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管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牽扯到城市社會的各個方面,主要包括規劃決策、規劃實施管理兩方面內容,利用規劃管理來完成對社會資源的優化分配,維持社會經濟、文化等的可持續發展,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好的物質和精神服務。在城市管理中,其價值指向應當是創造宜居、經濟高效、文化先進、社會公平、與自然環境和諧的城市,但在實際規劃管理中,受管理者人為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偏離此價值目標,出現損害群眾利益、社會公眾利益的情況,即城市規劃管理價值異化。
城市規劃的決策應當是由城市公眾來共同決定的,以滿足公眾的需求、繼承地方文化特色,但在現階段城市規劃中,決策權通常都是掌握在領導人手中的,許多領導人為自身前途,過于重視追求政治成就感,為更快地取得更多政治,很少會從長期發展的角度進行決策,制定許多與城市客觀條件不符的規劃決策,比如新城區開發等,導致出現土地閑置、耕田減少等不良后果。
在城市規劃管理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工作,需要管理人員具備良好的公共責任意識,但在許多管理人員意識中,是將經濟發展作為第一目標的,增稅創收心理較為強烈,開發商追求高利潤的情況更容易得到管理人員認同,會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對開發商的管理,漠視了對公共利益、相鄰利益侵害的現象,比如城市歷史遺產被拆毀、應有道路被超值房擠占、公共服務設施被樓盤代替等,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大大降低[1]。
對于政府人員來說,城市經濟的增長是首要的目標,在對城市規劃管理時,會受到經濟發展方面的影響,而經濟又與市場資本之間是由密切聯系的,所以,資本的得利程度會對城市規劃管理起到決定性作用,城市規劃管理目標變為純粹的追求經濟利益的增長,脫離了群眾生活需求。
平等和諧的社會是城市規劃管理的重要目標,對于社會中處于弱勢的群體,需要給予其一定的扶助,保證整體群眾生活質量良好,所以,城市規劃管理需要遵循公平兼顧的原則。但在實際中,房地產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產業,價值觀取向發生改變,更多的傾向于強勢群體的利益追求,弱勢群體得不到足夠的保護,給城市規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對于城市規劃管理的主體,普遍的認知都是政府與其相關部門,但從本質上來說,城市的主體是居民及由其組成的各種社會組織、政治組織和經濟組織等,城市的規劃管理是居民與各種組織履行自身生存權、發展權的基本體現。但如果是弱監管狀態,個體決策的差異化增加規劃管理的復雜性與難度,出現混亂無序的情況,降低個體收益,公眾根本利益受到損害,所以需要政府來代表社會公眾利益,成為公眾受讓規劃管理權的載體。但在社會階層分化下,統治階級在行使受讓管理權同時,并沒有履行應盡的責任,將公眾當做規劃管理的個體,對其發布各種指令,規劃管理權成為一種展示威嚴、地位尊貴的工具,規劃管理的主體發生異化[2]。
城市規劃管理的主要內容就是空間的劃分,需要考慮到人們工作、學習、生活以及各種活動的需求,空間又是依賴土地而形成的,在政府規劃管理中,土地出讓管理是核心所在,在營造各種功能空間的同時,軍事、藝術、經濟、文化、政治以及科技等又會對城市空間構造產生反作用。在此特征下,城市規劃管理需要運用多學科綜合知識,包括工程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行為科學、環境科學以及文化藝術等,需要充分認識到城市規劃管理過程中的規律性、各因素自身運動與彼此間影響,明確其是始終處于發展變化狀態中的,是一個無窮盡的過程,管理主體的主觀能力是有限的。
城市規劃管理的必然性體現必須與城市空間必然性相符合,這種必然性又在規劃管理偶然性中存在,具體為:第一,城市空間單元的變化并非同步發生的,是根據需求變化而隨機產生的,與個人投資意向、市場形勢變化有極大關聯;第二,城市規劃管理的方向、目標會根據國家戰略、政策的改變產生變化;第三,在城市領導層人員更迭時,個人思想的不統一,也會造成城市規劃管理改變;第四,規劃管理是由人來執行的,會受設計人員、業主個人偏好的影響。城市規劃管理是城市空間生長規律性必然性的反映,目的是實現城市空間的和諧、協調,提升城市整體利益水平,但在種種偶然性因素偏離作用下,容易出現城市規劃管理價值異化的情況。
城市規劃管理的目標是一種理性形態,是城市公眾的主觀心理愿望,在對規劃管理目標認識中,就是減少客觀與主觀間的差距,縮小價值差,確保價值目標的正確性。城市規劃管理的認識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對城市主體在土地使用方面心理需求的認識,需要做好的工作有:調查居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并進行分層、調查城市的總人口與失業人口情況、隨機走訪各經濟階層群體征集意見、調查拆遷戶需求等,根據各項調查內容分別進行相應的城市空間心理需求分析。二是對城市各動力要素在土地使用方面需求的的認識,主要工作是分析城市經濟結構,包括第一、二、三產業經濟總量及就業人數,國民收入和利潤以及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流轉情況等,判定城市主導產業、重點發展產業,確定用地規劃[3]。
在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都是同時存在的,且兩者之間聯系密切、相互影響并相互轉換,必然性決定著發展方向,偶然性是必然性實現的重要途徑,也是必然性的補充,對事物發展起著減緩或加速作用。就城市規劃管理而言,其偶然性表現在多個方面,比如建設時間、規模和投資主體等,這是由于生產資料并沒有集中在一起而導致的,城市規劃管理就是通過對土地使用的調整,從偶然性事物中抽象提取必然性,完成對城市空間有組織、有目標的規劃與管理。在抽象提取必然性過程中,需要分別從經濟聯系、環境聯系、文化聯系、利益主體聯系以及與周圍空間聯系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事物與這些聯系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更為準確地判斷規劃管理價值是否異化,并對其加以改正。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管理價值的異化損害著廣大群眾的基本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對城市健康發展有著負面影響,加強對城市規劃管理價值異化的研究,采取合適措施來促使城市規劃管理價值走向正確道路,是當前城市建設需要重視的一項工作。
[1]丁懷志.新時期城市規劃管理運行機制的探索[J].中國高新區,2017(19):202.
[2]徐向東.城市規劃如何適應城市發展的思考[J].住宅與房地產,2017(27):96.
[3]李玲.城市規劃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住宅與房地產,2017(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