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彬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隨著我國不斷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背景下,許多企業紛紛加入并購重組的行列。國務院于2014年3月24日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企業并購在近幾年開始蓬勃發展。然而,企業并購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它包括了人力、物力、財務、法律、經驗管理等各方面問題,企業在并購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好防范和應對措施,那么在并購過程中就極有可能因為財務出現問題導致并購的失敗。
企業并購和企業并購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的兩種主要形式體現為企業兼并及企業收購,按國際慣例,通常用簡寫方式“M&A”(Merger and Acquisition)來一起表示,在我國統稱為并購,簡單來說就是兩家及以上的企業通過一系列合法手續變成一家企業,基本都是一家資本雄厚,發展較好的企業收購另外一家或幾家盈利較差的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積累的問題最終以財務危機的形式顯現出來的一種風險。而企業并購財務風險是指各種并購風險在價值量上的綜合反映,是一個由定價、融資、支付等財務性決策行為引發的價值風險的集合。
企業定價的風險則是指收購企業錯誤評估了目標企業的實際價值,由于實際價值小于評估價值,最終導致實際并購成本虛高,損害到收購企業的利益。由于收購企業對于目標企業信息交流存在不對稱,又或者收購企業過分倚靠目標企業提供的可能失真的財務報表等因素都會使得并購目標的價值評估結果出現不同程度的誤差。
融資風險是指的是并購方在一定時問內無法融取預期資金,導致并購資金小足,從而使并購無法正常開展下去。企業并購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因此需要通過各種資金渠道籌集并購所需要的資金,目前我國企業一般都采取內部和外部兩種融資方式,內部融資不需要承擔額外費用,但可能會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等情況的發生,外部融資則可以獲取大額資金,但由于資本市場的變動性大,在實際融資中可能要承擔更大的財務風險。
支付風險是指在支付過程中或由于支付方式的原因造成的風險。目前并購主要采用三種方式支付:現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杠桿支付。
經營管理風險是指企業因并購后經營狀況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企業獲利能力的變化風險。企業并購以后擴展了經營規模,但是并購企業和被并購企業之間存在差異性,常見的經營管理風險包括:財務組織機構建設不完善的風險,財務制度設計缺陷的風險,企業經營成本增加的經營風險,新并購的企業不能對市場的需要快速做出反應導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決策失誤等。
針對由于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對并購目標公司進行價值評估時產生偏差,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并購前要對并購目標公司進行全面仔細調查,尤其對于目標公司的經營狀況更要深入調查。另一方面,由于參與企業并購定價評估的中介機構的專業性不強而產生的風險,則可以采取通過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第三方專業機構要根據并購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選擇并購目標企業,對目標企業財務經營狀況等做綜合的內外分析。
企業在并購時,要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以及對并購目標企業的調查情況,制定出一套符合企業未來發展的最優融資計劃,科學的預測每個并購交易階段的資金需求量,避免融資不足或者融資過度的現象出現,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采用多元融資形式,從不同渠道獲取資金支持,減少因為單一融資方式而引起的風險,從而實現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企業的并購支付方式與并購融資形式之間存在著很強的關聯性,對并購交易環節能否順利進行起著關鍵性作用。可以采用元多支付的方法,分散單一支付方法帶來的支付風險,把財務的損失率降到最低。靈活選擇合理的支付方法,例如股票+現金,股票+債務等模式,確保并購支付完成后對企業的正常運行以及企業的股權結構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
財務組織機構是為企業進行財務和會計業務的機構,要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人員落實,責任落實,提高工作效率,從而降低企業成本。此外,必須加強對企業財務的監管,合理規劃利用資金,要做好對企業存量資產及負債的整理,集合企業中存在的效率較低的資產,減少資金投入,加大高效率資產的投入資金,根據企業運作的狀況,選擇恰當的財務運行模式,減少因為資金緊張而導致企業陷入運作困境的風險。
總之,M&A在中國的經濟發展是順應市場經濟變化的一種新趨勢,對資源進行高效的配置,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搶占更大的優勢地位。企業財務風險也是一種動態的過程,選擇合理的融資和支付方式,實施高效的經營管理戰略,才能使企業并購順利進行并且為企業發展帶來增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