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楊肖
(1.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13;2.華南農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教育部于2017年10月修訂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規定了輔導員崗位設置比,高等學校應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這說明了高校對于輔導員這一崗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培養要逐步走向專業和長效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在國內外環境日趨復雜化和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提高更應得到高度重視。
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是指輔導員在學習與生活中,運用某些專業知識對學生需要的幫助給予輔導,旨在建設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因此學校心理輔導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心理輔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而且還要充分把握大學生心理變化,從而激發大學生個人發展的潛能,促進其人格的完善和全面發展。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長期致力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別在輔導員隊伍建設方面,嘗試建立多項能力開發與培養體系,以充分挖掘工作潛能。該校設置的輔導員工作崗位共不少于100個,且在不斷擴充中。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在實際工作中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明確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工作目標,針對本校培養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實施,其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以人為本”是心理輔導的精神內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在踐行“以人為本”精神內核的過程中,為引導大學生關注自身心理健康,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在每年5月25日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周系列主題活動,鼓勵輔導員們前往學習,并將心理轉盤、心理測試的結果發放至輔導員們,同時與學生共同觀看心理影片、心理講座,一方面引起輔導員對培養心理輔導能力的重視,通過心理輔導幫助大學生實現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進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同時促進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輔導員所開展的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以主既要主動,又要雙向互動過程。主動性表現為輔導員需主動關注大學生的成長發展狀況,實時掌握了解大學生的情緒變化情況,對可能發生的潛在心理危機或思想矛盾給予預防和輔導,防患于未然。相比心理咨詢工作中咨詢師被動等待來訪者上門求助的方式,心理輔導更強調實時輔導、主動引領的特征。此外,心理輔導本質上就是要使大學生感受正能量,并使其能夠自發地接受這種影響。
相比心理咨詢流程的嚴格、規范性而言,學校心理輔導在時間和空間上更為靈活多變,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利用一切與大學生有關的機會開展心理輔導,方式靈活,方法多樣,不斷借鑒新媒體手段,直接與間接方式結合解決問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各個學院會組織各個班級召開“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從而去逐步完善大學生所處的環境,并且開發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開拓眼界的心理輔導。
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與大學生之間若能形成一種雙向性的朋輩心理輔導,會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這也是為什么輔導員隊伍趨向年輕化的原因之所在。在學習生活中,很多學生在遇到困擾時第一時間會選擇自己的朋友等對象來進行傾訴和尋求意見及幫助,這為輔導員在學生中構建朋輩心理輔導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很多高校均有不同途徑構建朋輩心理輔導模式。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落實到了每個宿舍的寢室中,大學生心理健康社團受到了學校的高度重視。各個學院建立專門的朋輩心理輔導室,加深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了解。在未來,面對學生困擾時能夠理智地去接受,幫助學生分析困境,積極主動去應對。
這一平臺是通過現代化互聯網手段,通過微信、微博、QQ等新興媒體平臺,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一種方式,為高校輔導員尤其是新進入的輔導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組織輔導員利用工作或業務時間登錄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學習,并就現實學生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向相關專家進行提問并獲得解答。
創建心理健康知識共享信息庫也是搭建新媒體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傳授平臺,提升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重要途徑。信息庫的信息提供者不僅包括高校輔導員也包括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將兩者結合起來,對問題進行討論,是理論知識和教育實踐的一大突破。
高校實施輔導員分模塊培訓是新型的輔導員培訓模式,這為輔導員專業化提供了一定的機會。在分工狀態下,可以使有接受過或者對心理輔導建設有能力的輔導員,在做好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更好的為學院的學生提供心理輔導服務。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輔導員在進校后,會在接受培訓中挖掘自己興趣及擅長部分。除此之外,學校每年會開設暑期輔導員綜合能力提升研修班前往北京大學學習,開拓視野,對心理健康相關領域基礎理論的深入了解,為開展教育工作奠定基礎。高校輔導員是作為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核心主體,但是,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人源匱乏,使輔導員隊伍的自身建設也面臨著專業不一、素質參差不齊、教學任務過多以及高校建設中任務壓力較大、對心理輔導研究深度較淺且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現實困境。推進專業化分工管理模式的轉變,是突破當前輔導員隊伍建設參差不齊,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心理輔導的專業化水平的可行路徑,并且可以為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提升提供合理且穩定的專業化路徑。
高校輔導員在選擇進入輔導員隊伍建設中時,就應該要確定并熟知其未來工作方向和重點,高校輔導員入職后的專業能力發展、以及其擔任的教學工作、科研項目應統籌納入管理和推動,并進行相對應的分類管理。在分類管理中,高校輔導員之間要進行深入的專業學習及交流,注重實踐,積極圍繞相關專業在工作范圍內開展工作指導以及實踐。以團隊分工協作、統一管理模式為依托,逐步提升輔導員隊伍對心理輔導工作的能力提升,繼續加強對輔導員心理疏導能力提升的專業基礎的培訓,逐漸培養出高校輔導員隊伍中具備該項領域內的名師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