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珊
自19世紀末中小型企業的稱謂誕生起,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就一直存在在各國中,各國的政府也是一直探索各種方法來解決這個世界性的難題。截至2017年9月,工商局登記在冊的中小型企業超過2600萬家,個體工商戶更是超過了6000萬戶。中小型企業在納稅方面貢獻突出,其納稅總額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稅金總額的50%以上。此外,中小型企業解決了80%以上城鎮居民的就業問題,成為了就業的主要渠道。2016年有關部門發布中小型企業在“十三五”時期的發展規劃。與“十二五”時期相比,我國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融資難問題卻依舊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資金問題依舊是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道路上難以逾越的鴻溝。
從宏觀角度看,由于中小型企業地位的特殊性,研究中小型企業融資問題對策分析的意義有兩點:第一,保持市場經濟的持續增長的態勢。中小型企業是激活我國市場經濟活力的主力軍,其向好發展的勢頭預示著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狀況。第二,緩解巨大的就業壓力。我國的中小型企業主要分布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比較旺盛。
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主要來自內源融資。隨著社會對中小型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提升,外源融資的占比也在逐步提高,但其比例依舊很低。若從融資的結構來探討我國中小型企業當前融資現狀,有以下幾點:
2.1.1 股權和債券融資非常困難
由于證券市場上市融資受到嚴格管制,諸多中小型企業無法滿足條件,因此中小型企業在籌集公共資金這條路上寸步難行;礙于我國整個債券經濟成立的時間短、發展慢等因素制約,企業又很難通過發行債券籌得資金。
2.1.2 銀行貸款滿足率偏低
中小型企業為我們國家的社會就業方面有很大的貢獻,但這其中卻只有1/3的企業能從銀行獲得正常貸款的資金支持。以湖南省長沙市為例,2014年,全市中小型企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84.5%、總收入占全市比重87.03%,所交稅收總額占到了占全市比重的85.37%。由此可見,銀行的貸款滿足率遠遠不夠。
中小型企業融資難主要體現在信貸難方面。一個國家在轉型時期總是會出現這樣的事件:缺乏成熟完善的制度環境和法制體系,導致信息不對稱問題更加的激化。整個金融系統缺乏成熟完整的體系,銀行業高度集中且壟斷銀行基本是國家所有。銀行研究中小型企業信貸狀況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分析導致商業銀行形成這種行為的原因。
2.2.1 從金融機構方面進行分析原因
(1)借貸的成本較高。據調查,中小型企業的貸款基本的費用高達貸款總額的2.7%-2.8%,然而金額較大的貸款的費用卻只是貸款總額的0.4%~0.5%。雖然中小型企業信貸總額不高,可是其中的運作費用占比卻異常的高,基于這個原因,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發放貸款受到了一定的束縛。
(2)金融機構授信制度限制了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成本。授信制度是指金融機構為了達到降低信用貸款的較高的風險的目的而制定的一些舉措。拿國有銀行來說,其相對于一般的大企業來說,一些信用指標是很容易達到的,可是對一些中小型企業卻是望塵莫及,這就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中小型企業的信用標準歧視。基于這種情況,金融機構不愿意貸款給中小型企業。
(3)各個貸款機構之間缺少有效的競爭制度。目前在我們國家信貸市場上,資金供給方的地位是比較強勢的,所以就導致了金融機構之間沒有相互競爭的習慣。在這種條件下,中小型企業基于自身實力是很難在這場博弈中取得優勢,從而貸款過程受到阻擾。
2.2.2 從中小型企業自身存在問題分析原因
(1)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基于中小型企業各項財務制度不完善的情況,在整個信貸交易完成前,有關借款者的擔保條件、信用狀況、項目成本與收益等,借方知道的比貸方多得多,從而具有一定的信息優勢,即所謂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貸方在整個交易過程中就處于一種比較被動的局面,甚至是一種不利的地位,所以在借貸市場上借款者的素質就會普遍下降,由此產生了信貸的高風險。
(2)中小型企業缺少戰略經營。由于中小型企業的建設資本較低,發展水平較差、再加上其自身的制度不夠健全,所以在市場占有率、資產報酬率和勞動生產率等方面指標都是比較低的。與大企業無法處于同一個競爭水平,因此各個方面就受到了很多的制約。再加上中小型企業缺乏長遠的戰略目標,在外部環境發生了不利變化的時候,中小型企業就比較容易陷入破產的危機中。如此高風險的企業運再營機制在信貸市場上自然處于下風。
(3)中小型企業信用水平低。根據央行的一份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年末,銀行的客戶中,被認定為無用的融資債務的約占52%,而在這其中的中小型企業占絕大多數。因為我們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仍不是足夠的理想,整個的經濟市場仍有很多的不成熟,信用體系建設也不夠完善,一些中小型企業幾乎都沒有有一個良好信用的觀念。
中小型企業對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的重要性就相當于人體里的細胞一樣,要健康快速發展經濟社會,就必須讓中小型企業從目前的融資困境中走出來,使中小型企業有足夠的發展活力。在這當中,既需要自身做出改變,政府部門各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服務系統繼續發展創新共同治理,內外兼修,多措并舉。
根據目前的經濟形勢看,要徹底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就要首先從企業自己身上找問題,提升了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實力。
3.1.1 加強企業內部信用管理。企業管理部門應該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能問題,建立健全有關的信用管理組織,以此來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除此之外企業要制定合理的信用管理制度是要避免一些商業信用問題的發生,按時按點地支付銀行的信貸和利息。增強信用貸款的觀念、懂得最基本的道德問題,來提升企業家的素質標準。
3.1.2 完善企業的各項系統內的制度。不僅要明確企業的法制結構,還要建立起一整套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在議事程序和決策程序上要明晰產權關系,加強自身管理,以此來適應整個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企業內部管理,促進企業未來的規范化發展。
3.1.3 提高管理者素質,優化自身知識結構。改善經營管理,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機構,滿足現代經營管理的需要;加快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和財務報表體系,如實將企業經營情況和重大決策向金融機構反映,取得理解支持。
3.1.4 發展中小型企業集群。大力發展中小型企業集群式提高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就要確定其合理的市場定位并且及時作出產品的結構調整,以集群企業相互合作交流溝通的方式來提高中小型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針對不同的行業,商業銀行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調整經營的思路,針對不同發展時期及規模的企業明確市場定位,提供不同的優質的金融服務產品。具體實施辦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2.1 創新信貸政策。在整個業務流程中應針對不同的中小型企業行業類型、業務特點及擔保方式等按照標準的改進方法對中小型企業的貸款進行完善。通過制定出專門的信貸準入標準或評價方法,使得授信制度與審批流程從整體上協調一致,由此來提高審批的效率。
3.2.2 中小銀行發揮在普惠金融體系中的作用。
中小銀行應逐步建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在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同時也能享受央行定向降準、減稅等方面的優惠。
3.3.1 政府管理部門可以為小額貸款公司搭建平臺。政府部門要與與金融機構建立良好的對話機制,銀行向中小金融機構制定較低的利息。以此來解決小額金融機構信貸難的問題,與此同時也應該允許小額貸款公司享受與農村金融機構等同的融資待遇,允許小型金融機構向人民銀行申請再次貸款額的業務等。
3.3.2 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關系。改善中小型企業的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中小型企業的各項債務融資都與各個相關部門比如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銀監會等相關部門息息相關,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以此達到全面推進中小型企業債務融資的進一步發展,除此之外還要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審批流程,節省審批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