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縣編辦
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利津縣精準發力,以“辦結”轉向“辦好”為根本遵循,著眼“四個強化四打造”,全力推動“一次辦好”改革落地生根,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和企業獲得感。
一、強化清單管理,打造權力約束“一張網”
(一)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摸清中介服務機構底數。一是5月底,以縣政府文件印發《關于公布縣級政務服務事項中介服務項目清單的通知》,18個縣直部門共保留縣級政務服務事項中介服務項目42項,進一步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二是7月底,完成政務服務中介服務機構調查摸底工作,梳理出申請人按規定委托的提供技術性服務的中介機構共59家,提供服務70634次,涉及12個縣直部門(單位)的17項中介服務項目;受政務服務機構委托提供技術性服務的中介機構共22家,提供服務117次,涉及6個縣直部門(單位)的6項技術性服務項目。
(二)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推動“一次辦好”事項清單落地生效。一是6月27日,我縣召開“一次辦好”事項梳理工作培訓會議,對編制“一次辦好”事項清單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7月27日,編制完成了第一批“一次辦好”事項清單,共計梳理42個部門(單位)政務服務“一次辦好”事項723項。二是8月1日,下發了《關于梳理第二批“一次辦好”事項清單的通知》,并組織開展為期三天的“一次辦好”事項梳理“點對點”專題培訓。在梳理過程中,重點做好環節精簡、材料精簡和壓縮時限三個重點,為實現“一次辦好”改革落地生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8月14日,在山東政務服務網和縣編辦網站上公布了《利津縣政務服務“一次辦好”事項清單》,涉及51個縣直部門(單位)的783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共計梳理政務服務“一次辦好”事項1383項。其中,行政權力事項中的“一次辦好”事項1138項,公共服務事項中的“一次辦好”事項245項,精簡申請材料290項,精簡辦理時限2489個工作日,實現“一次辦好”事項全覆蓋。
(三)持續推進規范用權,動態調整權力清單。今年分兩批次調整縣級行政權力事項清單,以縣政府文件分別印發《關于2018年第一批調整縣級行政權力事項的通知》《關于2018年第二批調整縣級行政權力事項的通知》,共調整縣級行政權力事項979項,其中,取消縣級行政權力事項73項,承接落實省、市政府下放行政權力事項95項,新納入縣級行政權力事項21項,承接落實魯政字﹝2017﹞220號文件明確由縣級實施的879項行政權力事項中的788項,合并行政權力事項2項,調整后我縣共保留行政許可事項247項。這兩批次調整的事項,現已通過縣政府網站、縣編辦網站更新對外公開內容。
二、強化服務整合,打造政務服務“便民廳”
(一)創新“一次辦好”服務模式,推行“六個一”集成服務。一是推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按照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原則,全縣247項行政審批事項和1471項公共服務事項已在山東政務服務網上運行,實現上網運行全覆蓋;設置郵政EMS證照統一寄遞窗口,為網上平臺規范運行提供物流支持;全縣行政許可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和在線申辦數分別是73項和105項,全程網辦率為72.06%;服務中心創建“利津縣政務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辦事群眾使用微信直接實現事項申辦、進度查詢,完成“掌上辦理”;全縣有8個鄉鎮(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和23個村級便民服務站通過驗收,有效提升群眾在“互聯網+政務服務”中的幸福指數。二是推行政務服務“一門集中”。全面引導縣直部門單位開展“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將符合進駐條件的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大廳統一辦理,目前,縣稅務局、氣象局等垂直管理部門已入駐綜合性服務大廳;制定并出臺《利津縣政務服務大廳審批授權首席代表資格條件和審批權限管理辦法》,與27個進駐部門(單位)簽訂審批授權首席代表《授權委托書》,對進廳的窗口首席代表進行充分授權。三是推進政務大廳“一窗受理”。制定并出臺《利津縣全面推行政務服務大廳“一窗受理”服務工作的實施方案》,對稅收服務、不動產登記交易、商事登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事務實施“一窗受理”改革試點,分類設置統一受理窗口。整合政務服務大廳的150個窗口,分類設置綜合受理窗口15個,建設了中心總服務臺和2個分廳服務臺,打造商事、民事、保險、不動產、便民五個綜合服務區和國地稅、人社分廳“五區兩廳”服務新格局,變按部門多頭受理為按類別統一受理。不動產交易登記領域,目前大廳共設置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窗口5個,群眾只需在大廳“一次取號”“提交一套材料”,便可實施不動產登記一窗綜合受理,交易登記流程實現“6變4”,環節時限縮減1/3,壓縮為5個工作日,方便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商事登記領域,全面實施“45證合1”,申請人只需填寫“一套表格”,向市場監管“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領取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45證合1”的營業執照。四是推進關聯事項“一鏈辦理”。在事務公證、社保繳納、勞動就業、民政救助、殘疾人證辦理、養老機構設立、民辦教育機構設立、個體診所設立等民生領域推行“一鏈辦理”,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五是推行政務熱線“一線連通”。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東營市協同辦公系統24小時登錄,隨時查收工單,及時接聽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電話,做好解答、記錄和轉辦等工作,并及時、靈活處理有關突發性事件和重大事件。六是推行貼心幫辦“一次辦結”。制定出臺《利津縣政務服務大廳幫辦(代辦)服務實施方案》,4個大廳分別安排專人向服務對象提供幫辦(代辦)服務,積極引導向企業和群眾宣傳推廣使用山東政務服務網進行業務辦理。
