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標
(潞安礦業集團公司司馬煤業有限公司, 山西 長治 046000)
1211工作面運巷停采線和1211回風連港相距19.9 m,而風港停采線與1211峰連港相距29.5 m。工作面在看寺往南206 m,義堂往西南129 m,辛莊往東北141 m。
1211的工作面北部和東部都為未采區,西部為井田邊界,南部為二采區1210工作面采空區。
1211工作面結采后的回撤工作面要布置一條風巷和一條運巷且均為全錨網支護。風巷的凈斷面為矩形5.0 m×3.2 m,而運巷的凈斷面為矩形5.2 m×3.2 m。風巷的支護規格為16.0 m2、排距為0.9 m,而運巷的支護規格為16.64m2、排距為0.8 m。
根據回撤現場實際情況,提出了以下支架回撤出架新工藝:出架作業前,將工作面1號掩護支架、待出支架推拉框架全部伸出,使用一根拉后溜鏈,將待出支架與1號掩護支架連接,支架工操作待出支架推拉框架手閥,以1號掩護架為固定點,使支架緩緩向煤墻移動,通過兩次推拉框架牽拉,完成出架作業。支架出架后,使用調向絞車完成支架的調向作業[1]。
該工作面回撤工作根據需要安設JD-11.4、JD-25、SDJ-14、SDJ-20 絞車。
在正式回撤作業之前,要徹底清理作業點的所有雜物,按預定路線引導人員撤退以及保障設備回撤之后轉移,使路線保持暢通。在風巷、切眼及運巷內分別安設合適噸位的小絞車。待回撤完風巷超前架以后,在風巷寬幫處鋪上一條左開道岔,并且在工作面方向接上四對道,安置之后為風巷車場;鋪設風巷軌道至切眼(90號支架處),做好回撤支架的準備工作。在運巷轉載機、破碎機及運巷超前架裝車點、風巷超前架、端頭架解體處、運巷超前架裝車點,安裝專用起吊錨索。在1211輔助回風巷(1211輔助運輸聯巷口)軌道旁安裝設置臨時泵站。在工作面穩設裝架平臺,回撤支架前在運巷機頭打設1架木垛。在1211出煤巷距1211風巷口25 m處(進風側)安裝兩臺型號為FBD-№7.12×45 kW局部通風機。
支架回撤的主要準備工作:加長風巷軌道直至切眼內90號的支架處,并在軌道開端安裝裝架平臺。平臺需要4個單體柱安裝成壓柱,平臺支架與道軌相卡并且安裝好水平銷。隨著支架回撤的進行,平均每60 m外移1次裝架平臺。在切眼距離機頭70 m處設置跟架絞車SDJ-20(Q4)、對拉絞車SDJ-20(Q3);在切眼距離機頭95 m處安裝裝架絞車SDJ-20(Q2);在切眼機尾安置運架絞車SDJ-20(Q1),絞車的穩固都需要為地錨、四壓兩戧加專用圓環型鏈拴拉[2]。準備好支架回撤時小窩頂板管理所用的長度包括 0.8 m、1.0 m、1.2 m、1.4 m、1.6 m、1.8 m、2.6 m、3.0 m的Ф180 mm~Ф200 mm木柱支護材料以及DW-25和DW-35單體柱各10根。
改進回液管路→收回前后立柱加高段→落前梁→掩護架、待出支架伸推拉框架→使用大鏈將兩支架推拉框架連接→待出支架落架→收縮推拉框架→重新連接大鏈→再次收縮推拉框架千斤→拆除大鏈→支架掉向90°→老塘側打設木垛、木點柱→移掩護架→回收工字鋼→煤墻側打設木垛→打設木點柱[3]。
出架作業前,支架工切斷待出支架的主進、回液管路,單獨接一趟待出支架的進回液管。
在待回撤支架前挑的工字鋼下,距離貼幫單體柱500 mm左右,用DW-35單體柱對其加強支護,單體柱必須有可靠的防倒護繩。單體柱打設時,兩人抱穩單體柱,另一人觀察幫助調整垂直方向。確定垂直方向后,兩人抱穩單體柱,另一人用液槍注液,使單體柱柱徑伸出剛接近工字鋼時,調整單體柱垂直方向,確定正對工字鋼,控制液槍使單體柱緩慢升緊。
1)支架工微調支架操作閥立柱手把,使立柱加長段插銷松動,然后取下開口銷、打出銷軸。
2)支架工繼續落前立柱,直至將卡環套脫出后停止落柱,取出卡環。
3)卡環取出后,升起立柱,直到柱筒接近柱芯最上邊卡環槽處時,停止升柱,上好兩個卡環、卡環套及加高段銷。
4)升立柱,使立柱圓箍與銷孔同心,上好銷軸、開口銷,升緊立柱。
5)嚴禁不上卡環、卡環套和加高段銷就升緊立柱或使用不合格銷軸替代[4]。
1)待支架前梁距煤墻1 m時,將支架前梁緩慢落下,同時在前梁下用一根2.6 m的木柱支好,木柱垂直打設。
2)作業人員操作支架手把,使前梁千斤頂前端的銷軸松動。作業人員抽出開口銷,然后作業人員站到支架兩側用撬棍透出前梁千斤頂前端銷軸。
3)隊干或班組長吹哨通知SDJ-20絞車(Q1)司機松繩,作業人員用繩套拴住前梁下的木柱,再用繩套通過卸扣與SDJ-20絞車(Q1)繩頭連接。
4)作業人員全部撤到支架間后,隊干或班組長吹哨通知SDJ-20絞車(Q1)司機開車拉倒支設的木柱,使前梁落下后把木柱抬放到下一架待出支架里。
支架工操作將1號掩護支架與待出支架的推拉框架千斤全部伸出。
使用預先準備好的大鏈將兩架連接,確保兩端銷軸連接到位。
1)由兩名支架工分別站在待出支架與1號掩護支架中進行操作。
