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新茹,羊舒驊,雍承鑫
(成都工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0)
綠色校園的定義是:在學校全壽命周期內能夠最大限度地進行環境保護、減少污染以及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為在校師生提供可持續、環保型的教學和生活環境,讓學生與綠色建筑和諧共存,通過綠色建筑學習綠色校園文化,更好的體會綠色校園建設的意義,為綠色校園建設提供更好的助力。
在綠色校園構建的過程中,對學校建筑良好的規劃布局和可持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尤其要重視因地制宜,根據學校所在地的生態環境、學校的整體發展需求來進行規劃布局,必要時可利用一些新技術、新方法來改進校園規劃方案,盡量最大限度的做到節約校內資源、保護校內環境、構建綠色校園建筑環境。
眾所周知,在學校選址完成以后,我們就要請專業的設計單位根據學校發展的需求對所選地址進行整體的方案規劃設計,這就需要學校決策者和相關設計人員對學校的規劃要有長遠的、科學的規劃。
一方面,在學校建校之初,進行方案規劃設計的時候,我們就需要節約用地、預留充足的后續發展用地;另一方面,對于在建項目,我們可以盡可能的充分利用已規劃的許可用地,例如增加地下室,利用地下空間作為學生的公共活動場所、停車場、實驗室以及設備用房等,又或者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建筑規范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的增加建筑物的層數,充分利用地上空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我們在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校園景觀綠化進行科學的設計。適當的劃分綠化面積,營造良好的景觀環境,既不能劃分過多對土地造成浪費,也不能劃分太少影響學校的整體生態與美觀環境。良好的景觀綠化環境不僅可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減少噪聲污染,還可以舒緩教職工與學生的視覺疲勞,同時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局部熱島效應。
在綠化植物品種選擇上,應該根據當地的生態系統特點,以本土植物為主,同時盡可能的選擇一些四季常青的植物,從而保證秋冬兩季綠化景觀的完整;另一方面在植物存在的地方盡可能的減少鋪裝,增加可滲透材料地面的占地面積,用來保護生態系統的自我更新能力。
可滲透材料地面(例如草皮)一方面在雨天可以將雨水及時的排走,緩解路面的積水情況;另一方面在晴天可以促進地面水分的上升,緩解熱島效應。同時使用可滲透型地面能將傳統的硬質鋪裝變為軟質綠化鋪裝,在增加校園綠化面積的同時也增添了視覺上的美感。例如:我們在地上停車場鋪設草皮磚,這樣在雨天可以及時吸附一部門雨水,緩解路面積水,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園綠化面積。
這里所說的道路指系統的就是校園交通系統,校園內人流量與車流量都具有一定的特點和規律。對于學生這個大的群體來說,其通行方式主要以步行交通為主,以非機動車交通為輔,在各校區之間的主要交通方式以校車和公交車為主;對于在校教職工群里來說,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其通行方式主要以機動車為主。因此我認為校園內綠色道路系統的建設主要是對步行、非機動車以及對非機動車使用道路的合理分配與改造。
2.3.1 步行系統
步行系統是校園中最常規、最主要的一種交通方式,在校園中,步行系統的功能除了體現在交通上之外,還可以是在校學生及教職工活動、集會、鍛煉的重要場地。因此,步行系統的設置位置需要考慮到空間、人流量、景觀、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內容。例如我們可以在交叉口適當的設置節點來分散人流量;在路線多變的步行道路兩側設置高矮不一的喬木灌木來豐富道路的景觀視野;還可以在視野開闊的道路節點處設置相關的學校綠色規劃展示欄,作為普及綠色生活的一項途徑。
2.3.2 非機動車系統
非機動車的交通組織在綠色校園建設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校園中非機動車的使用,可以在教職工家屬區、學生宿舍、教學樓以及實訓樓、實驗樓附近設置一些免費的自行車租賃和停放點。方便教職工上下班以及日常出行,同時也節約了學生上下課以及課外活動的時間。
2.3.3 機動車交通
除了上述的兩種無污染的交通系統外,校園里的另外一種交通體系就是機動車的使用。從空間利用上來看,與前文結合,我們可以盡可能的利用地下空間停車,一方面節約了地上空間,另一方面不會破壞道路景觀。若地下停車無法滿足需求,我們還可以考慮在教學樓、辦公樓附近與周圍綠色景觀植物一起,設置稍微隱蔽一點的停車場;同時對于行車道最好設置稍微寬敞一些,防止校內擁堵以及事故的發生。
2.4.1 氣流
這里所說的氣流,指的就是空氣流通,即指學校各教職工家屬區、學生宿舍、教學樓以及實訓樓、實驗樓、圖書館等建筑內部的通風性。我們可以在前期房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與設計人員溝通,盡可能的利用風向、朝向、以及一些新型技術下設計的通風系統等方式,滿足建筑物需要的通風效果。這樣,我們可以減少空調風扇等的使用,從某一方面來說減少了CO2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離綠色校園的建設更進一步。
2.4.2 日照
所謂日照,指的就是充分利用校內建筑物的向陽性,尤其是教學樓、實驗樓、實訓樓、圖書館等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場所,在學校前期用地規劃的時候,放遠眼光,盡可能的根據日照時間、建筑物朝向來充分利用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光源,節約能源,同時利用一些新工藝、新材質的節能型燈泡來滿足校內師生夜間用光需求。這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浪費、節約能源、為建設綠色校園添磚加瓦。
雖然前面從土地利用、綠化、道路、氣流、日照等幾個方面分析了綠色建筑規劃在綠色校園建設中的作用,但事實上目前校園綠色建筑規劃的實施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前面說到,我們在學校選址完成后就需要對學校進行整體的規劃設計,但事實上很多學校為了盡快完成校區建設,對于校區的前期規劃方案設計并沒有那么重視,很容易造成土地浪費,空間利用率不高的現象。
綠色校園建設其實是近幾年才開始提倡起來的,很多學校在前期建設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導致如今綠色建筑無法輕易實現;另一方面很多學校由于擴大招生,導致教學資源緊張,沒有那么多預算投入綠色建筑當中去。
綠色建筑規劃的實施必然是需要引進很多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而這些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比普通技術更高的資金支持,但由于學校的公益性性質,能用在這些新技術上的資金有限,會影響綠色建筑規劃工作的開展。
針對上述幾點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解決方案:積極響應國家綠色校園建設的需求,提高校內各領導綠色建筑規劃的意識,想辦法采用一些新的融資方式(例如PPP融資模式)為學校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以便發展綠色建筑,從而建設更美好的綠色校園。
要知道,建設綠色校園任重而道遠,那么對于綠色校園建設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綠色建筑規劃的推廣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應發揮知識性強的優勢,加大對綠色建筑的推廣力度,為了達到保護環境及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且健康的學習環境的目的,校園建筑設計規劃必須對綠色建筑理念加以充分的應用,這樣也能有效的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并推動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