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雅元
(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企業盈利質量的核心元素是整個企業對經濟效益所達到的大小和真實而判定的企業所經營業績的可靠程度是通過財務報告反映出來的。首先從收益信息的角度來看,為了滿足使用者需求,企業將會計報表上的收益信息展示為盈利的信息。滿足需求的盈利信息的這種產品,一定存在著質量問題,在這種情況,盈利信息就必須要保證它的質量問題。其次,另一個角度從經濟利益角度來看。為了展示企業的盈利能力在會計期間的經濟利益是不斷上漲的,企業的盈利狀況是由報表使用者將盈利信息,達到預測的盈利前景,盈利能力是要結合現金支付能力和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賬面利潤并不是支撐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因素,所以更應該結合現金凈流量來對一個企業盈利能力進行評價。
公司盈利的真實可靠性取決于會計政策的選擇與運用是否正確,企業利潤的計算是會計人員根據不同的會計政策所算出來的,由于我國會計政策具有選擇多樣性,在類型相同的經濟業務下會出現不同的會計計算政策,這是會計人員具有的一定的選擇性,因此,最后的贏利結果會產生巨大的不同。一個企業最大的目的就是根據自身的利益選擇對該企業有利可圖的會計政策來對該企業的盈利進行經濟業務的反映。在這種情況下,經濟現象、實質在企業盈利質量的前提下發生一定的偏離。
公司的結構與治理機制式管理公司的重要制度安排,這種機制是約束、制衡公司內部權力的機制,它的實際作用是安排公司內相關的責任權益。在我國企業管理的制度下,公司所有者與經營者形成委托代理關系,這種關系有利有弊,造成了兩者之間信息的不對稱,經營者很可能為了保障自己的自身權益和利益達到最大程度而不惜一切代價將公司的盈利質量降到最低,形成了道德風險的逆向選擇現象。一個合格的公司結構與治理是,應當協調好公司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關系達到一致,將經營者對降低盈利質量的動機達到最低。
經營杠桿系數對企業的經營風險起到一定的衡量作用,經營杠桿系數越大所引起的潛在盈利會越大,導致的公司盈利幅度也會變大,這樣導致了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也會隨之而增大,那么所導致的企業盈利質量就會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大或小取決于財務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說明負債水平,風險就越高,企業要想達到未來所籌集的資金發展就可能存在問題,融資水平也會降低,財務杠桿越高越影響企業以后所支付的資金成本,所導致的企業風險也會越來越大企業的盈利會受到一定的沖擊,盈利質量也會跟著下降。
動態認識存貨及應收賬款變現能力。企業應提高流動資產應根據企業存貨和收賬款進行比較分析。目前,我國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應對存貨和應收帳款進行追蹤和調整使其變現的能力得到改善。企業成本費用在經營的虧損上會因政策因素的出現導致企業者對經營策略的調整不完善,這種市場格局會導致企業的盈利狀況進入財務危機。加強財務資金管理,提高控制力。企業的不良資產形成,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財務資金管理欠缺,不健全的控制制度。要解決這一欠缺必須對企業內部機制進行有效的控制,加強對企業的融資投入,加強對企業資金預算的管理,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高經營者的執行力。
調整會計政策制度,縮小會計對準則制度選擇空間,控制企業對會計政策的任意更換。在我國市場經濟范圍內,會計選擇空間對于企業是有一定的自由性的,但根據我國國情會計造假現象導致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不足,對于上市公司盈利的責任度不夠,國家審計人員對于公司的會計政策選擇方面存在著技術水平的落后,導致了不健全的監督機制。在上述情況下,企業應該對會計政策的選擇留有余地并控制企業的利潤操縱,有效地解決會計對粉飾報表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應該建立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對企業的員工培養風險意識受賄行為盲目決策等。從根本上解決財務風險的問題,上市公司最應該重視的就是加強對財務的管理和杜絕財務風險的發生,把財務管理放在首要位置,發揮其部門的重要作用,重要的解決方案就是讓財務人員起到防范意識參與企業經濟管理,最大限度的穩定企業財務真是有效的運行情況,保障企業的盈利得以健康發展。此外,企業生存的基礎就是企業的核心業務。開拓企業的核心業務是企業經營者必須要加強的一項企業財務風險政策,企業核心業務需要被正常運行并且在國際市場需求下得到保證,對企業市場未來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調整優化經濟市場實力、加強產品創新與提升才能有效的避免市場經營風險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