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愛
(邵陽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之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不但是學生的責任,同時也成為高校的主體責任,越來越受到家長關心、政府重視、社會的關注。特別是地方本科院校藝術類學生,人數眾多、基礎較差,給本來已經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帶來更大壓力。因此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革藝術類學生培養模式,創新地方本科院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既是內在要求,也是大勢所趨。
1.1 創新地方本科院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的時代背景
“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這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主要觀點。并強調指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推進地方高校轉型發展,地方本科院校辦學定位應從研究型向應用型轉變,藝術類專業應培養應用型或技能型人才,著重突出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即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畢業之后能夠在工作崗上用所學知識技能,盡快適應本職工作并能得心應手。
1.2 創新地方本科院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工作“三以”模式的原則
(1)市場需求原則
“自主擇業、雙向選擇”,這是市場對高校畢業生公平對等原則。為適應這一原則,就需要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針對地方本科院校藝術類學生的特點,結合社會市場需求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2)核心競爭力原則
藝術類畢業生要想在未來就業市場上處于優勢地位,其核心競爭力是專業能力的競爭,必須依靠自身不懈的努力打牢專業基礎。為提高藝術類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我院開展了“四個一工程”:即唱好一首歌、彈好一首曲、跳好一支舞、講好一堂課。不斷推行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方式,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拓展自我,增強自我,提升自我。
我們經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和創新,探索出地方本科院校藝術類畢業生“以賽督學、以演強能、以能促推”的就業新模式,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以賽督學,創新教育理念
大學生進入校園后,普遍會經歷二個時期:一是放松期,二是迷茫期。特別是藝術類學生,高考前既要學習文化知識,又要應對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考試,可以說壓力很大,所以進入大學后,有一種完全解脫的感覺。針對這一現象,我院創新教育理念,首先,我院開展了“四個一工程”:教研室為主考單位,以“唱好一首歌、彈好一首曲、跳好一支舞、講好一堂課”為考核標準,對主修聲樂、器樂、舞蹈的學生進行考核評定,專業評委提出專業提升意見,學生須全程參與考核觀摩過程,實現相互學習、以考促學。其次,為學生搭建各類競賽平臺:校級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湖南省大學生“挑戰杯”創新科技大賽、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湖南省大學生五項全能比賽、湖南省大學生“三獨”比賽、湖南省青年文化藝術節、湖南省“青春中國”文化藝術節、院級大學生專業技能大賽。鼓勵并督促學生積極參賽以賽督學。最后,把就業教育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并“前移”至大學一年級,通過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促進學生對專業學習有思考,對職業未來有規劃,對人生思想有目標。創新教育理念,以賽督學,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努力方向,為成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以演強能,創新激勵機制
針對藝術類學生的專業特色和地方本科院校藝術類學生的辦學定位,創新激勵機制,以演強能。我們一方面高度重視課堂教學,使專業教學與未來的市場用人需求更貼近;另一方面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的要求,著力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鼓勵并要求學生上臺表演以演強能,成功打造校內社會實踐平臺,比如:邵陽學院“手拉手”藝術團、院團總支承辦的“看見繁星”公益晚會、各班委承辦的班級周未音樂會、院學生會承辦的年級藝術展演、院藝術實踐中心承辦的專業匯報展演、院級承辦的畢業晚會、院級承辦的新年音樂會。以周末音樂會、年級藝術展演和畢業晚會為途徑,培育學生的專業能力及實踐能力。周末音樂會:大一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年級藝術展演:針對大二、大三學生以年級為單位開展,畢業晚會:大四學生以年級為單位開展。學生在專業老師指導下自編、自導、自演一場完整的晚會。通過以上平臺的實踐,學生綜合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增加了就業成功的砝碼。
(3)以能促推,創新就業平臺
地方本科院校藝術類畢業生的處境比較尷尬,一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專業能力缺乏信任;二是畢業生就業期望值較高,就業觀念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三是注重專業對口,校園綜合招聘會成為了藝術生的“雞肋”。為此,我院進行大膽改革和嘗試,一是逐步改變單一依賴校園大型招聘會的就業推介模式,摸索出新的就業方式——“預就業”,充分利用學生實習優勢與用人單位建立友好合作;二是成功搭建并創新了“以能促推”為載體的就業網絡平臺,通過網絡全面真實地展示畢業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專業風采;三是邀請用人單位及媒體參加我院畢業生專業能力匯報晚會,實現現場交流、選人與簽約。
我院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通過以賽督學、以演強能、以能促推就業模式的探索和實踐,近幾年來在學生專業素養培養、就業能力提升和校企合作加深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學生專業素養得到提升
近年來,我院學生在各類比賽中,榮獲國家級獎50余項,湖南省集體獎60余項,個人獎205項。其中,2013年,創編群舞《快樂討僚皈》代表湖南省參加第十屆全國舞蹈大賽,獲得專家好評;2014年,在湖南省首屆校園好聲音總決賽中,我院學生A—one組合一舉奪冠;同年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舞蹈《追》獲湖南省專業組金獎,合唱《美麗的夏牧場》、《田埂上走來一群老來俏》獲湖南省一等獎;2015年我院學生代表隊參加湖南省大學生“三獨”比賽,獲總成績第2名;2016年我院學生組隊代表邵陽學院參加第二屆全國高校“校園好聲音”大賽比賽,榮獲全國總冠軍。2017年在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合唱《花瑤嗚哇情》、《崴薩羅》獲湖南省專業組金獎、全國銀獎,舞蹈群舞《儺·傳》獲湖南省專業組金獎、全國銅獎。
3.2 學生就業能力取得了效果
近三年來我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穩中有升,2015年為93.01%、2016年為93.17%、2017年為97.41%。我院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繼續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特別是音樂學專業學生適崗快、熟練程度高,專業優勢尤為突出。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我院學生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適崗能力強,在同類高校中我院畢業生素質較高,從調查結果看,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稱職率評價高達95.6%,優秀率評價高達35.3%。
3.3 積極開展校企合作
我院通過學生的自身優勢,近年來與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就業實習基地協議,2017年我院與劉健藝術鋼琴培訓學校深度合作,采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為企業科學選錄、配置、優化人才資源創造了條件,從而取得企業、學校和個人“三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