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砢華 劉效廷
摘 要:博物館是收藏并保護我國歷史文化瑰寶的重要機構。文物藏品是博物館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科學管理博物館文物藏品對于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文章從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的重要性出發,分析了當前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藏品;日常管理
文物藏品是經歷史發展與世代流傳下來的不可再生也不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瑰寶。博物館的存在不僅可以對這些文物藏品進行收藏和有效保護,而且在宣傳與利用這些具有科研價值的文物藏品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現今,采取何種管理辦法才能科學有效地保護這些不可再生、具有較高文化價值的文物藏品,同時盡量降低這些文物藏品在利用過程中所受到的損傷,是業界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
1 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的重要性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是指存儲于博物館當中的具歷史文化意義的館藏文物,廣義上的文物藏品還包括百姓家世代流傳的“傳家寶”。文物藏品是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藏品的日常管理是博物館管理的重要內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科學管理博物館文物藏品可提高其安全性,減緩文物藏品損耗速度與程度,確保文物藏品的文化底蘊與文化財產價值;第二,博物館文物藏品是人類智慧結晶的體現,對博物館文化藏品進行保護,有利于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第三,文物藏品的最大特征在于其唯一性,文物藏品無法再生,一旦毀損便再也無法獲得,也使得我國歷史長廊有所缺損[1]。
2 博物館文物藏品日常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2.1 檔案管理意識淡薄
文物藏品是博物館建設與發展的基本前提,其數量與質量直接影響了博物館的地位。也正是基于此,文物藏品的管理對于博物館而言非常重要。鄭州二七紀念館對于文物藏品的管理多重視其擺放和陳列,卻忽略了對它的保管,致使文物藏品管理工作難以順利開展,也增加了文物藏品的被損壞的風險。而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在于館內管理人員的文物藏品檔案管理意識淡薄。部分管理人員未充分認識到文物藏品對博物館發展與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認為文物藏品的管理可有可無,缺乏敬業精神與良好的職業態度,沒有對博物館的文物藏品未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同時也缺乏專業化的管理理論知識。在文物藏品受損時也未及時處理,以致文物藏品伴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另未明確劃分責任,導致部分文物藏品的保護不足,有些管理人員只在文物藏品受損時才會去加以關注,對于未出現損傷的文物藏品,基本不會再采取任何措施,對于文物藏品管理的主動性不強。
2.2 缺乏專業性管理人才
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素質直接影響著管理的效率與效果,專業性管理人才是實現博物館文物藏品有效管理的基礎。當前鄭州二七紀念館中多數文物藏品管理人員是其他崗位人員兼職,包括倉庫管理人員、文物征集人員等,并未設置有專業的文物藏品管理人員。再者,這些管理人員也未經專業培訓,在對文物藏品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未嚴格依照相關操作流程進行規范操作。如在文物入庫前僅是將其進行簡單地清洗和消毒,卻從未考慮過這些處理方法的科學性,也不會對這些方法是否會損壞文物藏品進行調查。
2.3 文物藏品管理體系不完善
管理體系的完善性直接影響著文物藏品的安全性和利用的有效性。當前鄭州二七紀念館雖建立了文物藏品管理體系,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出現了嚴重脫節的現象,執行力度較弱,其集中體現在文物藏品的賬卡未準確定名、文物藏品的來源不清晰、文物藏品的登記不規范等方面,以致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另有為應付檢查,還不免存在隨意填寫文物藏品資料的情況,造成文物管理混亂。在對文物藏品進行鑒定時,也未對其作出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
2.4 管理條件相對落后
當前我國多數地區性博物館的文物藏品保存環境均未達到國家標準,鄭州二七紀念館也是如此。縱觀鄭州二七紀念館的文物藏品保存環境,其缺乏專業的存儲管理場所,多數用于存儲文物藏品的場所面積小、環境差,防潮措施并未做到位。同時整體的通風條件也不佳,無法很好地滿足文物藏品管理的需求。館內文物藏品的整體管理也無較高的管理指標,管理設備相對陳舊,多數文物藏品是保存在柜子里或箱子里的。而柜子或箱子的材質多數為木質或是金屬,這非常不利文物藏品的有效保護。以金屬材質的文物藏品為例,金屬材質本身易氧化,若保存設備的密封條件未達到相應標準,保存于設備中的文物藏品就極易生銹,以致文物藏品受損。
3 博物館文物藏品日常管理的優化措施
3.1 提高文物藏品的檔案管理意識
所謂意識決定行動,要想做好博物館文物藏品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就應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文物藏品檔案管理意識。博物館中的每一件文物藏品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與歷史價值,文物藏品的檔案展現了文物藏品本身的價值與博物館的歷史。為此,必須重視博物館文物藏品的檔案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相關管理人員應積極收集并整理文物藏品的相關資料,并對其進行仔細甄別,確保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2]。將文物藏品的檔案與陳列展覽的檔案進行區分,實現規范歸檔,以便于日后查閱。
3.2 加強專業性管理人才的培養
管理人員是博物館文物藏品日常管理的核心,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博物館文物藏品的日常管理效果。因此,要特別重視對專業性管理人才的培養,以提高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的整體水平。一方面,博物館應以自身基本管理要求為基礎,結合文物藏品的實際管理需求,建立并完善博物館管理人員的管理制度。將崗位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避免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確保文物藏品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堅持“統一領導”的原則,確保文物藏品的規范性管理,以免因個人原因而影響文物藏品的有效管理。此外,還應加強對現有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以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與技能,將文物藏品的管理進行量化,納入管理人員的綜合目標考核中,以從根本上實現對文物藏品的科學有效管理,保障文物藏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可以與高校進行合作,自高校引入專業化的文物藏品管理人才,為博物館的文物藏品管理隊伍注入新的活力,促進文物藏品管理水平的提高。
3.3 完善文物藏品的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的建立是實現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完善的文物藏品管理體系對于保障文物藏品壽命而言至關重要,它是促進博物館事業迅速發展與我國文化財產安全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國家級、省級博物館的文物藏品管理已實現了數字化和信息化,但基層博物館受人力、物力等方面限制,而無法迅速進入數字化與信息化的管理階段[3]。即使如此,伴隨時代的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基層博物館也應重視文物藏品的現代化管理。適當引入現代化技術與設備,尤其是計算機與互聯網,以實現文物藏品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提高博物館文物藏品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3.4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管理硬件條件
基礎設施建設是博物館文物藏品日常管理的基礎保障。為實現對文物藏品的有效管理,還應加強博物館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文物藏品的硬件管理條件。一方面要為文物藏品設置專門的庫房,注意庫房選址、結構、周邊環境等,并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管理,以確保庫房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依實際情況增設空調、照明及其他保存設備,及時調節庫房內的溫度和濕度,并加強對庫房內照明的控制。此外,還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為文物藏品的管理提供更加優質的條件,如絲織品應置于庫房陰面,以免其受陽光直射而導致退色;要嚴格控制庫房內溫度與濕度,以免絲織品卷曲或脆裂。
4 結語
總而言之,文物藏品的日常管理是博物館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也是博物館開展工作的關鍵所在。對博物館文物藏品進行科學、合理、規范的管理是推動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對于提高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水平具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賈西沙.博物館館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性探討[J].文物世界,2018(3).
[2]李莉,杜逸涵.試論文物藏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6).
[3]段正麗.博物館館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探討[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