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淇
【摘 要】P2P網絡借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新興行業,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迅速。但是由于監管存在缺失的問題,各種風險事件不斷發生。本文通過對我國網絡借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并提出相應的監管措施以實現P2P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一、引言
P2P網絡借貸是指資金擁有者通過第三方建立的網絡融資平臺將資金以信用貸款的方式出借給資金需求者。從2007年開始,我國P2P網絡借貸行業出現了野蠻生長,但是由于監管存在缺失的問題,各種風險事件不斷發生。在該背景下,一種新型的普惠金融模式-P2P網絡借貸伺機從英美國家走入國人視野。為保證P2P網貸平臺的持續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對我國P2P網絡借貸行業存在的監管問題進行分析,為監管部門實施有效監管提供對策以促進P2P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二、P2P網絡借貸行業的發展
P2P(Peer to Peer Lending)網絡借貸,2005年在英國誕生,英國Zopa網站的成立,是世界最早的P2P網貸公司。隨后,美國在2006年也出現了第一家P2P平臺Prosper,同年我國成立第一家P2P網絡借貸公司宜信,2007年Lending Club平臺成立,同年我國第一家P2P借貸平臺拍拍貸成立。Zopa目前有50余萬會員,融資額1.35億英鎊。它提供的是P2P社區小額貸款服務,在1000—25000美元之間,利率完全由會員自主商定。他們運用信用評分的方式首先將借款人按信用等級分為A*、A、B和C四個等級,然后出借人可以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等級、借款金額和借款時限提供貸款,當然,借款人也可以相應地選擇能夠接受的貸款利率。為了降低風險,Zopa會自動將出借人的資金分割為50英鎊的小包,由出借人自己選擇將這些小包出借給不同的借款人,借款人按月分期償還貸款。
三、中國P2P行業的發展現狀
在互聯網迅速普及,民間借貸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近年來中國P2P行業呈高速發展態勢,截止2015年底,全國網絡借貸平臺累計達到4929家,同比增長近30倍,近年來,我國P2P網絡借貸行業不斷爆出平臺詐騙,跑路等問題。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國P2P網絡借貸行業新出現的問題平臺為152家,相當于2014年9月末平臺總數的10.57%。
四、存在問題
根據《中國P2P行業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出現問題的網貸平臺占平臺總量的比例急劇增加到33.2%。由于我國的P2P網貸行業起步晚,相關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
(一)、法律法規缺失。自2007年我國引入P2P網貸模式,相關的法律法規仍然不完善。從合法性看,P2P網絡借貸屬于民間借貸,在我國《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中都肯定了民間借貸行為的合法性,而且還有一些關于民間借貸的特殊法律規定,但只零星見于《合同法》,《民法通則》,《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等若干法律條文中,但這些法律條文中的相關規定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至今,P2P網絡貸款性質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界定,其身份不明導致監管部門和面對網絡借貸糾紛的相關法律部門在這種法律法規缺失的狀態下,無法解決問題,因此,P2P網絡借貸平臺作為民間借貸中介的合法性無法得到確認。
(二)、監管主體缺位。作為一種新生事物,P2P網絡借貸平臺自誕生以來,對其如何監管,并無任何明確規定。我國金融行業的監管模式采用的是機構監管模式,這一監管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減少多頭監管的發生,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效率。但這是我國金融行業在特定發展階段實施的監管模式,事實證明當時的確有效。不過,該監管模式對于像P2P借貸這樣的新興行業卻有反應遲鈍的缺陷。我國P2P網貸行業從2006年發展到2014年,國務院才將該行業的監管問題歸口到銀監會,之間的8年野蠻生長階段,該行業都未得到監管部門的重視。
(三)、缺乏統一的行業規范。規模增長勢頭過快,近兩年網貸行業無論在機構數量還是業務規模均呈現出迅猛增長的勢頭。業務創新偏離軌道,目前大部分網貸機構偏離信息中介定位以及服務小微和依托互聯網經營的本質,異化為信用中介,存在自融自保、違規放貸、設立資金池、期限拆分、大量線下營銷等行為。風險事件時有發生,網貸行業中問題機構不斷累積,風險事件時有發生。
五、促進我國P2P網貸平臺健康發展的建議
作為金融行業的新生事物,P2P網絡借貸因其進入門檻低、信息對稱度較高等優勢在我國快速發展,但P2P網絡借貸相關法律缺失、金融監管缺位、風險防范設施不足等成為制約我國P2P網絡借貸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甚至可能引發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為保證我國P2P網絡信貸健康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法律法規,明確P2P網貸的性質和身份。首先,應盡快出臺和完善相關金融監管法規,為行業有序發展和相關部門開展監管提供法律依據。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政府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以法律的形式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身份予以肯定。首先,對現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包括銀行法、證券法、信貸法等進行適當的修改、補充完善,以適應互聯網環境下金融行業的發展; 其次,出臺P2P監管法規。P2P網絡借貸平臺應納入銀監會的監管范圍,應在出臺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監管規則,將監管重點放在網絡借貸平臺的公眾資金管理方面。同時,也要賦予P2P網絡借貸平臺合法的身份,用法律法規對P2P網絡貸款的性質給予明確的界定,使其不再處于身份模糊的尷尬境地。
(二)建設和完善征信系統。目前社會各界對以P2P網貸推動我國征信系統的呼聲越來越大,即以大數據征信技術提升互聯網痕跡信息利用水平,提升以線下人工征信補充征信信息。我們可以效仿國外建立信用評級和得分制度,實施實名登記制度,將個人家庭背景、工作情況、消費情況等信息納入認證系統,合理劃分信用等級,形成連貫的個人信用認證體系。在借款人申請貸款,提交材料時,工作人員應當對各類材料進行細致檢查,以確認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同時,也要營造一個良好的P2P網絡借貸市場氛圍,加強誠信意識,減少欺詐行為。
(三)加強對平臺的測評
監管機構應定期對P2P平臺進行全面測評,其積極意義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可以為監管機構的監管活動提供依據;二是可以為投資者選擇平臺提供參考,緩解逆向選擇;三是可以借此督促平臺遵守法律法規,提高自身經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