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云
摘 要:文物是歷史博物館的生命。歷史博物館不僅需要保護好現有的文物,還必須要做好文物的征集工作。文章以齊國故城博物館為例,淺談歷史博物館的文物征集工作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
關鍵詞:歷史博物館;文物;征集工作
1 文物征集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文物是人類歷史文化的寶貴遺存,是人類文化不斷發展的物證,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博物館通過陳列、展出收藏的文物,向廣大觀眾進行形象化的宣傳教育。一個博物館收藏文物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是衡量博物館水平高低的主要標準之一。這就需要不斷充實博物館的文物藏品,藏品的來源主要有征集和考古發掘。征集的文物包括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物。征集的方式有捐獻、收購、撥交、揀選等多種。臨淄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是一個以展示齊國歷史、文物遺跡、遺址古跡為主,兼顧文物收藏、陳列、研究等功能的綜合性遺址類博物館。故城周圍遍布墓葬和古遺址,而且不斷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這就需要文物管理人員去宣傳、搜集。因此,文物征集工作是博物館的重要任務之一。
2 齊國故城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來源和文物征集現狀分析
齊國故城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有上萬件,聚集了臨淄地區出土的眾多精品。文物大多數是20世紀60~80年代文物管理部門征集和考古發掘的,其中在農業生產、建設中發現而捐獻的占征集的文物絕大多數。例如,1964年齊都河崖頭村出土的西周時期的大銅孟、銅壺、銅瓿等12件青銅器;1972年郎家村發現的春秋時期的大型殉人墓;1978年齊陵鎮淄河店發現出土的9件宋代瓷器;1982年齊中華同志在臨淄區磚廠發現的國家金銀錯鑲嵌戰國銅犧尊;1983年齊陵鎮終村在稷山采石時發現西漢石洞墓出土的文物70多件。另外,春秋時期的人形足敦、戰國鷹首匝、四山鏡、四葉紋鏡、銘文石磬、漢代丙午帶鉤等珍貴文物,以及幾百枚刀幣、百余件齊瓦當、幾千斤的方孔銅幣,都是群眾發現后主動交送文物部門的。國家雖然都給予了獎勵,但主要是榮譽獎,獎金和物質都是輕微的,捐獻文物的群眾一般都能接受,并能積極舉報捐獻,使文物得到及時的保護和管理,給博物館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資料。
20世紀80~90年代,發現重要文物大部分還能交給國家。1991年孫婁鎮大楊村發現一批齊刀幣,1991年梧臺鎮東齊徐士亮搭菜棚時發現的2件齊國銅量器,1994年敬仲鎮張王村發現的一批鎏金銅佛等珍貴文物,雖然比過去要做很多文物政策的宣傳和思想工作,但都交給了博物館。
20世紀90年代后,情況有了新的變化。由于盜竊文物案件增多,文物走私越來越嚴重,給文物征集帶來更大的困難。有的人認錢不認人,要錢不要名,誰給錢多就賣給誰。在這以經濟為主的浪潮沖擊中,許多人被錢沖昏了頭腦,只認錢不要命。有的人竟然說出“人要富,賣文物”的狂言,發現文物就藏起來,等著賣高價。臨淄地區是齊國的國都,出土過大量的文物,有很多文物愛好者,也吸引了不少文物商販紛紛前來搶購。哪里出了文物不等文物部門知道,文物商販就已經買走了。1993年聽說敬仲鎮在淄河灘中挖沙發現銅壺2件,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趕到時已經被人買走了,并且下落不明。1988年齊都鎮建筑公司在臨淄三中建設施工時發現齊刀幣148枚都交給了博物館。可1995年在擴建三中施工期間,又發現了一批齊刀幣,文化局與派出所的同志做了七八天的工作,才收回了7枚。1997年7月,在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龍貫村出土了一件燕王劍,在近格處的背上有八個銘文,經過清理后專家認證為“郾王職作武畢旅劍”。銘文意思為二:一是燕昭王職所監造,供其成衛部隊所用劍;二是燕昭王職所監造,供其征伐部隊所用之劍。該劍是現存的最為完整的燕王劍,極其珍貴。記載在《商周金文錄遺》595號劍,只有圖錄沒有實物;在《考古與文物》2期83頁,記載1977年陜西洛川出土燕王劍,其銘文由黃盛璋先生釋曰。三劍文字內容、字數相同,但字體略有差異。三劍相比較,臨淄出土的這把劍字體豐碩,大氣樸茂,并且劍體完整,應是迄今所見最精美者。郾王職即為燕昭王,從文字分析此劍是燕昭王手下一位大將所佩戴的一把銅劍。這把銅劍有力地證明了齊燕之間發生過戰爭,也是燕國的文物第一次在齊國發現,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價值。博物館為了搶收到此件文物,做了大量的宣傳和說服工作,與文物商販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經過幾個月的波折搶購工作,最終把這件珍貴文物搶收到了博物館內,同時也填補了館內的空白。文物征集工作的艱難,說明了征集工作的重要性與面臨的困難。
3 文物征集的措施
目前出現了文物走私商販極力與國家爭奪文物的現象。這些商販有錢、有時間、有交通工具,信息靈通,去得快,收得快。而文物管理、收集單位不僅沒有設立文物征集科室和專門的征集工作人員,還存在著資金、交通工具等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就會造成珍貴文物流失情況越來越嚴重,對博物館的發展十分不利。針對這些情況,文物管理部門必須采取措施進行搶收流散文物,與文物愛好者以及文物商販爭奪文物,收集大量文物、歷史資料來填充博物館的文物藏品。第一,加強《文物法》的宣傳,嚴厲打擊文物走私商販。第二,向政府提出專題報告,得到政府的重視,申請文物征集費、交通通訊工具,保證文物的征集收購。第三,按照文物征收、捐獻、獎勵政策,根據文物本身價值給予合適的獎勵費。第四,博物館專設業務人員從事文物征集工作,使征集工作做得更加完善。第五,在文物集中的鄉鎮建立文物信息點,及時掌握文物信息,多做工作,發現重要文物抓住不放,堅決不能使重要的文物流失與損壞,為國家搶收更多的文物歷史資料。當前雖然在文物征集工作中出現了許多困難與阻力,但只要文物管理以責任在身、當仁不讓的精神去工作,以《文物保護法》為準繩,做好宣傳工作,讓人們更多地去了解文物資料對博物館的重要,熱愛齊文化,以保護文物的姿態來支持我們的工作,相信我們的征集工作會有新的轉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曾均華.淺析博物館文物征集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才智,2018(21):249.
[2]周軍.對博物館文物征集工作的若干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5):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