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建筑行業日漸與國際社會接軌,越來越多先進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逐漸被引入并踐行。醫院建筑因其獨特的使用性、復雜性以及專業性,也逐漸發展成為建筑行業中特有的領域。在醫院建筑工程中,發包模式在很大程度了決定了工程管理的水平以及工程管理目標的實現,因而至關重要。
建筑工程發包模式,是指通過發包的形式來確定項目承包人與發包人之間的關系與合同安排。選擇的發包模式合適與否,將直接決定到建筑工程的順利實施與預期收益的實現。當前常見的建筑工程發包模式有以下幾種[1]:①設計-招標-施工模式(DBB模式)。是最常見的傳統發包模式,指項目發包人在發包的過程中,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將建筑工程按照設計、施工、管理等程序的不同,分成若干標段后分包給不同的承包單位;②工程總承包模式(EPC模式)。指業主與總承包公司簽訂合同,承擔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需要施工方與設計方完成的所有任務,并對建筑工程的各個方面擔負總責,該種模式能夠較好地適應工程項目的復雜性和多變性;③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模式)。指在建設過程中采用CM經理的形式,利用邊設計邊施工的方法來加快項目的建設進度,CM經理在工程項目中承擔協調的角色,負責監督設計方與施工方的工作,并對其存在的問題提供合理建議。
SWOT分析又稱為態勢分析,即將研究對象內部資源的優勢、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威脅,根據調查列舉并按照矩陣排列,通過系統分析的方法進行分析,從而形成一定的戰略性決策。通過運用SWOT分析方法,能夠將研究對象進行準確、系統、全面的研究與分析,因而應用十分廣泛。
基于醫院建筑工程的特殊性與發包模式的適用性,本文選取了比較常用的DBB模式、EPC模式、CM模式來進行SWOT分析。
(1)優勢分析。DBB模式采用的是選取最低價響應、密封開標的競爭性招投標方式,市場行為相對比較規范,因此對于降低工程的施工費用、防治腐敗等具有良好的效果,是當前國內外使用最廣泛的工程發包模式,在醫院建筑工程方面的通用性與實用性很強。DBB模式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出了各方的權責義務等,利益與分工都相當明確,建設方能夠實現對項目各階段工作強有力的主導,從而有利于從全局出發來對各種資源進行統籌調配,并制定相應的施工計劃,從而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與如期完工。
(2)劣勢分析。由于DBB模式要求按照一定的流程來分別進行項目的設計、招標、施工等各個環節,因此導致建筑工程的整體建設周期很長,對總投資較難控制。且需要業主不斷地進行管理協調與組織,這就要求業主要具備相對比較豐富的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經驗與較高的組織協調能力[2],使得業主的管理壓力重,且管理費用較高。且由于醫院建筑工程自身的特殊性,部分承包單位對這類專業性較強的項目往往缺乏應有的管理水平,使得工程目標的最終實現不盡如人意。
(3)機會分析。醫院建筑工程有著自身的諸多特性。首先,醫院建筑往往是由政府投資興建的,在此情況下使用DBB模式,有利于在建筑項目的前期進行投資估算;其次,醫院建筑具備一定的專業性與復雜性,設計環節至關重要,耗費的時間也較長,DBB模式將各個環節分開招投標,就能夠在設計工作完成之后再進行其他環節的招投標,從而保證設計的時間性與效果;再次,醫院自身不具備專業的工程管理水平,因此采用DBB模式能夠將工程管理與招投標的任務對接給總承包商,有效減輕了醫院的工程管理壓力。
(4)威脅分析。由于醫院建筑工程使用的是政府財政資金,因此對投資估算有著嚴格的要求,然而醫院建筑對于設計的要求又很高,在DBB模式下,一旦設計圖紙的深度不夠或者內容不完整,就有可能導致估價上的偏差。同時采用總承包的方式固然能為醫院帶來帶多便利,但同時也失去了相對主導權,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就容易處于被動地位。
(1)優勢分析。EPC模式將施工、設計、采購等環節通過承包方來實現統籌安排,能夠在較大程度上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工期、以及建設過程中的權責分工等,大大減少了建設方所需要承擔的風險。由于權責得到明確,一旦建設過程中出現問題,建設方能夠輕易追尋相關主體的責任,因此不需要過分關注建設過程中的細節內容,相對減輕了業主的管理壓力。同時EPC模式對設計工作的要求較高,設計不僅在項目工程建設中發揮了有效的主導作用,還需要根據實際的項目情況對設計進行不斷的優化。
(2)劣勢分析。EPC的承包商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因此報價往往會偏高,無法實現有效的工程成本節約。同時,由于承包商承擔的風險較大,一旦出現不可預見的風險,工程項目就容易被中斷,難以繼續實施,從而使得業主也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風險。此外,EPC模式將項目大部分的風險與管理內容嫁接給了承包單位,使得業主對建筑工程項目的把控能力大幅下降。
(3)機會分析。由于醫院方面對于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與把控能力較弱,采用EPC模式能夠將風險與責任大部分嫁接給承包商,有效彌補了醫院自身在工程管理方面的劣勢。EPC模式下明確的權責分工、工期與費用保證等,也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醫院面臨的風險。
(4)威脅分析。EPC模式的工程報價相對其他外包模式往往偏高,對于財政資金無法自主的醫院而言,申請與獲批的難度無疑增加了。由于承包商承擔了絕大部分的風險,一旦承包商出現變故,就會導致整個工程項目受到影響。
(1)優勢分析。CM模式采用邊設計邊施工的方法,能夠有效地縮短項目的建設周期。CM經理能夠良好地協調各方的關系,有利于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使工程質量獲得了有效的保障。同時采用的是業主與各個分包商之間簽訂合同的形式,因此業主在選擇分包商上有更多的主動權,利用實現對工程項目的有效控制。
(2)劣勢分析。CM模式在設計未完成的情況下進行招投標,容易導致對項目的造價估算出現偏差。平行發包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招標的成本。由于承包商對業主的特性與需求不明確,容易導致工程成本與進度的誤差。同時,CM模式對CM經理的素質要求較高。
(3)機會分析。醫院通過平行發包的方式來選擇承包商,主導性更強,且選擇的范圍更大。工期的縮短也能為醫患雙方提供更多便利。同時,高素質的CM經理能夠有效提升項目的工程管理水平。
(4)威脅分析。平行分包的方式使得醫院需要直接面對眾多分包商,簽約與合同管理的工作量大,各個分包之間的協調與配合難度也明顯增加。同時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容易受到CM經理自身素質的影響。
發包模式本身并無優劣之分,不同的分包模式適用于不同的建筑工程項目。在建設醫院建筑工程項目時,應充當考量權衡醫院的需求以及項目的實際特點,通過SWOT的分析方法對各種發包模式進行評析,方能選擇出最佳的發包模式。
[1]南鐵雷.建筑工程發包模式研究[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03):74.
[2]方亮.醫院建筑工程發包模式的 SWOT分析[J].科技視界,2016(2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