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喆
隨著我國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高職院校紛紛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并且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增加建設力度。包裝設計課程作為該專業的一個方向課程逐漸得到普及。當前我國高職藝術生的數量不斷提高,比例不斷增大,辦學規模不斷擴張,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高職藝術生個性張揚、朝氣蓬勃、思維跳脫、敢于創新和展示自我,但專業基礎薄弱,個人主義觀念過強,缺乏團隊意識和責任心,逆反心理嚴重,“獨善其身、明哲保身”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他們普遍漠視規則,不太愿意服從統一管理,對于學校與教師那些不太符合自身想法的安排非常抵觸,對于上課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遲到早退和缺勤情況比較嚴重,這些都成為藝術類課程教學過程的難題。
2.1.1 教學內容普遍缺乏高職特色
與本科相比,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更加偏重于實操性和應用性,強調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夠直接在企業從事相關崗位的工作。但是,目前很多高職包裝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本科該課程高度雷同,體現不出高職的特色。無論是在章節設置和知識點安排上,都與本科非常相似,理論與知識仍然占據較大比例,對于技能與方法的訓練涉及較少,學生學不到真正實用的內容,也就達不到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
2.1.2 教學方法單調,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很多高職包裝設計的教師由于實踐經驗的欠缺和眼界的狹窄,仍然沿用陳舊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教師每堂課的主要任務就是一邊演示PPT,一邊向學生灌輸相應的知識和理論,然后再通過布置作業來強化所學知識,偶爾提出一些訓練任務,也是先由教師演示和示范,學生進行模仿。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讓學生掌握到一些設計軟件操作的基本技巧,但卻抹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學生只能應付一些基礎簡單、循規蹈矩的設計任務,無法培養出具有思維靈活,不落窠臼,創新創造能力突出的優秀設計人才。同時,這種簡單乏味的教學方法,也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熱情,學生興趣缺缺,上課不積極不認真,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
2.1.3 考評方式不科學不合理
考評,是為了檢查學生對于某門課程所學、所得、所掌握的情況,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依據,也為教師進一步改善教學提供參考。然而,現在很多高職包裝設計課程的考評仍然沿用過時的方式,教師布置一項設計任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完成并提交,再由教師評定出分數或等級。這種考核方式過于片面,無法考查學生對于包裝設計能力的整體掌握與運用情況。同時,由于缺乏過程管理,客觀上也放任了學生為完成任務來造假,請人代勞、網上抄襲、模仿他人創意據為己有的情況屢見不鮮,不僅讓學生養成壞習慣,也使得他們失去了動腦動手,獨立創新的機會,不利于其進入社會后的職業發展。
高職包裝設計課程的內容應該遵循高職教育的普遍規律,強調技能的培養和素質的提升。教師要按照包裝設計行業工作的內容和任務將原來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和優化。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通過計算機軟件操作的演示和訓練,讓學生掌握基本技巧和方法,然后通過布置項目任務,讓學生深入市場了解實際情況,實地考察當前常用的包裝材料、質地、規格、特性以及生產工藝,形成感性認識和判斷經驗,再開始動手實際設計形成成果,加入創新和創意,鍛煉其職業操作技能,保證學以致用。另一方面,要更新課程模塊體系和具體教學內容。要根據企業包裝設計師的實際工作內容與工作流程重構課程教學模塊,如包裝創意的形成、包裝材料的辨識、包裝色彩圖案的設計、包裝設計軟件的操作等等。還要根據市場潮流的動向以及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更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讓學生所學始終處于行業的最前沿。
在很多時候,學生之所以學習積極性不強,主要是因為不了解學會之后有什么用處。所以,高職包裝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要讓學生的學習產生方向感,明確職業所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如包裝設計案例引導教學、包裝實物展示與講解、包裝設計任務驅動、翻轉課堂、包裝設計創意研討、頭腦風暴法等,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充滿激情的投入到學習當中,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高職包裝設計課程的考評體系,應該更加側重過程考評與實操考評,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一是平時成績,主要包括上課考勤與回答問題的情況,占總成績的30%。二是任務考評,主要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布置的各種包裝設計技能訓練任務的完成過程與成果情況考評,包括調研的過程材料整理、設計草圖、成果演示與解說,團隊協作情況等各項評價指標的總分,占總成績30%。三是終結性考評,主要是教師在臨近期末所布置的綜合性包裝設計作品的評分,以此檢查學生的最終設計技能掌握情況,包括包裝創意圖、草圖、效果圖、刀版圖、成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