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各大中城市掀起了城市綜合體的規劃建設浪潮,一時間城市綜合體像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很多城市遍地開花,大有蓬勃發展的趨勢。
正確引導城市綜合體的科學選址和規劃建設以及防范城市綜合體的盲目擴張所帶來的城市問題是城市規劃建設等相關部門所應考慮的問題,因為有意識的前期規劃干預是城市功能和形態演變的重要推力,是促進城市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萍鄉市正以新型城鎮化和贛湘開放合作為契機,積極推進城市建設。目前萍鄉已有兩個城市綜合體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時還有多個城市綜合體處于規劃建設階段。眾多的城市綜合體的規劃建設必將對萍鄉市的城市空間產生深遠影響。
城市綜合體是一個在城市建設實踐中提出的概念,在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和房地產等領域有著不同的解釋。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城市綜合體是指在城市中的居住、辦公、商務、出行、購物、文化娛樂、社交及游憩等各種功能、相互連帶、互為價值鏈的高度集約建筑群體。在我國,城市綜合體一般有兩種基本類型:第一是城市范圍的區域性開發,常以政府為牽頭,涵蓋多項工程體系,彼此有開發規模與開發時序的限制,也是諸多企業的綜合集聚地;第二是以城市街區為單元的工程開發,主要為一系列功能上相互關聯的建筑群體[1]。
從國內外城市綜合體建設經驗和實際效果來看,其彌補了功能分區產生的城市建設用地不足的問題,通過多功能、多業態的視角切入,為小尺度城市空間的功能復合使用提供了條件。城市綜合體的建設發揮了集約城市建設用地、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實際作用,高開發強度的建筑布局特征往往使綜合體成為城市或片區的地標。
截止目前,萍鄉市主城區范圍內的城市綜合體項目有6個(含在建),包括潤達國際、翡翠城、天虹廣場、美佳華商業廣場、佳禾購物公園和夢想天街等城市綜合體項目,目前尚有多個城市綜合體項目在談。總體來講,萍鄉市的城市綜合體項目有如下特征。
萍鄉市老城區人口密集、城市主要商圈多集中于此,城市綜合體多以商業商務為主要功能,市場建設主體考慮的首要支撐因素為消費人群,導致多數城市綜合體多布局在老城區。目前城市綜合體全部布局在半徑為3KM的老城區范圍以內,布局顯得格外“擁擠”。由于城市綜合體能帶來巨大的交通流,這進一步加劇了老城區的交通擁堵問題。
目前萍鄉市城市綜合體多數屬于城市商業綜合體,即主要功能包括購物、商業、文化娛樂、酒店、公寓、辦公和住宅等,功能業態設置相似,如果出現商業商務過量開發將導致同質化競爭。商業綜合體是城市綜合體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城市綜合體的最主要的表現類型,未來隨著城市品質的提升以及城市功能的升級,商業綜合體已經不能滿足城市對綜合體的功能發展需求。萍鄉城市綜合體亟需拓展其發展類型,例如旅游、商務、金融、博覽和交通樞紐等。
萍鄉是一座土地資源較為緊缺的城市,面對城市空間發展的壓力,城市綜合體通過建設較大尺度的建筑群塑造局部城市空間,為城市功能復合化布局提供空間條件。隨著萍鄉市本級、開發區、安源區內的城市綜合體的規劃推動和項目建設,市區城市功能復合空間將日益增多。城市綜合體的規劃容積率均較高,各綜合體開發地塊規劃容積率平均達到了4.6,潤達國際地塊甚至達到9.5的綜合容積率,土地集約利用明顯。
新一輪的萍鄉市城市總體規劃在強化山水格局、協調城市空間與交通骨架和組團拓展的總體策略下制定“一軸兩片四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并積極引導人口向新區疏解,加快組團建設。城市綜合體主要布局在老城區,老城區外圍分布的城市綜合體相對較少,其以商業商務型城市綜合體為主。由于城市綜合體普遍采用了比周圍區域更高的開發強度,勢必吸引更多的人口和城市功能要素的集聚。這樣一種城市綜合體的布局結果,可能會引起老城區范圍內的人口規模和交通流量進一步增加,不利于實現城市總規所定的空間發展目標,即疏解老城區人口和功能,培育城市組團。
