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月,皇甫佳
中國1979年引進增值稅。初次進行試點,征稅范圍極小,成二、三結構。1983年1月在全國展開試點,為增值稅的建立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1984年10月,與國營企業利改稅相結合,我國對原工商稅進行重新劃分為三個稅種。由此,增值稅開始與中國現狀融為一體。在經過19世紀80年代三次擴大征稅范圍后,增值稅的計稅要領得以完善、其統一與簡化的程度也在政策的支持下得以提高。此后,由于中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方面的原因,增值稅的改革并未邁上更高的臺階。由此可以看出,此時的增值稅屬于過渡階段要想達到國際水平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1994年1月1日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增值稅開始大范圍的接納國際規則。經過這次改革,我國增值稅開始與國際通用增值稅一起,更加規范化。針對舊的增值稅可以看出當時國家上層建筑的角度是正確的,只是缺乏力度,后期為了更好的為經濟基礎服務,對其進行了完善。從征稅范圍、納稅人以及稅率三個方面進行具體的改革,此次實行新的增值稅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生產結構,為中國企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了我國經濟走出去與引進來的國際步伐。
2004年,增值稅開始由生產型轉變為消費型,這一轉變就是幾年時間,到2008年,我們的轉型擴大到了全國范圍,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稅負環境。國務院修訂的《暫行條例》規定允許一般納稅人抵扣其新購進設備的進項稅。到這時,我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稅制改革,成為了消費型增值稅國家。改革后,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稅負,減輕了各類企業的稅收壓力,而且很大程度上鼓勵企業產品革新,助力企業良性發展。
2011年,國家出臺了關于“營改增”相應政策,開始進入試點模式。同年,在上海市對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試點工作。從2012年到2016年,全國全面實行“營改增”改革。2016年5月1日起,我們所熟悉的營業稅不復存在,被增值稅所替代。經過此階段的改革,提高了對第三產業的扶持力度,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空間。
今年3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的稅負壓力。會議決定從5月1日起,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筑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稅率全部下降一個百分點。我國政府此次著力推施的增值稅改革,是在“營改增”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進,同時開始增施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制度,主要目的是減稅,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進行研發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此次改革將制造業放在重要位置,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相結合。多年來的增值稅改革顯示了我國不斷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國民企業不斷減輕負擔,促進各行各業協調公平的發展。
增值稅歷經多次改革,在實踐的檢驗下,不管是在制度上、結構上、范圍上還是轉型上都得到了不斷的完善,經受住了市場的挑戰。不斷深化的增值稅改革也一直秉持著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為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市場環境,提高市場競爭力。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經濟正向著多元化轉變。第三產業的比重越來越大,企業繳納稅款的壓力越來越小,避免了以前重復征稅,稅負過重的情況。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予以稅負上的減壓,對于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利而無一害。于此同時,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負面影響也會隨之而來。首先,市場就業率會收到一定的影響,其次,改革作為中國的一項上層建筑的轉變,對投資的方向會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造成局部聚攏效果,影響市場經濟結構,此外,國家的收入也必然會在短期內有所減少。在必然性的驅動下,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時刻關注國家政策的變化,把握好機會,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以后就業創業選擇中認清形勢,趨利避害。
參考文獻∶
[1]靳東升.營改增后我國增值稅現存問題及改革設想[J].地方財政研究所,2017(06).
[2]許元林,胡麗霞.從增值稅發展歷史看“營改增”的現實與未來[J].黨史縱橫,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