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些年,木版年畫已處于瀕危局面,為了挽救傳統藝術,黑龍江省博物館決定開創龍江木版年畫,成立龍江人的木版年畫研究基地。首創了三套龍江木版年畫,分別為《大姑娘叨個大煙袋》《養個孩子吊起來》《窗戶紙糊在外》,體現了黑龍江省特有的民風民俗。
關鍵詞:木版;年畫;木版年畫;東北;三大怪
木版年畫是一種歷史悠久、有著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木版年畫是一種用木版刻制印刷成畫的民俗形式。先用木版雕刻所要印刷的畫的輪廓,一種顏色刻一張木版,幾種顏色就用幾塊木版刻制,然后人工上色成畫。畫的內容大多為福壽吉祥、民風民俗、門神、灶王等,過年時將這種畫黏貼在房屋、門窗之上,增添喜慶的氛圍或驅鬼辟邪。每當春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把房屋、庭院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然后在庭院門上、臥室、窗戶上以及灶前、神龕上,黏貼上一張新的年畫,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以迎接新的一年,寓意吉祥幸福,消除災禍與鬼怪。年畫中要數門神的歷史最為久遠,早在漢代時就已經出現了武將作守門神的形象。民間除夕之時家家貼年畫,戶戶畫門神,就連京城的宮殿門上也畫武士之像裝飾。到了隋唐時期,由于雕版印刷的出現,印刷品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集市上。各寺廟的門上也無處不貼畫,門畫有了很大的發展。雕版印刷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宋代文化的進步,都大大促進了木版年畫的繁榮。北宋時期便有了專門售賣年畫的畫市,俗稱“畫紙兒”。遼金時期,木版年畫更加精美絕倫了,出現了“四美圖”,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木版畫。明清時期,木版年畫達到鼎盛。道光年間,則出現了“年畫”一詞,隨即便流傳至今。木板年畫即是指用木版彩色套印的年畫,每年一換新,后來成為喜迎春節的一種民俗。這一時期由于年畫的廣泛普及,出現了大批的專業作坊,主要有河南的朱仙鎮、河北的武強、蘇州的桃花塢、山東的濰坊、天津的楊柳青、廣東的佛山等作坊。其作品形式多樣、題材廣泛、藝術風格和印制方法也各具特色。到清末,由于月份牌的出現,木版年畫逐漸被取代。建國之后木版年畫才得到恢復和發展。20世紀50年代初天津成立了楊柳青年畫社,其他傳統產區也相繼進行了整理、研究并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
現在,傳統年畫隨著傳統習俗的改變和社會現代變革,出現了瀕危局面。為了挽救傳統藝術,打造黑龍江新品牌,黑龍江省博物館決定開創龍江木版年畫,成立龍江人的木版年畫研究基地。于是在2012年4月經黑龍江省博物館館長龐學臣提議,著手準備開創黑龍江的木版年畫,并將此項任務的策劃、設計、籌備等工作交由鄧散木部張立玫同志開展。5月—6月份完成收集材料、深入調研,并向黑龍江省畫院著名版畫家、各大學刻字藝術教授及省書協民間藝術研究室學習、研討,做好準備工作;7月份完成木版年畫的初稿設計、繪圖工作;8月份設計初稿,經過館領導班子成員及專家論證后,進行第一次修改;9月份經館領導論證后,進行第二次修改,并按套色繪圖;10月份經領導及專家論證后,進行第三次修改、繪圖,并審核通過定稿;11月份完成了選材、尺寸的定制工作,并將定稿交由哈爾濱師范大學(簡稱師大)有多年研究和實踐經驗的專業教授刻制;12月經師大教授刻制完成第一套木版,并經領導審核通過;2013年1月由于第一套木版的成功,經館領導研究決定將繼續完成第二套及第三套木版的刻制工作。經過精心的創作、繪制、定稿、籌備、制作、加工等多項工序,終于在2013年初與廣大觀眾見面了。黑龍江的木版年畫呈現了東北地域的民俗特色,它粗獷樸實,鄉土凝重,充滿了濃郁的農家年味,表現出東北獨特的喜慶和豐收的氛圍。
下文就具體介紹黑龍江省博物館創制的三套木版年畫。大家都曾聽說過東北的十大怪吧!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這十怪中最具特色的三大怪“大姑娘叨個大煙袋”“養個孩子吊起來”“窗戶紙糊在外”,它體現了黑龍江特有的民風民俗。先說這第一怪,大家都知道吸煙對人體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尤其是女孩子吸煙被大家認為是最不雅觀的。但是在幾十年前的東北,因東北的冬天特別冷,有時能達到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當在外面勞作的時,為了驅除寒氣,人們往往都會抽上一帶旱煙,所以婦女抽煙袋是很平常的事。在東北抽煙袋是沒有性別區分的,很多沒有嫁人的大姑娘也時常叨著煙袋,這是一種生存的本能,這就是東北的第一怪。再來說第二怪,提起小孩子睡的搖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東北人以前給孩子睡的搖籃和其他地方是不一樣的,它是用繩子把搖籃吊在房梁上用的,這樣母親在屋子里做活計的時候,只要偶爾抽空推一下,搖籃就可以自己晃好長時間,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這個習俗來源于東北最早的居民滿族和蒙古族,這兩個民族都是馬背上的游牧民族,他們大多沒有固定的居所,當大家遷移而走的時候,經常會把孩子放在搖籃里掛在馬背上逐水而走,被世人稱為東北的第二怪。最后我們來說一下第三怪,由于東北地區冬天寒冷而漫長,于是在冬天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會用紙條將窗戶的縫隙糊起來,以保證室內的溫度。然而奇怪的是紙條不是糊在窗戶的里面,而是要糊在窗戶的外面。這是因為東北的冬天長達四、五個月之久,將紙糊在屋里很容易被水蒸氣弄濕。再加上窗戶縫的風在冬天又冷又硬,很容易將窗戶紙吹破,所以在以前還沒有發明鋁合金窗戶的時候,東北的家家戶戶都是將紙糊在窗戶外面的。人們將其稱為東北的第三怪。無論什么地方的風土人情都是與當地的生存環境分不開的,東北的三大怪便體現了黑龍江寒冷的地域特色。它不僅體現了東北地區特殊的風土人情,還充分展現了北方人民的聰明才智。
黑龍江位于中國的最北方,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且地大物博的區域。這里曾居住著滿族、蒙古族、赫哲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等多個少數民族。這里不僅物產豐盛、人杰地靈,還蘊藏著北方特有的人文和民俗。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黑龍江的風土民情,傳承黑龍江的傳統藝術,挽救非物質文化遺產,黑龍江省博物館特開創了黑龍江的木版年畫,以豐富黑龍江的文化,展現黑龍江的風采。龍江木版年畫活躍了黑龍江的春節氛圍,讓人們認識了黑龍江的文化品牌,打造了黑龍江的文化產業,將民風民俗的輝煌歷程與文化充分展示給世人,讓其閃耀出奪目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