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凱
(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海南海口570100)
自1988年,我國初步提出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方案,在過去的30年間,利率市場化改革工作穩步推進,當前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已接近尾聲。利率市場化改革對我國銀行業帶來的風險與危機已露端倪。
利率市場化的概念利率市場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利率自由化,資金交易主體從央行獲得利率決定權,監管當局不再對其進行強制干預,也就是說,基準利率由央行來定制,由市場資金供需情況來決定利率,這一機制的逐步構建就是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行。其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多,包括利率定制、傳導、等多方面。央行在對市場利率進行干預的過程中,多從公開操作、存款準備金調節等多種措施入手。從本質上講,利率市場化是一個過程變量,是整個金融行業實現市場化的基礎。
由利率的變動而導致商業銀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就是利率風險。其會出現在利率變動的整個過程中,如果銀行自身的資產情況和負債期限間出現問題,那么必然會出現損失。在現實中,利率市場化改革時,商業銀行首先面對的就是利率方面的風險,根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相關規定,利率風險具體包括四類,相關內容如下。
2.1重新定價風險。根據經濟發展的需求,應重新對銀行資產、負債等進行定價,因定價時間 (相對浮動利率)與到期日 (相對固定利率)二者不能夠很好協調所帶來的風險就是這類風險。一般將某一時期中,那些對利率非常敏感的資產和負債間存在的差額就是“重新定價缺口”。這一差距只要不是零,那么一旦利率發生變動銀行就可能面臨利率風險。
2.2基差風險。通常,在利率出現波動的時候,大部分金融工具的利率也會隨之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銀行就可能產生基差風險。即便銀行資產與負債的重新定價時間相匹配,但是在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發生變化不相同時,銀行還是會發生風險。
2.3收益率曲線風險。為進一步進行分析,把各種期限債券的收益率通過一定方式將它們進行串聯就會得到一條曲線,該曲線被稱為收益曲線。依托國庫券收益率來作為衡量標準而制定出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時,收益曲線的位置或者斜率在偶然因素的作用下可能有變動,對銀行的凈利差收入及資產的內部價值都會產生很大影響,該風險被稱為收益曲線風險。
2.4選擇權風險。主要指當利率發生變化時,銀行客戶動用隱沒在銀行資產負債表業務中以前不動期權給致使銀行嚴重損失的可能性,也就是客戶是選擇提前歸還貸款本息還是選擇提前支取存款的決定中產生的利率風險。在開展利率改革工作以前,央行的相關指令與要求成為商業銀行的行為準則,其依托這些準則開展具體的存貸款業務。
當前我國銀行體系已經具備多元化的特征,監管方面的實踐經驗也非常豐富,各項工作也日趨規范化與科學化。但針對利率市場化條件下,金融監管機構還應該在國民經濟方面對金融產品的重要性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進行分析,可以以金融集團為監管基礎來構建所需的原則,構建金融監管協調管理機制。具體實施需要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3.1逐步針對金融機構市場構建起完善的制度。為市場中形成健康有序的競爭制度奠定堅實的基礎,商業銀行市場優化制度可以被積極探索,在規定期限內各個層次和各類的商業銀行無法達到相應存款規模,不良貸款也無法達到規定的幅度,金融監管協調管理機制需要針對此類情況進行業務范圍的限制、業務種類的停止、停業整頓等,對于情況比較嚴重的或者即便進行改造也無法有任何起色的,可以從協調管理的角度責令其撤銷、合并確保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的有效進行。
3.2構建差別監管制度。主要從網點配置的差異性角度入手,撤掉不具有持續發展能力和不具備生存條件的機構網點,實施網點的差異化配置,在總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向有創新能力、經營管理比較好,發展前景良好的結構方向傾斜,擴大網點覆蓋規模,監督各個網點的實際操作。在實際監管的過程中,對于經營比較好,內控較為完善的商業銀行可以適當的降低現場檢查的密度,但是免檢會放松銀行對風險的警惕性。
3.3建立商業銀行業績綜合考評體系。市場競爭的態勢下商業銀行業績綜合考評體系的出臺直接與銀行工作人員的實際利益息息相關,在得到有效執行的過程中,也可以實現對商業銀行相關工作人員工作素質、質量、效率等方面的提升。
3.4構建一元化的監管體系。首先要建立具有權威性的最高層面的金融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有效地推動改革工作,促進整個市場與社會的安定。二是協調好監管部門的工作,建立起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和財政部、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參加的“3+2”協調體制,加強各個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實現聯合檢查和監管。三是對各個監管部門的權責進行明確劃分,使得整個監管體系能夠全面覆蓋整個行業。
通過以上監管體系的構建,即可以在開放性監管的要求下,使金融創新支持體系建設逐步開展,也可以圍繞銀行業良性發展進行生長機制的逐步構造健康穩定的秩序。從而提高金融服務功能和金融效率為首要內容,在引導此功能發揮的同時業務審批的過程中也要對不同性質的金融監管和創新實施差異化對待,任何企圖轉移風險、有逃避金融監管傾向、潛在風險和投資性比較強的金融創新必須予以嚴格的限制,并不能為了開放而開放。
參考文獻:
[1]易憲容.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理論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15(02)
[2]李伯僑、羅艷輝.論利率市場化風險監管法律制度的完善[J]. 新金融.2014(12)
[3]汲傳梁.利率市場化與銀行脆弱性:國際經驗和跨國實證研究 [D].山東大學.2014.
[4]李燕平.利率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實證分析 [J].經濟問題.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