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暉
(西安財經大學,陜西 西安 710100)
現代經濟的增長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不可分割的。經濟發展意味著國民經濟持續增長以及各產業生產規模效益的結構性提高。三次產業內部結構的變化導致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不斷地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以此來有效地促進經濟的增長,使經濟發展始終保持領先的水平。
合理的產業結構是提高經濟效益的保證。產業結構與經濟效益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市場上需要越來越多的中間產品,一個產業部門越來越離不開其他的產業部門,結構效益的比重逐漸上升。因此,依靠科技來提高生產力水平是提供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
經濟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從客觀上要求產業結構的優化。從本質上來講,產業結構可以看作是資源轉換器,產業結構優化是不斷提高資源轉換效率和運行質量的基礎。產業結構優化要求產業及產業的各部門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上,并與區域自身條件相結合起來。各地自身具有的客觀條件都不同,因此特定產業存在地域上的選擇性。
第一產業投資加大。近年來,天水市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自2011年以來,全面加強農村能源安全飲水、農田基建、水利水保等工作,累計完成生態造林152.7萬畝,興修梯田76.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233平方公里,農業產業化步伐顯著加快,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高。第二產業主導地位明顯。工業是天水市國民經濟產業的主導產業,是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財力之源。天水市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一系列措施,鼓勵、支持企業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設備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第二產業在全市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更加顯著。第三產業穩步發展。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標志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程度。天水市大力開展電子商務、連鎖運營和物流配送等新型行業,積極發展金融保險、信息中介、休閑娛樂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城鄉一體化市場,不斷完善現代城鄉流通網絡體系。第三產業的產值多年在三次產業中穩居第一。
首先,產業發展不均衡。有關數據顯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4000美元左右的國家,三次產業產業結構的比例為9:37:53。從目前國家的統計數據來看,全國的三大產業占總產值的比重為9:40.5:50.5,而天水市的三次產業比為13.7:36.2:50.1,由此得出:天水市產業結構的目前形勢是第一產業比重偏高,第二產業比重偏低,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50%,天水市產業結構嚴重失衡。其次,政策體制落后。在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之前,天水市政策體制落后,產業結構不均衡,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同時,天水市擁有落后的基礎設施建設,較弱的投資硬件以及軟件設施。因此,天水工業結構發展的最大阻礙因素是落后的交通運輸和郵政通迅等基礎產業,而經濟發展滯緩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落后的工業結構發展。最后是技術落后。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是以發展高加工投資為主線的產品。這一階段產業發展方向從擴大規模轉向結構調整升級,使得新興產業迅速形成并發展,這就決定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但是天水的投資技術能力和供給結構目前在各個方面都不能很好的適應于這一新的發展階段。
一是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重視對農業規模經濟的發展,加大對農業綜合開發的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二是支持第二產業發展。積極做好招商引資的項目建設,擴大工業經濟規模,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優化提升現有龍頭產業的優勢。三是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為目標,構建一個結構更加合理、發展更為協調的格局,從而使優化產業結構與經濟結構調整相適應。
把升級主導產業作為升級區域整體產業結構的主要推動力。技術進步導致了新興產業的興起,產業結構不斷向更高一級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環節是加快產業結構技術升級,通過自主創新、引進和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快產品品種的進一步升級,優化提升現有主導產業,努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
完善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機制,發揮綜合效應。我國產業政策要通過鼓勵、限制或禁止某些行業、產品和技術發展,合理配置利用資源,優化經濟結構。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優化保護環境發展,加強資金的流轉以及資本運作,以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使天水市的經濟得以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