2)將待出支架落架,并收縮其推拉框架千斤。
3)收縮完千斤行程后,檢查作業范圍內頂板以及支護情況,確保安全后,由支架工操作將待出支架推拉框架千斤再次伸出,由一人將1號掩護架端連接的大鏈拆除,并重新張緊連接。
4)再次重復上述出架操作,經2~3次步距將支架拉出。
支架調向時,將一根DW-25型單體柱柱尾頂在相鄰支架的推移框架上,柱頭頂在被回支架的底座前端,再將SDJ-20絞車(Q1)絞車繩用起吊專用圓環鏈拴在支架推移連接耳上,指揮人員檢查無誤后,責令所有人員躲到與該支架相距5.0 m之外的其他支架內的掩身地點,由指揮人員發出開車信號,同時支架工采用遠距離操作單體柱(將單體柱的供液管路接在距待出支架5~10 m的支架操作閥上),在二力作用下,將支架調向90°。指揮人員必須密切觀察好支架的運動情況,發現有支架拉、掛現象時,及時發出停車信號,處理后再進行作業,直到支架擺正方向為止,整個作業過程要做好警戒工作,注意人員站位[5]。
1)由老塘到掩護架,每回一組支架在其空檔處支設一個木垛,并在木垛周圍打設木點柱,木點柱必須打設在鋼絲繩下。每回一組支架在其原位置打設一組木垛。
2)支護人員必須是有經驗的老工人。打設木垛時,根據所打設位置頂板高度情況進行打設木垛。兩名作業人員將道木抬到要打設位置下,將底板處浮煤清理掉,保證底板平整。后將道木按規定架設,直至木垛與頂板相接,如果不能與頂板嚴密相接,必須用鞋板或木楔將木垛撐起,直至木垛與頂板嚴密相接,支撐有力。之后在木垛周圍視頂板情況打設相應木點柱,打設的木點柱頂端應頂在頂板鋼絲繩上,木柱的底端戧柱方向傾斜于老塘側,夾角應小于90°。每出一組支架,在其原位打設一組木垛,木垛兩兩間距為1500 mm(視現場條件)。
3)支護時絞車和支架不得動作,支護木柱采用小頭直徑不小于180 mm,長度1.4~2.8 m的圓木。由老塘到煤墻,每根單體柱、木點柱支設在鋼絲繩下,且要迎山有力。打設木垛的材料使用1500 mm×150 mm×150 mm與150 mm×150 mm×2000 mm規格的道木配合使用。
4)所有木點柱都必須有鐵絲拴頭。支架調向、移架、拖架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好煤墻幫的點柱,點柱要保持原有的逼幫效果。對于意外碰撞倒的逼幫柱要及時恢復。
5)木點柱打設過程中,必須有人時刻觀察頂板的變化,發現情況,立即通知人員撤離。
1)移掩護架時用起吊專用圓環鏈將SDJ-20絞車(Q1)繩頭拴固在待出架的底座耳上,馬蹄環穿絲戴帽擰緊。
2)指揮人員檢查無誤后,待作業人員撤到支架內的安全位置后,發出點動開車信號,絞車司機緩慢開車,絞車張緊剎車后,支架工操作手閥收回支架推拉框架,掩護支架自移進行移架作業。
3)采用邁步式移架,先移1號掩護架,再移2號掩護架,移架步距1.5 m,移架后,保證1號掩護架距煤墻距離不小于800 mm,1號、2號掩護支架不擠不咬;掩護架前梁距待出支架距離不小于1.5 m。2號掩護架滯后1號掩護架1 m。
1)移動掩護架后,拾取掩護架前方或后方掉落的工字鋼。
2)作業前,先觀察好頂板支護情況,看準方向、回收位置及退路。
3)再次檢查頂板情況,在安全的條件下2名作業人員將兩根工字鋼及兩根逼幫單體柱抬出集中堆放到指定材料區。
1)將工作面備用的道木人工背運至掩護架后方。
2)進入掩護架后方前先檢查周圍頂板及煤墻支護情況,確保作業區域安全可靠。
3)重復上述木垛打設過程,在掩護架后打設一組木垛,并在打設好的木垛周圍,視頂板情況打設木點柱。所打設的木垛與木點柱必須支撐有力,接頂嚴密。
4)每出一組支架移動一次掩護架,在掩護架后方打設一組木垛,兩木垛中心距為1500 mm。
1)通過對現代化社會的機械工具的合理運用,減少了人工支架回撤的工序,使回撤工作快速、有效、安全地進行,而且支架回撤的各個工序得到有序高效的銜接,起到了化繁為簡的作用。
2)通過推行支架回撤出架新工藝,避免了作業人員來回拖動回撤大鏈及千斤,減少了支架回撤工序,減少了原工藝千斤大鏈牽引區間的作業人員,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面支架回撤進度和作業人員的安全性。
[1]趙華全,卓青松,陳曉海.復雜條件下綜放工作面支架回撤技術實踐[J].煤炭工程,2013(12):47-49.
[2]王永剛,王志磊.綜放工作面支架回撤期間頂板支護技術[J].山東煤炭科技,2013(5):49-50.
[3]和曉潞.強動壓下綜采工作面支架回撤工藝的優化[J].煤,2012(12):42-43.
[4]劉孔林,焦光興.大采高綜采工作面支架回撤技術[J].中州煤炭,2012(4):40-43.
[5]郭軍民,甄增林,朱現磊,等.綜放工作面輕型支架回撤工藝研究[J].中國礦業,2009(9):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