現狀建成的城市綜合體,大部分是利用居民搬遷的用地,功能定位基本上以商業商務為主。因此,核心區空間更新將新增眾多的商業商務空間,這些用地開發強度較高,對核心區功能布局結構產生商務化效果。全部的城市綜合體均以商業商務功能為業態重點,將成為商業商務空間拓展的重要載體,城市商業商務功能空間開始向綜合性的空間擴張和優化升級轉變。尤其在城市北拓、南延發展過程中,核心區的城市綜合體開發凸顯了商業商務功能的空間擴展,集中、規模化、綜合化的城市商業商務空間將取代分散、規模小的傳統商業商務空間。
一方面,由于在城市綜合體規劃建設之前缺乏城市綜合體整體布局規劃,如果城市綜合體的商業商務功能過量開發,將不可避免地引起同質化競爭,影響城市綜合體的整體發展效果,并存在商業商務空間過剩的可能;另一方面,如果商務商業空間集聚密度過高、交通負荷過大,將使城市商業商務空間格局優化面臨困境。
城市綜合體的商業商業功能,使得其能成為城市空間中的“磁芯”,產生極化帶動作用,形成相對獨立的城市活力片區和次級集聚中心,從而有效地調整和優化城市空間結構。
結合前文所提出城市綜合體的設置標準,本次研究提出萍鄉市城市綜合體的布局模式采用“市-區”兩級布局模式。“市”指市級城市綜合體(大型城市綜合體),“區”指片區或組團級城市綜合體(小型城市綜合體)。市級城市綜合體承擔全市(含市域)的最高等級的商業商務職能,應設置高檔休閑、娛樂、商務辦公和商業等主要功能業態,其是萍鄉市城市地標之一,體現城市氣質。區級城市綜合體承擔片區或組團的城市次一級的商業商務職能,功能業態以服務組團范圍內的商業、休閑娛樂和商務辦公為主,同時也承擔市級的酒店公寓服務等職能。
(1)老城區城市綜合體布局以優化提升為主,城市新區以帶動開發為主。目前萍鄉市老城區城市綜合體布局較為密集,商業商務密度較大,建議老城區范圍內不應再新增建設城市綜合體項目,防止出現商業商務空間出現“過剩”和同質化競爭等問題,同時應做好市場策劃,完善現狀城市綜合體服務功能,實現城市綜合體之間良性競爭以及錯位發展。萍鄉市各城市新區(組團)基本沒有城市綜合體設置,為加塊城市新區的開發建設,可以通過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模式,引進大型商業休閑和精品購物項目,帶動周邊片區發展。
(2)交通和商業區位指向為新建城市綜合體主要選址原則。隨著田中組團、玉湖組團和安源組團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城市新區的吸引力也與日俱增,人口的集聚效應必將凸顯,在此背景下,城市新區將成為萍鄉市城市綜合體未來選址的主要空間。為應對城市綜合體對城市交通快速流動性和商業商務集聚力度的要求,根據萍鄉市客運樞紐布局和城市公交路網等規劃,城市綜合體的選址應優先考慮交通節點相鄰地塊,同時根據萍鄉市各城市組團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綜合體優先選址于規劃為商業用地和商務用地性質的地塊。根據以上原則,結合萍鄉市的城市規模和商業消費水平,本研究提出萍鄉市中心城區范圍內規劃布局11處城市綜合體(含現狀6處),其中湘東區一處。
(3)擴展城市綜合體的發展類型。目前萍鄉市城市綜合體多商業綜合體為主,旅游、商務、金融、博覽和交通樞紐等類型的城市綜合體并未出現。萍鄉市旅游資源較為豐富,近年來隨著武功山、楊岐山和紅色安源等景區的對外知名度不斷提升,前來萍鄉市旅游觀光的旅游人數增長較快,為適應現代旅游事業的發展需求,可考慮在適當位置規劃布局城市旅游綜合體項目,業態范圍可涵蓋文化、旅游、商業、商務、居住等。擴展城市綜合體的發展類型一方面有利于實現城市綜合體的錯位發展和良性競爭,另外可以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壯大城市品牌。
城市綜合體的規劃布局受到城市總體經濟發展水平、市民消費水平、城市人口規模以及城市所處的區域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本研究通過對萍鄉市城市綜合體的現狀分布特征以及空間影響進行分析,得出目前城市綜合體所存在的問題,并從城市綜合體的設置標準和布局模式兩個方面提出了未來萍鄉市城市綜合體的規劃布局策略,希冀為萍鄉市城市綜合體的規劃項目選址審批以及城市商業商務功能業態方向的選擇提供一定的參考。本研究是對萍鄉市城市綜合體規劃布局的初步研究,未來城市綜合體在建筑體量控制、交通影響分析以及與城市空間的相互影響機制等領域都可以做出持續且深入地研究。
[1]楊建軍,朱煥彬.城市綜合體建設的空間影響效應—以杭州市城市綜合體建設為例[J].規劃師,2012(6):90-95.
[2]李曉剛.城市綜合體規劃布局研究—以廈門為例[J].城市研究,2010(1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