市空間進行科學合理布局。英國經歷了田園城市、工業城市、帶狀城市、鄰里規劃、新城市主義、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生態經濟城市等理想城市規劃思路更新,城市規劃在城市空間布局上的不斷探索使得英國城市發展越發向科學、合理布置布局方向發展。
從英國城市布局經驗可得知,空間布局也會對城市的宜居性產生影響。著眼于生態環境層面上的布局,工業區所在位置的合理選擇會減少污染源對城市的不利影響。因此,規劃布局時工業區應在保證交通便利的同時與城市保持一定的距離,且最好與城市之間設置有污染隔離設施,如綠色屏障等。再之,進行工業區選址時,應考慮場地自然條件及人為因素對污染物動態擴散的影響,在結合盛行風向等因素綜合分析基礎上劃定污染輻射范圍,再對規劃用地進行評價及合理化調整。
2.3 充分發揮城市綠地的作用。十九世紀中葉,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推進,美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們不滿于渾濁的空氣,開始追求一種自然式的生活,崇尚自然的浪潮在紐約城中興起。紐約中央公園則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城市綠地就是城市的肺”,紐約中央公園在美國污染凈化、環境改良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環境問題,還兼顧了當時人們對生態向往的心理需求。而實踐證明,城市化到一定階段,人居環境優化必將會成為人們的一種理想追求。著眼于現中國經歷的后霧霾時代,城市綠地的存在無論是在人的訴求方面還是生態修復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美國城市公園化的發展方向存在一定借鑒意義。
2.4 尊重自然。良好的景觀環境單靠人為力量是無法得以實現的。在城市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面臨的是空氣質量的下降、淡水資源的枯竭、植被覆蓋率的降低……如此種種問題,結合規劃方面最典型有效的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在規劃過程中的人工因素應尊重自然因素,而不是盲目改造自然。衡量一個規劃的成敗很大程度上落腳點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空間內部各要素發展的可持續性,二是空間內部人居滿意程度。為實現一個價值的規劃,絕不是盲目開發,而是要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尋求一個契合點。為達到這種和諧,人工因素絕不能占主導地位,應該保留的自然因素一定要保留。例如場地和構筑物的形式要與所在地區自然環境相適應、巧妙將自然因素引入規劃場地加以應用、在環境相對脆弱地區采取以保護為主的利用方法等等。
2.5 規劃總體思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的規劃應該要對現實狀況做出合理的反應。對于每個規劃內容,都要深入去研究其中的可行性和問題癥結,并以此為基礎努力實現所有可能益處最大化,在一定的范圍和條件下減少或排除負面影響,并嘗試將不利因素轉換為有利因素。
3 總結
對于城市化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規劃師絕不能坐視不理,從某種程度上講規劃師在促進人居環境改善方面應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現如今環境保護已成為一個全世界關注的話題,各個國家紛紛提出各種形式的解決思路。因而,在中國的環境問題治理上,不僅應自主思考解決方案,也應借鑒別國治理成功案例并將其與中國自身環境現狀的特殊性相結合,提出合理的規劃方案,并應用相關合理手段加以實施應用。
【參考文獻】
[1] 金鋒淑. 霧霾與城市規劃——后霧霾時代城市規劃的思考與探索[A].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時代,協同規劃——201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9-綠色生態與低碳規劃)[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3:10.
[2] 林雄斌. 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城市化進程與規劃啟示[A].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1.城市化與區域規劃研究)[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2:11.
[3] 張志彥.由英國近代城市規劃發展看當代規劃新特征[J].山西建筑,2006(08):16-17.
[4] 邢來順.德國工業化時期的城市化及其特點[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6):15-19.
[5] [美]巴里·W·斯塔克 約翰·O·西蒙茲著,朱強 俞孔堅 郭蘭 黃麗玲譯.《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黃鈺(1998年),女,漢族,四川,本科,就讀于成都理工大學,園林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