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兵 高霞 劉青菊
【摘 要】 腎病綜合征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疾病之一,也是小兒常見的腎小球疾病,其中以微小病變(MCD)為主要病理類型,約占75%~90%,臨床主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癥,低蛋白血癥,水腫。一旦出現血脂紊亂則可引起嚴重并發癥,以心血管為主,繼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預后。有關NS發生蛋白尿和高脂血的原因尚不清楚。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是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員之一,可在不同病理改變的腎病綜合癥腎組織中表達差異,于微小病變類型中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表達較強,而在腎組織正常及足細胞損害不明顯的薄基底膜腎病中表達較為微弱,為此在臨床上研究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在腎病綜合征中的進展十分重要,可為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案提供新的線路;本文為了探討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在腎病綜合征中的進展,將近年來國內外相關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在腎病綜合征中發作等文獻資料進行展開性綜述,從而為更多的臨床工作人員提供有效、客觀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腎病綜合征;兒童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297-01
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是一種分泌型蛋白,可在血管生發、脂質代謝調節及胰島素抵抗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經研究發現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與腎病綜合征蛋白尿產生及足細胞的損傷具有密切相關聯系;腎病綜合征是臨床上較為常見腎臟疾病之一,經調查發現該病發生率占兒科泌尿系統疾病的21.00%-31.00%,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能夠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且誘發一系列嚴重并發癥[1];本文就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在腎病綜合征中的作用等相關文獻進行綜述,具體見文章描述:
1 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結構、分布及生物學效應
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是一種分子量為70kD的分泌型蛋白,主要是由肝細胞合成及分泌所致,即作用于脂肪細胞肝X受體,且參與LXR調節的脂代謝;除此之外,該分泌型蛋白還在足細胞損傷、胰島素抵抗及動脈粥樣硬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
2 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與足細胞損傷及蛋白尿
經調查發現腎病綜合征患者腎組織中的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正常人群,而不同病理類型的腎病綜合征患者腎小球與腎小管中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表達水平存在差異性,其中以足細胞損傷較重患者的腎小球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表達水平最高,而足細胞損傷較重多見于微小病變型腎病、膜性腎病、局灶階段性腎小球硬化癥等;其中微小病變型腎病患者的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主要位于足細胞胞質,其表達水平與平均足突寬度及尿蛋白肌酐比值具有密切相關聯系,即呈正相關性,即說明腎小球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表達水平與蛋白尿程度及足突融合程度呈正相關[3];也有學者研究認為:以足細胞損傷為病理特征的腎病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表達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該指標水平與患者的發病年齡、病程、24h尿蛋白及尿蛋白肌酐比值具有密切相關聯系,以正相關為主,為此在臨床上檢測血清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水平格外重要,可對腎病綜合征的病情嚴重程度起到明顯反映作用,繼而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正確方向。
也有學者認為:腎損傷后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代償性增加可發揮一定保護作用,即是因為嘌呤霉素能夠對正常組細胞起到明顯刺激作用,繼而導致基底膜蛋白多糖下調先出現,隨后再出現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上調,并且經嘌呤霉素刺激后的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轉染足細胞可發生基底膜蛋白多糖增加現象,與正常足細胞相比存在明顯差異,即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所表達的足細胞與腎小球基底膜黏附率呈持續上升趨勢,由此說明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的增加能夠對嘌呤霉素所誘導的足細胞分離情況起到明顯緩解作用,因為足細胞損傷后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表達增加是一種代償反應,可對腎小球濾過屏障的修復起到加速作用[4]。
3 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與腎病綜合癥的高脂血癥
腎病綜合癥患者常見臨床表現在于高脂血癥,主要是指血漿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標呈持續上升趨勢,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以降低或不變為主;而引起腎病綜合癥患者出現高脂血癥的主要機制在于脂蛋白分解代謝障礙,次要因素在于蛋白尿大量增加及低蛋白血癥繼發肝代謝性合成脂蛋白增多;于目前而言,對于腎病狀態下的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如何參與脂代謝調節報道較少,僅認為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表達水平在足細胞胞質及腎小球上皮細胞胞質中可隨著病程的延長呈日益上升趨勢,且該表達量與血Cho、TG水平呈正相關,即說明血液中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可經過腎小球濾過后被腎小管重吸收,繼而導致其水平持續上升。經調查發現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還具備促進脂質合成及釋放增加的作用,由此證明腎病狀態下的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是參與高脂血癥的重要分子,而敲除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對改善腎病血脂紊亂具有積極作用[5]。
4 討論
經調查發現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不僅與腎病足細胞損傷及蛋白尿具有密切相關聯系,還能對腎病綜合征狀態下的脂代謝起到明顯調節作用;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診斷主要依靠腎活檢,但是屬于有創技術,繼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廣泛應用;治療腎病綜合征基本藥物在于激素與免疫抑制劑,雖然可起到明顯療效,也同樣存在較多的毒副作用,為此在臨床上尋找合適的方法治療十分重要,對改善預后及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6]。
參考文獻
[1] 周燕, 蔣紅雨. 糖皮質激素受體基因多態性與腎病綜合征患兒激素耐藥相關性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64):1-2.
[2] 魏極偉. 中醫辨證結合激素常規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臨床可行性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94):197-198.
[3] 石艷麗.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輔助激素對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治療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34):97-97.
[4] 戴如鳳, 方曉燕, 李國民,等.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兒血清及尿液中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和4的臨床意義[J]. 中華腎臟病雜志, 2015, 31(10):721-728.
[5] 劉嬌嬌, 徐虹, 戴如鳳,等. 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參與腎病綜合征高脂血癥發生的初步探索[J]. 中華腎臟病雜志, 2015, 31(9):669-673.
[6] 劉小線. 糖皮質激素與他克莫司聯合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4):75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