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程
(西南林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224)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主要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在生態文明研究與實踐方面做了許多的探索,大學生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和責任。大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直接影響著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進程,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為了使當代大學生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充分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高校德育新內容刻不容緩。
1.1 大學生是生態文明觀念的宣傳者
大學生是一個有理想、有激情的群體,思維活躍,易接受新鮮事物和思想。要充分發揮和利用這個優勢,通過各種活動向社會傳播生態文明理念,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形成生態文明的宣傳隊,勇做生態文明的宣講員,影響和帶動周圍群眾和社會公眾積極了解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歷史背景、發展階段、建設要求等內容,使他們深刻認識和理解生態文明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以及與生活、工作、學習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全民族、全社會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主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
2.2 大學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
大學生廣泛開展綠色環保、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等社會實踐活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表現。大學生要深入學習生態文明理念,以知促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在學習和實踐中提高自身對生態文明的認識,用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鍛煉能力,將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而然地融合和體現在實踐中。
2.3 大學生是生態文明創新的推動者
中國古代就有很多關于生態文明的論述和樸素思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革,生態文明在當代有了更鮮明的時代要求。大學生群體要用辨證和發展的眼光去認識和理解,在生態文明基本理念、主要內涵、建設目標等方面不斷加以完善和創新,使生態文明更符合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從而為人類文明的延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2.4 大學生是生態文明發展的引領者
青年運動始終代表所處時代社會進步的方向。青年大學生不僅要成為生態文明的宣傳者、實踐者、推動者,更要成為生態文明發展的引領者。大學生群體只有站在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高度來推動和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注入青春血液、貢獻青春力量,才能帶動更多的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才能在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實現和發展。
2.1 生態科學基本知識教育
生態科學基本知識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礎,是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生態科學基本知識教育對于大學生以科學的眼光認識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2.2 生態環境現狀教育
生態環境現狀教育應作為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首要內容。當代大學生只有具備生態環境問題的危機感和責任感,才會主動關注生態環境,激發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2.3 生態道德觀教育
生態道德觀教育是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核心內容。高校生態道德觀教育主要包括生態道德意識教育、生態道德規范教育和生態道德素質教育等內容。培養大學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道德觀。
2.4 生態環境法制教育。當代大學生應認真學習和掌握生態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增強生態法律意識,培養環保理念。
3.1 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學校第二課堂素質教育體系,并逐漸引入第一課堂。生態文明起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是中國古代思想注入新的內涵后在當代社會的應用。大學生要把生態文明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思想來加以認識和理解,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進一步深化和推廣。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素質教育的平臺,將生態文明納入第二課堂素質教育體系,并作為重點課程、活動和實踐項目加以推進和實施,這樣不僅解決了生態文明教育進課堂的問題,而且也解決了生態文明教育推進緩慢的問題。
3.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重任。生態文明教育則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行為,使受教育者積極地投身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去。生態文明建設正廣泛、深入地推進,需要有更多符合要求的青年人才參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時代發展的需要。只有將生態文明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加以完善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持。我們提倡將生態文明素質作為當代大學生重要素質之一加以培養,并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使大學生群體不斷增強生態文明宣傳意識,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基本素質,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能力,從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和造就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的青年人才隊伍。
3.3 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綠色活動是生態文明教育落地的關鍵,也是大學生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體現。西南林業大學依托學科專業優勢和學生環保組織廣泛開展環保活動,打造了綠色科技文化節、“大學生河長”行動、“永椿”計劃等品牌活動項目。
一是綠色科技文化節系列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傳播綠色理念,踐行綠色生活,讓大學生從日常點滴、從身邊小事做起,形成環保意識,養成環保習慣,在校園營造良好的環保氛圍。通過綠色科技文化長廊,將大家日益關注的環境問題和危害以宣傳長廊的形式進行展示,讓大家直觀的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吸引廣大學生開展環保行動。組織大學生進行集體環保宣誓并在環保主題的橫幅上簽字,以表明自己愿意承擔保護環境的愿望和責任,并激勵大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引導更多同學參與環保,廣泛培養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通過開展“舊書漂流瓶”讓大學生將不使用的舊書通過交換、售賣等的方式,使書籍能夠再次運用起來、通過“一張紙獻愛心”將廢紙收集并售賣,不僅能夠使紙張再次利用,還將善款捐獻到中華慈善總會開展公益事業。這些具體的小活動讓大學生能形成自覺節約能源、循環利用的意識。
二是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美麗校園,同筑綠色西林”校園活動。去年12月,我校啟動了“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美麗校園,同筑綠色西林”校園活動。活動啟動后,學校依托基層團支部,組建了綠色校園建設志愿服務隊,承擔起綠色校園建設的任務。半年過去了,綠色校園建設志愿服務隊在校園里開展清掃垃圾、清潔教室、除草護林等環保活動,利用業余時間舉辦綠色環保論壇、座談會、交流會等活動,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推進綠色校園建設。
三是今年3月,由我校與云南省教育廳、云南省環境保廳聯合舉辦的“七彩云南,美麗校園——云南省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校園行”活動暨西南林業大學“美麗云南”青年科普宣講團成立儀式啟動。活動的舉辦是云南省推動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工作,提升青少年生態文明意識的一項重要任務。學校成立生態文明建設科普宣講團,精心準備科普內容,不斷豐富科普的形式,努力提高科普的質量,用簡單樸實、深入淺出的語言以及老百姓和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科普宣講活動,經常深入大中小學和社區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為生態文明教育做出示范。
四是今年5月,我校啟動“永椿”計劃,這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治校戰略、打造綠色西林的一項創新之舉。活動實現了“一人一樹,一級一景”,促進大學生生態文明理念、林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共增長,培養同學們“識林、知林、興林、愛林、思林、傳林”的情懷,厚植生態保護基礎。
五是為進一步推進學校生態教育,落實“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我校組建學雷鋒小組,開展“保護母親河,學生河長在行動”系列活動。活動通過漂流讓學生觀察滇池水域情況,在城市中感受來自大自然的魅力,撿拾沿河垃圾,放生河流“清道夫”金線魚,從而認識到滇池的生態環境與我們生存息息相關,并將保護滇池自覺轉化為日常行為習慣。
六是學校開展“讓生態文明植根心靈,用活力青春添彩怒江”為主題的暑“三下鄉”活動,以此促進農村生態文明的建設,為農村的發展貢獻青年熱情,奉獻青春力量,為農村的青年學生堅定生態文明建設的信念。大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學以致用,結合當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通過生態科普宣講為農村青年學生傳播生態文明知識,幫助和引導青年學生為當地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