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成
(德化縣陶茶閣陶瓷研究所,德化362500)
潮州手拉壺,也叫朱泥壺,是潮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歷史的變遷,手拉壺的造型不斷改進,手拉壺本身不斷地完美,加之實用、大氣、精致,所以這一手藝被不斷傳承。
手拉壺的成型過程是手壓住泥料,通過坯料的旋轉形成作品的大致形狀,再精修成要求的造型。
潮州手拉壺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蘊藏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歷史沉淀。考古學家發現,潮汕楓溪的赤胡岐齊遺址出現在6 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其周邊地區有唐宋文物,同時也發現了很多陶器。宋代的筆架山窯也有大量的陶器制作。手拉壺被廣泛生產,而陶瓷手拉壺的手藝也一直相傳至今。在潮州手繪鍋的延續過程中,也采用了人工拉坯的原始方法,這種方法對手工技能的要求很高,勞動強度也比較大,制作出來的產品也比較重。由于整個產品是完全手工制作,所以即使是同樣的產品,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會在高低、大小、輕重以及形狀等方面有微小差異。
在拉坯之前,首先需要進行泥料制備。將一定比例的原料放入漿池攪拌成泥漿,攪拌均勻后,擱置片刻,打開漿池下面的泥漿出口,流入后面的二個泥漿池中,等到泥漿沉底后,將泥池表面的一部分清水放出,兩個泥池距離遠近不一樣,由于泥的粗細不一樣,因此在泥漿流動的過程中,流進第一個漿池的粒度比較粗,遠的那個粒度較細,當水分蒸發至含水量約為25%時,將被放入泥倉內。然后我們需要把泥房里面的泥拿出來進行練泥。練泥的第一步是踩泥,匠人們俗稱“踩蓮花墩”。踩完之后再用手揉,手揉主要是為了趕出泥料中的氣泡,還可以使泥料中的水分進一步混勻,這樣燒的時候就不會產生氣泡、變形或者裂開。揉泥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類似于家常揉面,泥的形狀呈現旋渦狀;另一種形狀像羊頭,所以又稱“羊頭卷”。揉泥是在一塊比較堅硬的、平整的平面上進行,此平面若稍微傾斜,前低后高的話,會更利于操作。操作流程是將一大塊白布平鋪在傾斜平面上,操作者跨坐在上面雙手用力揉壓泥團,將空氣排擠出,把泥團揉成長條狀的時候,再把它豎起來壓短,再搓長再壓短,如此反復數次。
(1)把正
“把正”是拉坯的第一個環節,又被工匠們稱為抱泥頭。抱泥頭是指將揉好的泥摔在輪盤上,然后再用手將泥抱正,當泥和轉盤的旋轉中心一致時,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個工序。經過數次的拔高以及按壓,再次排除泥中的空氣,并且提高了泥的可塑性,然后開始拉坯。
當轉盤轉速在120轉/分左右時,把泥團摔在輪盤中央,往上鋪泥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泥團揉搓的方向與轉盤旋轉方向相反,這樣拉坯時手的推力與揉泥方向一致,泥柱才會越來越緊。
把正時左手用力,右手輔助。右手沾水灑在泥團上,同時兩只手臂肘部緊靠大腿部,雙手抱住泥團下方并向輪盤中心方向用力的擠壓泥團,此時泥團會逐漸向上捧起,等到轉盤和泥團成為同心圓時,用左手壓下捧起的泥團,反復上捧下壓的動作。
(2)廓內底
兩手握住旋轉中的泥團,左手手掌向下壓泥柱的中心,使上部泥柱成扁圓旋渦,扁圓渦形泥團需要滿足所拉坯體的用泥量。右手掌與大拇指按在泥團中間,左手拖著泥團下邊,緩慢上托,同時右手慢慢提拉泥團,使之逐漸變成圓筒狀,圓筒的深度和厚度決定了坯體的大小以及厚薄。
(3)提身桶
左手插入到圓筒內,掌心朝著自己,手指接觸內壁,右手接觸外壁,內外相互貼合,輕輕擠壓筒壁,雙手慢慢升高,根據器物的形狀,拉出器物的雛形。這一步驟考驗塑造者雙手的配合,講究左手右手的力度以及推泥的方向。手掌和手臂的用力不同會塑造出不同形態的坯體,轉盤的轉速以及我們手掌手臂的力度,都會對器物的形態造成影響,使它們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各有各的特色。這種形形色色的工藝品,顯示出了他們的形態美,也顯示出了技藝美。
(4)擴外形
完成提身桶后,雙手交換方向,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右手用力將底部的泥推進去,左手從里面抵住,然后從底部往上用力,這樣才能形成小底圓肚子的壺的形狀,這個操作過程不能停頓必須一氣呵成,十分考驗操作者的耐力以及雙手的協調能力。
(5)收口
收口的時候需要注意弧線的度,處理好口部與底部的關系,動作輕緩,循序漸進,以免出現裂痕甚至崩塌。在此過程中需要用泥漿潤泥,不可以用水,因為如果毛坯對水分吸收過多,會在干燥收縮的過程中裂開,造成產品不合格。
(6)割底
把基本上已經拉制成型的坯體的余泥從上到下抹干凈,左手按住毛坯的底部,右手拿著割線,使割線的一端旋轉于毛坯底部,右手稍稍用力,毛坯底部與泥團分離,雙手快速地托起毛坯體,放在板子上,等到干燥到一定程度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
潮州手拉壺完美地繼承了祖先傳下來的藝術和文化底蘊,在不同領域尋求創新,不斷添加現代元素,潮州手拉壺工藝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這種創新多數是在造型上的改變,增強了手拉壺的美感,除此之外,也有給壺身做出的現代化改變,制成樹枝狀的壺柄,都體現了現代的美感。所有這些創新都極大地促進了潮州的茶文化,又同時使人感受到了新時代的藝術美感。
在制作手拉壺的過程中需要平心靜氣,專注于如何將手中的紅泥制作成圓潤的壺,如何才能制作出一件精品。這種“圓”的精神被潮州人很好地繼承下來,并且體現在潮州人待人處世的方法上,因為這種圓潤的處世之道,潮州人在經商以及日常為人處世的時候往往如魚得水。由于這種傳統,潮州人特別喜歡喝茶,手拉壺作為日常茶具供客人娛樂,以茶會友,在喝茶的過程中和朋友其樂融融地討論事情,也表現了一種和氣之意,這些都說明了手拉壺在傳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件工藝品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手拉壺因為潮州的傳統文化也得到公眾的認可。在將來的發展過程中,手拉壺也將繼續融入當下的元素得到不斷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