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淼,李偉娜,梁艷,韓宇晴,李永振,孟菲
(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 海洋學院,河北 滄州 061100)
前言:唐山地區的很多淡水養殖戶,為了提高養殖經濟效益,把握市場銷售價格的時間差,很多進行淡水魚的越冬養殖模式。唐山地區是一個相對寒冷的地區,冰期相對較長,該地區的淡水魚如何安全越冬是研究的主要問題。并且近年來,在魚類越冬過程中大批量魚類死亡的現象層出不窮。因此我們有必要突破魚類越冬技術的舊有模式,探尋更科學環保的新方法。下面我們把在唐山某地區越冬池塘,在2015-2016、2016-2017兩個年度的成功實踐經驗介紹給廣大養魚戶,以供參考交流。希望給相關淡水魚養殖戶提供幫助。
水質決定魚的體質,水中藻類決定水中溶氧,水中菌系、維生素、營養、管理方法,以及水中藻類決定魚的抗病能力。
在溫度適宜時施用微生物菌試劑,充分分解有機雜質(在換水條件不好的條件下),若換水條件好則抽換1/2至2/3的地下水,注意抽地下水之前給池塘水體充分消毒和殺蟲,特別是水中的輪蟲,不讓魚或池水有隱患過冬。水溫低于15℃時施用低溫分解菌如枯草芽孢桿菌、納豆芽孢菌等,來保證魚類安全過冬。
抽補地下水后,池塘水深不能低于1.8m但一般也不要超過2m,水的透明度掌握在50cm左右,鏡檢一個鏡面下活藻在10個左右。水的主要化學指標應是,pH值幾乎穩定在8.0~8.4,亞硝鹽幾乎沒有,氨氮控制在0.4~0.8ppm。
特別是魚的肝和鰓。肝好則鰓就好,凡是有腸炎的魚魚鰓必然不好。調理魚體質的方法主要是補充營養和投喂魚藥料,具體方法:多種維生素、多糖、不含抗生素的中藥制劑添加到飼料中投喂,如龍膽瀉肝散、三黃粉等。多種菌制劑添加到飼料中投喂,如低溫菌、高濃縮枯草芽孢,納豆芽孢菌、地衣芽胞菌、乳酸菌等。以上有益菌能定殖于腸道形成穩定的階梯性的菌群,從而抑制有害致病菌的增殖,提高魚的免疫力,保證魚有健康的體質,安全過冬。
池塘封冰后池水與空氣不發生氧氣的接觸和交換,其水中氧氣的來源主要是藻類光合作用的生物氧提供,只要水的產氧大于耗氧且到一定數值,魚類就不會缺氧,就是穩定的狀態。但是由于光照不足、水過肥、下雪覆蓋或底質有機物過多,發酵放熱產生過多的甲烷、H2S等惡氣和臭氣則水必然缺氧,這就需要我們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
封冰的第一天必須用增氧機把冰全部打碎,放出水里面的臭氣和惡氣,放出低熱。封冰后十幾天的期間把池塘的四個角打開,寬10-20cm,長10m的冰面,便于有害氣體的放出。
封冰期間要定期進行水質管理和檢測。由于冬季藻類生長的周期為16-20d,藻類周期的這種更替,使池水也處于動態變化。
3.2.1 鏡檢
如鏡檢一個視野有十幾個活藻且有機雜質較少,則水質處于安全狀態,相應的魚也處于安全狀態;如鏡檢一個視野超過20個活藻,說明池塘水過肥,可適當替換一些新水;如鏡檢一個視野低于10個活藻并且有機雜質過多,說明池塘水過瘦,需要掛袋肥補充配方肥料或施用低溫菌枯草芽孢,納豆芽孢菌等,分解有機物,達到肥水的效果。
3.2.2 水指標定期檢測
如pH值降低到小于7.5、氨氮突然增加說明水質變壞,需要換水處理并施放水質改良藥劑。
3.3.3 定期測水溫
一般水底溫度是4℃,水表溫度是1℃.如果水底水溫超過4℃,說明底熱,需要多開增氧機;如果水底水溫低于4℃,說明池底溫度低,需要少開增氧機,避免水溫過低。
在唐山地區每年冬天都要有2次及以上的大雪天氣,厚厚的雪覆蓋遮蔽了陽光,必須及時處理。根據多年經驗并不是將雪掃除干凈為最佳,應該根據具體天氣情況適當調控。如果掃雪后天氣是連續晴天,掃雪面積只需達到60%即可。如果掃雪后天氣是連續陰天掃雪面積可達80%,防止引起缺氧。
春季冰開封后要及時對水體消毒。注意選用對真菌、霉菌有特效的藥物,并施放配方肥料把水調肥。水溫適宜時,魚開食后投喂高效不含抗生素但營養,保健藥物的餌料,使魚保持健康的體魄進入新的生長周期。
實踐證明魚類越冬的密度一般0.1hm2(1.8m水深)不超過3000kg,如因特殊情況超載越冬,應具備相應的管理和科學技術。
少用或不用抗生素藥物既環保又避免魚類損害肝膽的負面影響。
唐山地區比較干旱,冬季較容易出現池塘滲水情況,導致池塘水位降低。應多注意冰下水位變化情況,防止冰下水位過低,上部冰層塌陷下去。越冬期加水可根據少量多次的原則。
越冬池塘上的冰面盡可能不要人、車在上通行或滑冰,在池塘附近不要進行大的噪音操作,以避免驚動魚類造成魚類活動量增加,消耗其體力,從而也增加耗氧量。
實驗證明,在北方唐山地區這種魚類越冬技術的管理模式是成功的。當然魚類越冬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更多細節管理問題上,還需要廣大養殖戶在實踐生產中進一步研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