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桃梅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制革行業也步入了平穩發展階段。我國是皮革生產大國,是原料皮的資源大國,皮革消費大國。制革行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之一,正承擔著我國從大國向強國轉變的使命。現階段,制革行業的產業梯度轉移和區域聚集發展逐步進入整合、調整、規范、升級的關鍵階段,應該堅持創新驅動,發力供給側改革,不斷提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行業已經進入結構優化、轉換動力、提升行業發展質量的重要階段。
對于皮革行業,首先應該推進行業的結構調整,加強企業的自主創新,改善產業的布局,促進產品結構優化,進而走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把我國的皮革行業發展到一個嶄新水平。
皮革的產品可以分為三大類,有鼓勵革、淘汰類革、限制類革。應該鼓勵循環生產、開發高檔皮革功能性應用革,淘汰和限制小規模的生產線。進一步探索開發綠色、健康、智能等中高端產品,支持骨干企業加快對高檔皮革產品市場的推廣,優化企業兼并的重組環境,支持皮革、家具、造紙等規模效益較為顯著的行業的戰略合作和兼并重組,培育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進一步推動皮革行業向綠色、時尚化、服務化、個性化、高品質的方向發展。
現階段制革行業的研發能力偏低,發展理念急切需要提升,創新方面的不足導致了皮革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同時皮革行業缺乏專門的研發人員和研發資金,嚴重制約了皮革行業的創新發展。因此,皮革行業應該要以創新為支撐,進而來引領皮革行業的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皮革行業的產業鏈向高端化躍升。首先,皮革行業應該應該加強自身的創新及其研發能力,建立專門的研發基地和投入專門的研發資金;其次,應該依靠政府部門的力量,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皮革產品的創新,加強對能形成一定程度規模新型產品且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企業的投入;第三,應該注重于研發機構部門的合作,如可以依托大學的研發基地,國家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的示范基地等;第四,皮革行業的終端產品有汽車內飾、箱包、皮鞋、家私等都是些流行產品,在未來應該加強對皮革行業的研發投入,加強產品的流動性趨勢研究,深度挖掘消費者的需求,引領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推進企業的個性化定制,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現階段的皮革行業整體品牌影響力較弱,中低端產品過剩情況嚴重、品牌的附加值低。因此,應該弘揚工匠精神,加大對產品質量的提高,深入開展弘揚全面質量管理。全行業應進一步加強從原材料的采購到生產制造的全過程進行質量監管,以質量為先進行全面的行業品牌建設。針對皮革行業中存在的附加值較低的問題,生產效率低下、落后產能等問題,在未來皮革行業應該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全面提升勞動生產率,強化產業的競爭力。
集中生產是皮革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國際皮革行業發展的先進經驗。目前在我國皮革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制革行業的生產集中度低下,企業的規模較小、數量多。在未來皮革行業應該引導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有序進行梯度轉移,東部地區應該進行轉型升級、提效增質。皮革行業在未來應該上下游資源進一步進行產業集群,構建以大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分工進一步專業化,相互配套協作,上下游產業鏈進行緊密的產業組織體系,通過產業集群進行明確的定位、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進而實現全行業的差異化競爭。
皮革行業應該積極推進清潔生產,改變單一的末端污染處理方式,實行工業污染的全過程的監控,堅定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是促進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戰略性措施。
皮革行業中出現的污染問題,應該集中治理,統一管理,不能分散處理,這樣才能夠徹底的解決污染問題。在改革開放初期,皮革行業在制革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渣、廢水、廢氣等污染物,其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問題。為了徹底解決污染問題,應該專門建立制革工業區,建立專門的企業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園區專業治理三級專門處理污染物的治理結構。同時企業應該采用清潔的工藝生產模式,加大企業對清潔生產技術、設備等的投入。建立相應的標準,一旦超出標準,應相應的扣除經費,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追責。
皮革行業應該改變只依賴外貿出口的格局,加強對市場多元化的調整,建立起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共同發展的局面。對推行外貿出口的企業進行獎勵。
參考文獻∶
[1]王珍.全球價值鏈中的地方產業集群升級[J].國際經濟合作,2006(4).
[2]王鳳榮,王慧.價值鏈理論視角的我國企業集群隱性升級[N].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