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
體驗經濟的特征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參與性,體驗經濟中的消費者不再只是商品和服務的單向被動接受者,而是整個經濟活動運轉的核心,他們會主動地加入消費對象的產出過程;二是過程性,體驗感受是在消費的過程中獲取的,難忘的回憶也是在體驗過程中提煉升華的,因此相對經濟活動的結果,體驗經濟更注重過程享受;三是差異性,獨特的心理訴求滿足、深入靈魂的感慨和難忘的體驗回憶,是體驗經濟滿足消費者的精神享受后獲得市場滿意度和忠誠度的目標指向,要求體驗載體跳出同質化的泥潭,提供差異化的主題性項目產品。馬關縣的旅游發展規劃中打造了一批節事旅游項目,為了提升它們發展的可持續性,應對它們的體驗效果進行評價,并利用反饋信息指導項目動態發展,不斷提高體驗水平,增強項目對消費環境的吸引力和適應性。
馬關縣邊境少數民族風情濃郁,為民俗風情旅游和節事旅游開發奠定了人文基礎。苗族有花山節和兜陽節,彝族有火把節,壯族有六月節,布依族有牛王節和離娘節等,傣族有過大年和六月節,拉基人有跳掌節,瑤族有盤王節等。馬關縣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都會依循定制如期隆重舉行,參與主體主要為相應的少數民族民眾。
針對體驗經濟的馬關縣節事旅游產品體驗效果評價體系,可利用感官指標、時間指標、環節指標、交叉指標、互動指標、遺憾指標和慣性指標等七個指標在優、良、差三個等級的分布進行構建,以下是各個指標的影響因子和對應的評價內容。
影響因子:觸覺、味覺、聽覺、視覺、嗅覺。評價內容:馬關縣提供飲食產品的口感和鮮美程度;馬關縣自然聲音和音樂的舒適度;旅游者對馬關縣整體節事氛圍的的手、腳等肢體接觸以及對感受形象美、色彩美、和諧美的感知。
影響因子:單項產品耗時、夜間項目耗時、游覽時間。評價內容:旅游者在節事旅游單項產品或景點花費時間的長短;游玩體驗夜間項目的時間長短;日可游玩小時數;年可游玩天數。
影響因子:產品類型、產品數量、服務流程。評價內容:節事旅游產品的品類多樣性;目標客戶群體的滿足數量;節事旅游體驗項目的豐富性;服務人員、設施和流程等帶給旅游者的體驗深度。
影響因子:項目、項目差異。評價內容:節事旅游項目組合密度合理程度、配套程度和協調程度;體驗項目組合系統中元素的差異程度。
影響因子:景區人員、產品項目、配套設施。評價內容:服務人員的熱情和主動性;產品或項目的可參與性;服務設施、解說指示標識的完善性。
影響因子:限時特殊項目、季節性項目。評價內容:馬關縣的定期節事活動、體驗項目或服務儀式的特殊程度和稀缺程度;季節性項目的差異化程度。
影響因子:消費習慣、項目品位、產品價格、產品質量。評價內容:旅游者對節事旅游產品的重復消費頻次;節事旅游項目的級別,價格吸引力和對市場同類產品的性價比優越性。
其中,感官指標是打造節事旅游體驗性項目時必須滿足的基本標準。時間指標的等級越高,說明旅游者在節事旅游地停留的時間越長,消費的可能性越大,經濟收益越顯著,并且它由環節指標、交叉指標和互動指標決定,與三者的優劣等級成正比。遺憾指標,是指旅游者在消費節事旅游體驗產品后因未能體驗期待中已有的節事項目所產生的遺憾,遺憾指標的等級越高,游客的重游率越高,但它與時間指標相互反向影響。慣性指標,是指節事旅游者對旅游產品的消費選擇慣性,它也決定了市場競爭力。
為了更加精確地評價馬關縣節事旅游項目體驗效果,綜合評價者應對上述七個指標打分,并賦予它們不同的權重,對節事旅游項目定量評分,構建實用的體驗滿意度評價模型。
馬關縣節事旅游項目體驗效果評價模型中,具體的評分計算公式為:Y=∑i*j,公式中Y代表項目綜合得分,i代表單項指標得分,j代表單項指標權重,∑代表七個單項指標得分與權重乘積的加和;具體的單項指標分數的測度為:A)100-80分,B)60-80 分,C)40-60 分 ,D)20-40 分 ,E)0-20分;具體的的單項指標權重應根據產品項目實際情況確定,選取范圍是0-1,七個權重取值的和必須為1。通過公式測評的產品綜合得分可分為四個等級,并代表著體驗效果的差異:一級為Y≥85分,代表體驗效果極好;二級為Y≥70分,代表體驗效果較好;三級為Y≥55分,代表體驗效果一般;四級為Y<55分,代表體驗效果差。馬關縣節事旅游項目開發者,可通過對項目得分的計算和比較,分析項目體驗效果的好壞,并利用模型的反饋信息指導項目動態發展,不斷完善體驗水平,增強項目對消費環境的吸引力和適應性。
本文通過對評價指標的明確和評價模型的探索,構建出了馬關縣節事旅游項目的評價體系。根據因地制宜原則,為了更加精確地評價體驗效果,其他節事旅游目的地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七個指標相同的打分原則和不同的權重選擇,并通過定量評分比較,構建實用的項目體驗滿意度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