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洋,王詩怡,張蓬
2013年2月24日,獨立經濟學家、現任中企資本主席杜猛在微博表示,《中企資本周刊》盤點十年房價顯示,2012年全國城鎮平均房價5791元/m2。2007年為3445元/m2,上漲68%,年均遞增10.9%;2003年平均房價為2381元/m2,十年上漲143%,年均遞增10.3%。“事實證明,我國若干年內平均房價持續上漲是客觀規律。調控正確與否或調控不調控,長期結果大致都是一樣。
1.2.1年輕人現狀
中國青年報2012年調查:年輕人患“房屋焦慮癥”首因“結婚需要”現如今,越來越多的“90后”年輕人加入買房“大軍”畢業就買房的現象屢見不鮮。受訪者中,80后占53.8%,37.3%的人居住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30.7%的人居住在二線城市。55.7%的人有房,13.2%的人沒房但打算今年購房,31.1%的人沒房,并且今年也因為經濟原因沒有買房的計劃。
1.2.2中年人現狀
華遠董事長任志強表示:住房需求是滿足不過來的。比如前蘇聯建大量的“赫魯曉夫樓”,當時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住房問題,但幾十年后不能再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成為改過建筑史上最大的敗筆。人到中年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上有老下有小,顧完老的顧小的,完了還要顧自己。
1.2.3老年人現狀
老由于受父母年邁有病,第三代需要老人看護,傳統家庭觀念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城市里已有越來越多的家庭,特別是大中城市中的家庭選擇毗鄰居住,這種既滿足各自的生活需要,又可以最大程度的相互照應成為城市中普遍受到歡迎的居住模式。
2.1.1國十條政策第二項
實行更為嚴格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購買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貸款利率不得低于基準利率的1.1倍;對貸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應大幅度提高,具體由商業銀行根據風險管理原則自主確定。人民銀行、銀監會要指導和監督商業銀行嚴格住房消費貸款管理。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會同人民銀行、銀監會抓緊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認定標準。
2.1.2政策分析
國十條強制規范了買房的需求,國家重視個人房產數量的多少,對小戶型扶持,是滋養戶型拆分的黑土地。
2.2.1新國八條規定
“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貸款利率不低于基準利率的1.1倍。100%:提高首付比例,是對住房貸款需求作出限制。
2.2.2政策分析
國家再度加強對有房購房的限制,繼續希望所有人都有房住,而不是有人有幾套房,有人沒有房。拆分房的優勢在這里可以體現出來,不用再買一整套房,只需再買“半套房”節約利用土地,合理優化配置。
拆分房由于真正的單獨一套空間比較小,即總價也會相對較低,每個月的月供負擔也會較少,經濟壓力也會隨之減少,收入有更多的分配方式可供選擇,年輕時候買的房子可以在以后升級。
中年人在購買拆分房升級后,對生活面積的需求已經得到滿足,而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拆分房正是因為真正的單元房空間比較小,所以疊加選擇起來無論是對經濟實力還是對住宅面積生活質量上來說都會更加的靈活可選,即本來有A,現在是選擇A+A,還是A+A+A式,其實這就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了,用普通房產一半的錢可以再購買一套房產,這無疑是超值的。
老年人因為與中年人的需求不同故需要小戶型,那么,把中年時候投資且居住的升級過的拆分房“降級”使其又能夠滿足這年齡段的需求,“降級”過后的資本收入可以留作養老,減輕了國家的負擔。
拆分房的建設首先不同于“赫魯曉夫樓”,拆分房首先解決了國家長久以來一直重視的民生問題,又在“赫魯曉夫樓”的不足基礎上加以改進,考慮了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為社會提供住房保障的同時優化分配了社會的房產資源。
拆分房為廣大人民群眾解決了住房的問題,保障了社會治安,緩解了兩極分化,為共同富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張宗坪.城市流動人口住房保障問題的現狀及對策.濟南:山東經濟學院,250014
[2]吳曉慶.住宅空間設計探究.安徽建筑大學,2015-3-10
[3]賈倍思,士微瓊.居住空間適應性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