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甫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漢430000)
從2003年12月30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關于開展創建體育俱樂部的通知》后在全國25個城市社區開始成立體育社區俱樂部試點,并以體育彩票的收入中抽取一部分作為扶持,期限為兩年。而在試點工作結束后,俱樂部采取什么樣的經營模式,既保持自己的公益性不變,同時還能夠良性運營,這是俱樂部試點期間要重點解決的問題。2005年8月,在扶持期結束后,25個社區體育俱樂部試點的工作會議在天津召開,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副司長劉國永指出:“社區體育是在國務院要求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基礎上提出并實施的,關系到經濟與人的協調發展。自體育彩票工程實施以來,全國各地體育設施建設進度不斷加快,但群眾體育組織相對薄弱,希望建立一個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建立社區健身俱樂部就是要嘗試解決社區體育服務機制。”由于無先例可以參考,所以25個試點可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其發展模式。
已經逐漸開始踏上正軌的社區體育俱樂部在2014年10月2日時,《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布,關于于全民健身的議題又重新被拿上桌面,并給予了相關的政策支持。有了明確的目標與方式、指導思想與主要任務,其中“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群眾體育健身和消費意識顯著增強,人均體育消費支出明顯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億,體育公共服務基本覆蓋全民。”明確的顯示出了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發展前景與目標。
武漢市于2013年建立了首批的25個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試點,并且反映良好。在2014年的武漢兩會上,市長唐良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將再新建25個社區室內健身俱樂部,并將其列入政府十件實事。并于2016年又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布局未來,將健康保障列為了重大科技工程,為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可見我國政府對于社區體育的關注度不斷上升,研究不斷深入。社區體育的發展將是必然的潮流,然而在這個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發展存在許多現實問題的制約。
國內學者對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我國目前社區體育俱樂部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建構應遵循三條基本原則各方參與,國家主導,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將重心下移,立足基層。
陳東崗在《對我國城市社區體育俱樂部運行機制的研究》中指出我國社區體育俱樂部運行機制應建立相應的政府部門干預、介入城市社區體育的管理,大力培育、扶持城市社區自治性體育組織的發展。有部分學者運用組織互動理論對社區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條件和特征進行了探討,如唐建軍的《我國城市社區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條件及其特征。而樊炳有在《溫州市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發展模式》一文中指出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管理模式、體制創新是社區體育俱樂部建設發展的關鍵。從整體上看,國內關于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研究主要從社會學,管理學等方面入手,研究視角較廣,高度較高,研究內容也非常豐富,但很少從具體實踐的微觀層面進行研究,關于實踐層面的研究還有待加強。
珞南街麗島花園社區是全國文明社區示范點,社區現有住戶2015戶,居民4520人,56個門棟,二個黨小組,直管黨員29人。后被授予“全國示范住宅小區”、湖北省“優秀住宅小區”、“江城十大最美社區”“全民健身運動先進社區”等榮譽。
目前的麗島花園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并未設立專門的人員去管理體育俱樂部場地,也并無固定的開放和關閉時間。還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據訪談結果可知:體育健身俱樂部會于每天8點半左右開放,晚上9點左右關閉。其中白天8點半到下午5點由社區群干管理,5點后則交由社區志愿者管理。而無論社群群干又或是志愿者均無相應的教學技能以及場館管理知識。
并發現居民健身的大多數時間均集中于晚上,而在9點到14點的時間段基本無人健身。因此可最大化資源配置的效果,在9點到14點的時間段完全可以省下來一筆費用。
目前,麗島花園社區體育俱樂部經費來源渠道主要有兩條:一是社會、居委會或主管部門的財政撥款;二是經營收費,麗島花園的社區成員每月只需繳納50元就可以進行健身,作為一部分的經營收入,投入到其自身發展之中。在這兩條渠道中,街道、居委會的財政撥款占到總經費的60%以上。
社區室內外文體活動場所達10多處,面積2000多平方米,每天到各種活動場所參加活動的老、中、青和兒童達200多人次。雙休日、寒暑假使孩子們從校園走進社區。
根據訪談結果顯示,居民對社區的體育設施基本滿意,對社區認同感較高,但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社區活動的主體。社區成員整體參與意愿較強,但缺乏主動性且實際參與率不高。
