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凈,趙雨昕
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極簡主義(Minimalism)最早是由英國哲學家理查德.渥爾哈姆為了批判那些為了達到美學效果而刻意減少藝術內容的一個貶義詞。極簡主義是在早期結構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極簡主義設計主張盡量減少作品中的描述性因素,實現形式上的單純性和完整性,它以簡約,自然,清新的創作風格迅速的應用于藝術與設計的各個領域,影響甚廣。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是西方現代藝術發展史上急劇變化和動蕩的時期,各種思潮流派爭相涌現,其中“極簡主義藝術”和“概念藝術”在終結現代主義美學經驗,了斷藝術形式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從表面上看,極簡主義可以上溯到20世紀初的構成主義雕塑和至上主義繪畫,最終于20世紀60年代逐漸成熟,極簡主義主張摒棄一切干擾主題的不必要的東西,實現形式上的單純和完整,注重客觀的表現,而非主觀的情感。
簡約主義(Contracted creed)源于20世紀初期的西方現代主義,具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歐洲現代主義建筑大師密斯.凡得羅的名言“Less is more”被認為是代表著簡約主義的核心思想。簡約主義風格的特色是將設計的元素、簡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對色彩、材料的質感要求很高。因此,簡約主義的設計通常比較含蓄,卻能達到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效果。以簡潔的表現形式來滿足人們對設計作品感性的、本能的、理性的需求,因此,這也要求設計師掌握較高的概括提煉能力,可以使想要表達的內容以一種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來。
簡約主義是由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對復古風潮的叛逆和極簡美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90年代初期,簡約主義最初是運用于室內設計領域。經過不斷的發展融合與創新開始在服裝設計、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等各個領域,直至現在,我們幾乎可以在任何設計領域感受到簡約主義設計的魅力。在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強調構圖的完美和精煉,并在“恰如其分”的條件下從精煉和使用功能上尋找一個平衡點,把構圖和功能同時演繹的不可或缺,這是簡約主義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簡約主義設計的本質特征一般表現為功能美、細節美、材料美、技術美、綠色美。簡約主義設計的材料美、技術美、綠色美在越來越注重生態環保的今天,給予了設計更大的生命活力,為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失為是非常合適的非常好的設計風格。
極簡主義與簡約主義之所以會被多數人認為是一致的,是由于兩者之間有很多相同之處,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都注重功能性,在產品的設計中主張形式服從于功能,認為設計的作用在于尋找功能和社會的接點,如何把握節制的度是考驗一個設計師是否成熟的標尺。在設計風格上兩者都呈現出簡約、清新、的視覺效果,雖然簡約但并不簡單,作品往往能達到以簡勝繁,以少勝多的效果。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關于極簡主義與簡約主義,有人認為兩者是一致的,有人認為兩者是不同的,在這里筆者更偏向于后者,因為通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與比較可以發現,兩者的設計風格雖然相同,但其實兩者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的。極簡主義是在早期結構主義與抽象主義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而簡約主義源于20世紀初期的西方現代主義,同時也是在極簡美學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兩者起源的根基并不相同,但在某種意義上而言有繼承與發展的含義在。兩者雖然在設計風格上是一致的,但其背后的設計思路根基并不相同,極簡主義注重客觀理性的表現,拋除主觀修飾,主張形式服從于功能,因此體現在風格上呈現出簡約之態勢;簡約主義將設計的元素、簡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并沒有提出要拋除主觀修飾,單純的客觀表現這一類的說法,簡約主義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有自己對于作品而言想要表達的設計思想與主觀情感,但要通過概括提煉的手法將其呈現出來,使作品呈現出簡約不簡單,以少勝多的視覺效果。
通過對極簡主義與簡約主義系統的研究與對比,筆者認為兩者雖然相似,但并不相同。簡約主義更似是極簡主義走向極端之后的發展與創新,在日益提倡人文關懷與生態關懷的今天,簡約主義設計似乎更符合當代人的內心情感需求與功能需求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李劍祖,張夫也.中外設計簡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2]馮丹.解析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D].
[3]袁媛.極簡主義藝術與極簡主義設計[J]
[4]楊聲丹.設計中的簡約主義思想與簡約設計原則[J].
[5]【美】大衛.瑞茲曼/若斕達.昂.現代設計史(第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