(二)持續開展體制創新,推進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按照“3545”涉及事項全鏈條劃轉、與行政許可相關聯事項一并劃轉,涉及保密、國安民宗、安全生產、公安、司法、環保以及審核轉報事項不劃轉,上級垂直管理部門的行政許可事項只設審批窗口等原則,在深入學習調研、精心組織研討的基礎上,形成我縣《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組建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改革方案》,確定劃轉涉及23個部門單位的行政許可事項及其關聯事項共計246項,同時,根據事項劃轉情況形成了《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人員編制劃轉方案》。
三、強化專項行動,打造審批系統“高速路”
以縣政府辦公室文件印發了《“一次辦好”改革十大專項行動方案》,按照“定時、定標、定量”的要求,健全完善“一個行動、一套方案、一位縣領導負責、一個牽頭部門、一個工作專班”的落實推進機制,積極開展優化企業開辦、優化不動產登記、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簡化水氣暖報裝、簡化獲得電力等專項行動。一是優化企業開辦專項行動。營業執照1個工作日內辦結;提高公章刻制效率,“多證合一”營業執照信息推送至公安局后,0.5個工作日內完成公章刻制;優化銀行開戶流程,完成營業執照和公章刻制后,及時將相關信息推送至銀行,銀行2個工作日內辦結企業開戶手續;涉稅辦理和社保登記即時辦結,確保新開辦企業3個工作日完成。二是優化不動產登記專項行動。將分散設置的不動產登記、房產交易、稅收業務三類窗口進行整合,設置“3合1”聯合受理窗口,實現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同時編制利津縣不動產轉移登記“一窗受理”材料清單目錄,實現了不動產登記在資料齊全的情況下5個工作日內辦結。三是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專項行動。對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進行了全面梳理和設計,精簡審批事項、推行并聯審批、調整審批時序、轉變審批方式,繪制了《新建產業類(備案)項目手續辦理總體流程圖》,形成全縣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從項目準入階段、項目正式手續辦理階段、項目建設與驗收階段,逐一設計出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并聯辦理、聯審聯辦方案,并進行了推演,能夠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完成。四是簡化水氣暖報裝專項行動。對供氣、供暖、供水的受理企業、辦理窗口、辦理程序和時限進行了明確。供氣、供暖、供水從受理到驗收完成時間分別壓縮到13個、22個、9個工作日;水氣暖接入工程如需辦理挖掘城市道路或砍伐城市樹木等行政審批事項的,統一受理、并聯審批、容缺受理,材料齊全的,一般于3個工作日內完成。五是簡化獲得電力專項行動。低壓用戶、10千伏用戶電力接入電網內部環節分別精簡至2個(用電申請受理、裝表接電)、4個(用電申請受理、供電方案答復、接入工程實施、驗收送電);辦電資料分別精簡至2項、3項;自正式受理用電申請至送電(用戶自身實施的受電工程工期不計入)平均總時長分別不超過20個和45個工作日。
四、強化多點開花,打造一次辦好“宣傳員”
(一)媒體宣傳,提高群眾“認知度”。借助媒體平臺,加大“放管服”改革宣傳力度。一是在利津新聞開播前黃金時段,滾動播出“推進‘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審批服務便民化”宣傳口號。二是在《利津報》開辟“一次辦好”改革專欄,分別就《我縣政務服務“破院墻”更暢通》《吹響一次辦好集結號 暢通政務服務“綠色通道”》《一次辦好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等做了專報;三是在《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中央機構編制網、《大眾日報》、《東營日報》等市級以上刊物、網站上發表十余篇文章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努力提高“一次辦好”改革的社會影響和群眾“認知度”。
(二)督查通報,提升各級“敏感度”。一是每月初向本月份涉及改革任務的相關部門(單位),下發《關于推進“放管服”改革一次辦好溫馨提示函》,督促其按時間節點完成本月承擔的任務。二是每月底匯總各部門任務完成情況,下月初由縣督查考核局以督查專報形式通報改革事項完成情況。進一步加強各級對“放管服”改革一次辦好“敏感度”,抓好貫徹落實,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各項改革任務。
(三)培育“放管服”改革創新點。組織開展“放管服”改革一次辦好“典型案例+”活動,通過“一選二培三帶”舉措,即選出典型、加強培育、帶動推廣,切實培育改革創新亮點,加大鞏固改革成果力度,為改革落到實處奠定堅實的基礎,助力“一次辦好”改革向縱深推進。
關鍵詞:職能轉變 一次辦好 利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