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樂山 614000)
“互聯網+”時代的出現,帶動了傳統行業的創新性發展,形成了新的經濟模式,如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在線教育等,其是利用互聯網思維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和平臺形成的新經濟模式。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正在對各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其中也不乏審計行業,其對審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互聯網+”加快了審計技術的更新升級。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數據平臺的搭建,越來越多的業務無紙化,審計若要更好的實現審計目標,必須借助于更新進的審計技術,進而促進了審計技術的更新升級。(二)“互聯網+”促進審計服務的轉型升級。隨著“互聯網+”的推進及各種數據平臺的搭建,方便了大量數據的獲取和整理加工,審計人員在掌握了更多數據信息之后,除了向被審計單位提供審計服務之外,還可以為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因此,“互聯網+”促進了審計服務的轉型升級,拓寬了服務業務類型。(三)“互聯網+”對審計人員的職業勝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聯網+”一個主要特征是具有融合性,“互聯網+”傳統行業的融合產生的新經濟形態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復雜性,這對審計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自身專業知識過硬之外,還需懂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從而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
在傳統審計模式下,主要是事后監督,是根據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財務方面的信息資料進行審計以合理保證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等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而在“互聯網+”時代,各種互聯網技術和數據平臺的使用,使得在線審計成為可能,審計人員通過在線審計平臺能夠實時掌握被審計單位的業務、財務信息,對被審計單位存在的經營風險能夠給與警示,起到事中預防的作用。同時,事后根據數據平臺生成的大數據進行分析、查核、評價判斷等,以提高審計效率,達到審計目標。
傳統審計主要通過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成立的項目組展開審計,項目組審計成員主要由事務所內部成員組成,審計資源來源單一。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云計算、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通過建立在線審計云平臺,整合云端的優勢資源,對項目進行扁平化管理,實現從單一結構審計到聯合審計的轉變。這有利于整合各優質資源,提高審計服務質量,同時通過引入其他機構的審計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對單一審計機構起到了牽制作用,有利于增強審計的獨立性。
傳統審計服務主要是指注冊會計師依法接受委托,通過執行審計工作對財務報表發表獨立意見。而在“互聯網+”背景下,審計人員在提供審計服務的同時可以獲取和掌握被審計單位的大量數據包括財務和非財務的。因此,審計人員除了提供財務報表審計外,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為被審計單位債權人、投資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個性化的審計服務。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各行業的融合以及業務趨于無紙化,會使得產生大量的數據,為從大量的數據中分析提煉有用的數據必須借助于大數據技術,同時構建數據智能分析模型嵌入數據平臺或中心,以提高審計效率。與此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把人工智能引入審計工作中,將幫助審計人員從基礎的、繁瑣的數據處理工作中解脫出來,使審計人員留出更多的時間用于專業判斷等更有價值的工作中。目前德勤通過與Kira System s聯手,推出了德勤財務機器人,將其運用到會計、審計、稅務等工作中;同時畢馬威也擬將IBM的“沃森(W atson)”認知計算應用到其審計服務,預示著審計技術智能化的發展將邁出更大的步伐。
在傳統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進行審計工作時大部分是在現場完成,這會使得審計人員經常出差易于疲勞,同時可能會出現被審計單位職工排斥不配合等情形,損害審計效率。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數據平臺的搭建,越來越多的業務無紙化,使得遠程審計成為可能。審計人員可以在單位即時自由的查索、整理、分析各種數據和資料,從而做出獨立的評價,完成大部分審計工作,有利于提高審計效率,留出時間擴展審計覆蓋面。
傳統審計下,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程序時考慮到有限的審計資源為了在合理的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審計工作而實施審計抽樣的方法,即從審計對象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推斷總體特征的一種方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隨著數據平臺的搭建及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總體審計將成為可能。審計范圍可以覆蓋被審計單位所有數據,審計人員不需要依賴樣本來推斷總體,因此可以避免抽樣結果推斷總體存在偏差甚至錯誤、審計抽樣不充分等風險,克服審計抽樣帶來的局限性。參考文獻:
[1]許梁冬.大數據時代公司內部審計工作探討[J].財經界,2015(3).
[2]鐘義信.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的制高點[J].中興通訊技術,2015(5).
[3]秦榮生.《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發展趨勢研究,2016(1).
[4]王志煥.“互聯網+”背景下的數據審計研究[J].河北企業,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