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林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變革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對青少年教育的要求亦同步提高,傳統的基礎學科教育已逐漸不能滿足青少年素質全面發展的要求。STEAM教育已成為國際教育研究與改革的熱點話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鼓勵學校探索STE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
我國在STEAM教育的探索過程中,也涌現出科學創新實驗室、機器人教育、3D打印培訓、少兒編程等大量新型的教學方式與先進的教學內容。而在小學推行STEAM教育,須結合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實際情況,建立系統完善的教育體系。在相關政策、教師發展、評價體系等方面尚未成熟的今天,逐步探索適合我國小學教育的STEAM教學系統已經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一、STEAM教育在我國小學教育中的發展
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涉及到STEAM教育系統中藝術模塊的學科課程包括語文、英語、音樂、美術、體育,涉及數學模塊的課程為數學,涉及科學、技術、工程三個模塊的課程為科學。2017年版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小學科學課程針對學生身邊的現象,從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和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四個領域,綜合呈現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強調這四個領域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聯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體性,發揮不同知識領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維培養功能;注重學習內容與已有經驗的結合、動手與動腦的結合、書本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理解自然與解決問題的結合,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強調科學課程與并行開設的語文、數學等課程相互滲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現行的小學教育體系中,主要是以數學模塊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據運用能力,以藝術模塊培養小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在以上兩個模塊建立完善的情況下,再讓科學、技術、工程三個模塊并行,通過科學探究實踐活動逐步建立全面、系統的STEAM教育體系。
二、STEAM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體系構建
1.STEAM教育的教學內容
基于最新版科學課程標準的指引,小學科學課程主要包含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和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四個領域的內容。結合小學生的成長情況,可將小學六年的教育劃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為第一階段,三、四年級為第二階段,五、六年級為第三階段。同時,將科學知識分版塊進行歸納融入,主要包括物理知識(物質的構成、物體的運動等)、生物知識(生物體的主要特征、生命活動及周期等)、地理知識(太陽系及星座認知、地球面貌及運動軌跡等)和技術知識(技術工具、人工智能等)等。
2.STEAM教育的教學步驟
基于科學課程標準,可建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和反思評價八個教學步驟,促進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自主動手和團隊協作等能力的發展,為培養全方位、綜合性的未來接班人奠定基礎。在日常教學中,先讓小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主提出問題并探究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教師在必要時加以引導,并讓學生進行專項課程的成果展示,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STEAM教育的評價體系
基于以上培養體系進行科學教學,在科學知識考試評價之余,可定期組織科學實驗、科學研究競賽和科學演講比賽等活動,激發小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在活動組織的過程中,以正向激勵為主,建立不同于應試教育成績排名評價的激勵方式,設立科學小能手、問題解決小能人等正向評價體系,并組織校區之間的交流學習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三、STEAM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探索實踐
以下將借助課例“影響秋千擺動速度的因素”,說明如何通過八個步驟逐步引導小學生發現問題直至解決問題,并開展專項研究討論活動。
第一步,提出問題。組織小學生分組開展蕩秋千活動,并要求記錄秋千在一分鐘內擺動的次數,進而引出問題——秋千擺動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第二步,作出假設。秋千擺動的快慢與蕩秋千的人的體重有關,還是與推動秋千的人的力氣有關,或者是與秋千擺線的長短有關?對此提出假設。
第三步,制訂計劃。針對以上假設,組織一次專項實驗研究,將同一班級的學生分組,組名及口號由學生自定,實驗前設有團隊展示環節,以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實驗室提供必要的實驗設備,以便完成三種類型的實驗:改變擺錘重量(擺幅大小及擺線長度均不改變)的實驗、改變擺幅大小(擺錘重量及擺線長度均不改變)的實驗和改變擺線長度(擺錘重量及擺幅大小均不改變)的實驗。通過三個實驗,對影響擺動速度的因素作出判斷。
第四步,搜集證據。制訂完計劃后,教師組織各小組實驗,為使數據更準確可靠,每個實驗可重復三次。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視,適時提供幫助、引導或糾正,使學生能夠準確操作。
第五步,處理信息。實驗結束之后,先讓小組成員在組內進行討論,并得出結論。隨后將所有小組的實驗數據進行匯總并集中展示,由小組代表發言陳述,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
第六步,得出結論。根據實驗得出最終結論,即擺動速度與擺線長短有關(擺線越長,擺動越慢;擺線越短,擺動越快),與擺錘重量及擺幅大小無關。
第七步,表達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小組代表發表實驗感想,講述探究過程和實驗得失。同時,可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借鑒科學小論文、實驗報告等方式,呈現探究的過程與結論,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結果呈現能力。
第八步,反思評價。針對各自的實驗過程,由小組代表陳述自己在實驗中扮演的角色和團隊的操作過程,以此鍛煉學生的復盤總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以上教學案例說明STEAM教育在小學階段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在實施STEAM教育的過程中,應始終貫穿以小學生為學習實踐的主體的理念,力求讓學生去自主發現問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現階段的小學教育,須在完成基礎教育的前提下,明確STEAM教育的發展方向,從教學內容、教學步驟、評價體系三個層面構建完善的STEAM教育體系,不斷探索科學實踐案例,以促進STEAM教育持續健康地發展。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