目前在麗島花園有以下健身體育項目的順序依次是游泳,網球,器械健身,健身操,臺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牌和其他。同時針對體育項目做了參與調查:
調查顯示的是最受麗島花園社區成員喜愛的運動項目排序,在麗島花園社區健身俱樂部中的主要人群傾向于器械、籃球、健身操等這三類運動項目。可見社區居民對與健身目的偏向于多元化,這也就要求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要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健身環境。
運營能力較弱,服務質量不高,居民健身需求得不到滿足
由于收到經費等因素的制約,無法配備齊備的組織管理人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人員是社區的兼職工作人員,許多還是不懂體育的,難以很好的組織廣大社區成員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現階段,區、街、居委會經濟實力較弱,投于社區健身服務的經費是非常有限的,只能使俱樂部處于維持狀態,設施的增加、更換則需另找渠道解決。而由于麗島花園的體育消費市場仍處于培育起步階段,體育消費群體規模不大,消費水平較低,想靠經營收費維持運轉非常困難。
區內居民體育觀念較弱,沒有相應的健身需求,自然也不會進行相應的活動。而由于其特殊性。政府等部門也無法強制干預。體育意識的培養可以使居民形成自發的健身運動,逐步使全民健身得以形成。
在此可以借鑒日本綜合社區俱樂部的管理方式,成立由社區成員、居委會、體育行政部門、投資商以及有關體育社團等部門的負責人組成的運營委員會,統一管理俱樂部。組織開展俱樂部的經營活動和健身服務,將俱樂部建成一個人、財、物相對獨立的經營性服務實體。或是采用上海市盼于街道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管理方式,聘請專業的健身管理公司或組織來從事俱樂部的管理活動。
管理上無論是社團、單位自行管理,又或是相關部門組成的董事會或管理委員會類的機構進行管理,所有方式都必須賦予俱樂部獨立的法人資格或地位,使其自主經營、自我發展。通過改革管理體制,實行企業化管理,真正形成政社分開,管辦分離,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的生存模式,徹底擺脫傳統體制和思想的束縛。
根據研究發現吸引社區成員進行體育鍛煉的因素中,首先是服務品質的好壞,其次是健身技術和健身產品本身,最后才是價格。如果做好每一點服務,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社區成員前來鍛煉,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健身服務是指健身俱樂部利用健身器械設備、場地設施和專業工作者,為社區成員提供其健身、健心等所需商品及相關服務行業的統稱。
服務是健身俱樂部的核心,一般分為硬服務和軟服務。相較于商業性的健身俱樂部,除了配套的硬件設施之外,對于社區成員的人性關懷更加重要。例如“驚喜生日”“愛心雨傘”等等,從生活中的各個細節去關心社區成員,從而提高社區成員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社區體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然而當前我國城市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較低,對體育活動休閑、娛樂方面的認識不足,體育作為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未被更多社區居民所采納。因此社區成員的社區意識和體育意識的形成至關重要。而體育意識的培養可通過以下方式:
1)加強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體育的認知。
2)增強人們的體育素質,提高人們對體育及體育活動的能動作用。
3)加強對體育場館等硬件設施和各種類型的體育項目的設立。
社區健身俱樂部要主要由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撐而維持的情況轉向依靠自身運營發展。作為全民健身的基石,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政府的投資終究是有限的,仿照如今國外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狀況,只有自身能力的提升才能穩健長足的發展。加強自身運營能力,不僅可以縮減政府的財政支出,同時可以號召和聚集更多的群眾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不斷提高自身身體素質,推進全民健身的形成。
社區體育的本質使得政府無法強行干預,而居民必須對體育健身感興趣,愿意投入相應的財富和精力到健身中去,才能夠不斷的發展。體育和健身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從各個角度和層面不斷影響和滲透,從而改變居民原來的生活和娛樂方式。提高社區居民對體育價值的認識,使之認識到經常性的體育行為是一種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余暇時間選擇參加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同時可以拉近居民關系,增進社會團結,使個人與社會共同成長、發展。
在整個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當中,政府應加強引導作用,減少管理成分,讓社區管理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政府只需負責綜合協調和宏觀調動的方面。政府由于資源的限制永遠不可能包攬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建立和運轉的所有費用,因此,要將經費投入到引導性的投入中,號召更多的人來參與和支持社區健身俱樂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