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山,朱翠景,高安吉
滄州制造業依靠獨特的區域優勢在全國分工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為推動滄州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環保政策日趨嚴厲以及資源耗用逐步趨緊,滄州傳統制造業原有的利潤被攀升的勞動力成本及原料成本所吞噬,原有制造業發展的比較優勢正逐步消失。此外,滄州傳統制造業自身也存在較多問題,如產品附加值低、制造技術水平不高、自創新發能力弱等。研究滄州傳統制造業發展現狀及轉型制約因素,對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推動制造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也對推動滄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滄州市生產制造產業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管道裝備、機械制造、冶金、食品加工等。石油化工主要分布于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任丘、滄州市、東光縣等地區。管道裝備產業主要分布在鹽山、孟村、青縣、滄縣等地區。機械制造業主要依托鑄造、包裝機械、汽車裝備、電線電纜、電子機箱等具體行業助力滄州各縣市的經濟發展。
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32.11億元,增長19.1%,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180.72億元,增長4.6%。規模以上主導行業共完成增加值1196.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4.7%,增長5%。從歷年數據跟蹤分析來看,滄州市生產制造業處于低速發展區間,主要的影響因素有:(1)輕工業占比較輕,且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結構尚有調整空間。(2)行業發展分化現象較為嚴重,高耗能、低效益、地附加產業數量居多,且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2017年因啟動防控大氣污染響應機制,導致停產、限產企業多達741家。(3)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已經被確立為滄州市的發展方向,但整體比重偏低,規模較小,新增長點支撐力弱。
通過向滄州傳統制造業進行電話交流、發放問卷等方式,與企業方了解關于企業轉型升級方面的看法、進展、成果,總結歸納了當前市場中一部分企業管理崗對此問題在實際過程中的現在,總結如下:
(1)能夠理性對待轉型升級。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為應從“產品升級”著手進行企業轉型升級,其次以“技術升級”角度進行轉型升級。這就說明多數制造業企業主能夠理性對待企業升級轉型,并試圖通過技術升級,模式升級、品質升級以及管理模式的創新來完成企業轉型升級。(2)尚無進行轉型升級意愿。無論是在產品升級、核心技術以及管理經營模式等方面,均未發生質的改變,其所謂的企業轉型升級僅僅依靠口號、形式。(3)愿意突破舊的生產經營方式,但沒有找到具體實施措施。
整體來看,企業經營管理層認同企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的觀點,普遍對自身的經營現狀表示仍有優化的空間,表達了對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有憂慮。同時也分析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滄州制造型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融資問題。融資渠道方面,因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風險較高,金融機構綜合考慮企業的償還能力以及獲利能力,往往以較高的回報率放貸給轉型企業或者干脆關閉部分企業的貸款通道,更愿意將資金以貸給國企,對傳統制造業采取慎貸策略,這無疑給處在轉型升級中的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故滄州傳統制造業的融資問題是企業轉型升級的絆腳石。
將企業自身基礎及能力因素總結為:“人才與資源”。就人才方面,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難度之大堪比一次企業改革,既有來自企業內外部壓力,又有轉型失敗可能面臨的困境,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具有卓越戰略眼光的管理人才和具有創新理念與創新文化的團隊。然而滄州制造業普遍面臨高素質人才的“招不來、留不下”困境,滄州制造業如果不能提供高薪職位,高端人才則更傾向于國有企業、外地企業,使得滄州制造業面臨人才斷檔的危險,高端人才就業的選擇性差異,無疑加重了傳統制造業的人力資本。
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發生的很大變化,供不應求的局面使得傳統制造型企業迫不得已高薪聘請并留住人才,企業經營成本大幅攀升。另外,近年來綠色經濟已成共識,整體轉向節能減排方向發展,滄州傳統制造業粗放的發展模式受到制約,原材料價格也日益攀高,無疑增加了企業發展成本。
政府在傳統企業轉型升級中能夠有效地引導和推動,將對企業轉型升級起到關鍵作用。本文將政府政策導向因素進行歸納:(1)產業規劃、財稅優惠及市場規制政策,針對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政府需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發展態勢,綜合運用經濟管理工具,制定明確的規劃政策,一定程度上指引著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稅收優惠對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新型產業發展始終具有積極意義,隨著“中國制造2025”政策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將發揮更大的作用。(2)知識產權制度與專項扶持基金,政府制定知識產權政策,目的在于保護企業利益,提高轉型升級的積極性,從而促進我國傳統制造業進行轉型升級;另外針對一些重點或具有戰略意義的制造業產業,政府應該設立專項扶持基金,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近年來政府非常重視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但相比國有企業政策,傳統制造業的弱勢地位較為凸顯。
通過上述分析,本文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提出建議,以期對滄州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從而促進滄州制造業經濟發展有所裨益。
企業轉型升級的意愿是否強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滄州制造型企業應培養企業創新能力,重新審視企業面臨的處境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緊抓《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機遇,將企業轉型升級融入整個價值鏈中去思考。滄州制造業可嘗試與互聯網結合的新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盡快感知市場需求變化,從而迅速調整生產策略,快速推出適應市場的新產品,進而推動產品升級。另外,滄州制造型企業應認識到低端制造的弊端,充分利用合作交流機會,嘗試核心技術的探索,從而擺脫高耗能低附加值的窘境,開啟高層次產品轉型升級。此外滄州制造型企業可與高等級科研就夠等合作,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借鑒成功的商業模式,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價值,賦予產品更高技術含量,從而提升企業在價值鏈地位,以順利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人力資本對企業轉型升級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滄州制造型企業員工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能夠對沖逐漸攀升的勞動力成本。高水平的人力資本投入,使得企業對新技術的吸收能力增強,產品的技術含量提升,具有較強的外部效應,因此,提升人力資本投入水平是滄州制造型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策略之一。滄州制造型企業應引進高層次專業及技術技能型人才,將人才引入與企業轉型升級戰略相結合,增強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提升研發人員的知識技能水平,從而培育出適應企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隊伍。同時滄州制造型企業還應建立合理的薪酬體系,保障員工待遇福利,增強員工活力,以企業智力資源帶動企業轉型升級的積極性。
為推動滄州制造業轉型升級,政府應制定相應政策。知識產權方面,政府應出臺完備的政策制度,并進行宣傳和普及,為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技術研發等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確保企業實現“知識溢價”。同時政府應出臺產業規劃政策,提升資源環境成本,對于投入產出率低下、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政府應給與一定的政策紅利,促使企業要么轉型要么淘汰出局,倒逼滄州制造業向環保節約方向發展,促進滄州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另外,政府要創造有利于企業創新的政策環境,通過稅收優惠以及建立滄州制造業轉型升級專項扶持資金池,改變當前滄州制造業以模仿為主,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的現狀,不斷提升其在價值鏈上的地位,最終實現滄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