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漢
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時指出:“五年來,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好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綠色發展呈現可喜局面。”總理的這段話,是對近年來包括皮革行業在內的產業綠色發展工作的充分肯定。
皮革行業是我國傳統產業,制革作為皮革產業鏈的基礎,對皮革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改革開放以后,制革行業在發展初期,由于注重經濟發展而忽略了環境保護,其傳統的制革加工工藝而產生的污水排放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一直飽受詬病。隨著國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的發展時代來臨,制革行業環保意識逐步增強,以往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逐漸被摒棄,環保治污成為行業重中之重。近五年來,皮革行業為了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不斷加大治污力度,陸續出臺了《制革行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制革行業規范條件》以及號稱國內“史上最嚴”的《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等政策措施,行業企業高擎綠色大旗,堅持走環保之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由于我國皮革行業污染治理技術不足、治理難度大、投資費用高等原因,使得制革、毛皮加工工業清潔生產的推廣一直阻力重重。因此,制革行業迫切需要制定一個從可操作層面上可前瞻性引導行業節水減排的系統文件,《制革行業節水減排技術路線圖》由此應運而生。路線圖從推動我國從制革大國向制革強國邁進的戰略高度,在廣泛調研國內外制革行業技術發展狀況的基礎上,甄選符合行業實際需求、可操作性強的技術工藝,提出了制革行業未來5~10年的節水減排工作規劃和方向。以期通過“路線圖”的發布,推動制革行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引導我國由“制革大國”早日邁向“制革強國”,全面推進制革行業綠色制造發展進程。
環境保護工作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如今在皮革行業上下已成共識。隨著社會對于生態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皮革行業特別是制革產業要在“綠色發展”方面作出更大努力,進一步解決好達標排放、含鉻革屑處理、污泥處理等環保問題,加大與科研機構的跨界合作,大力開發生態皮革產品,在產業轉型升級中走“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的道路,以效率、和諧、科學健康的發展方式為綠色發展再作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