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銀珠
(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電子商務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突破傳統的時空觀念,縮小了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之間的距離,大大提高了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傳輸和處理,開辟了公平公正、更為廣泛的競爭大市場,為制造者、銷售者和消費者提供了更好滿足各自需求機會。
國家逐漸意識到農村電子商務對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推動作用,發布多項政策提倡促進農村發展電子商務。傳統的農資交易過程中,商品從制造商出廠,先要經過縣級經銷商、農村零售商等多層中介商,才能到達農民手中。農用物資難以被識別真假、優劣,農民上當受騙的情況屢見不鮮;層層加價的經銷商得到了豐厚的利潤,但農民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制造商也難以獲取實際的收益,更難以得到一手需求信息。農村電商能使農產品流傳效率更高,銷售覆蓋更多的區域。
2.1 農村自身問題。傳統的購買渠道經常隱含著人情關系:不再從當地供銷社購買,會使原供銷社經營者損失利潤,原有渠道可能面臨消失的危險。對于生產商來說要開辟新渠道,首先是打破與原有合作成員的供應鏈關系。開辟新渠道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農村地區這種意識觀念落后,消費者受教育程度低的特殊區域實行電子商務可能會面臨巨大阻礙,考慮自身有沒有動力去執行電子商務,需要考量多種利益關系。在農村,大眾效應是顯著的,尤其是有見識、有主意的農民去開辟新道路,借助名人效應、人際關系帶動周圍群眾參與電子商務是有效的拓展渠道。
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的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倉儲物流設施未達到標準,目前農村地區配送成本偏高,遠高于城市區域配送成本,可以考慮應用無人機配送來精準解決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其次,農村的電子商務意識差,他們仍然難以接受或只是剛開始接觸移動支付;再者,農村中缺少電商專業的人才;最后,農村地區有大部分鄉縣生產特色農產品,但品牌意識不夠強烈,是農村電子商務沒有有效實行的因素之一。目前農產品銷售渠道過于單一、冗長。常常匯集到批發市場才能售賣。難以形成獨特的價格優勢。供應鏈中層層接手的各成員都想得到更大的利潤,使得農民低價售出卻由于市場高價而銷量低。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各地區的建網站的企業數占比仍不夠多,這表示企業接納電子商務的程度不夠充分。電子商務交易中農副食品加工業交易時,B2B供貨的數量和金額仍超過B2C供貨的情況。農副食品加工業企業中,98%以上的企業都采用了互聯網,但通過互聯網宣傳推廣的企業數卻降低到73%,通過建設自有網站進行推廣的企業更是有所下降,自有網站只有簡單文字性介紹、產品圖片展示,美觀程度不夠,即使有銷售部門聯系方式,但消費者習慣了淘寶、京東等網上購物簡潔操作方式。
2.2 農村電子商務應用現狀。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利用網絡公開農村政策、補貼、辦事程序等內容,節省了辦事成本,接受群眾監督。平臺可實現作業需求簽訂作業合同等。網站信息化可以使農民有更多的信息交流渠道,聽取專家意見、向專家請教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更加方便。
3.1 提高對于農資電子商務的認識水平
(1)雖然近年來農資電子商務化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相比于其他類別的產品的電子商務化而言,農資的電子商務化水平還是落后的。通過信息化手段,打破空間限制,切實提高信息流通效率。為農資生產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促進農資電子商務。
(2)加快推動農資電子商務的進程。現階段要推進農資電商化,必須要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人才建設。國家應做到積極號召當地相關部門的責任,加快推進農資電子商務化的進程。
(3)強調農資信息化的及時性、有效性。當前,農村地區的信息交流仍然是靠口口相傳這種傳統的方式,但信息失真、信息權威性等問題值得探究。農資基層需求信息反饋的及時性及其質量是農資信息處理質量的保證,保障著信息化網絡建設的科學性、有效性。
(4)完善農資電子商務的工作規范。農資科技信息工作必須制定完整、系統、切實可行的管理規定,以實現信息工作和信息網絡的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提高農資電子商務信息處理的質量和效率,加快信息反饋速度,實現信息收集渠道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