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乂心

摘要? ? 本文介紹了鹽池縣種植業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轉變觀念,走小而強、小而優、小而特的發展路子,以市場為導向、按比較優勢優化種植結構,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增強發展后勁,建立農村經營合作組織、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提高種植業人員素質、加快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為該地種植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種植業;現狀;問題;對策;寧夏鹽池
中圖分類號? ? S326.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060-02
鹽池縣位于寧夏東部,是一個以牧為主、農林牧結合的半農半牧縣。土地面積8 661.3 km2,其中耕地面積8.87萬hm2,75.2%為旱耕地;天然草場面積55.7萬hm2,可利用草場面積占85.5%。“十二五”末,種植業產值18.735億元,占農林牧副漁總產值的49.4%,在農民收入構成中占32.6%。《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種植業是該縣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如何搞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好其在農業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
1? ? 種植業現狀
鹽池縣以旱作農業為主。糧食作物以冬小麥、玉米、小雜糧(蕎麥、糜谷、莜麥、豆類)、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以瓜果(西瓜、甜瓜、香瓜、蘋果、杏、李)、蔬菜(紅蔥、西紅柿、蘿卜、大白菜、甘藍、茭瓜、黃瓜)、黃花菜、中藥材(甘草)、油料(向日葵、胡麻、蕓芥)和牧草(紫花苜蓿、蘇丹草、青貯玉米)為主(表1)。
2? ? 存在的問題
2.1? ? 糧食作物
從表1可以看出,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總產值和銷售收入基本持平,但糧食的播種面積卻是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的1.77倍,而且約占據水澆地面積的50%。一是冬小麥、玉米立足縣內,以自給自足為主的傳統種植觀念還未從根本上改變。二是種植技術落后,加之“靠天吃飯”,豐年冬小麥平均產量為3 000 kg/hm2,欠年只有1 200 kg/hm2左右。三是玉米種植雖然形成了玉米—飼料—養殖業產業鏈條,全部為縣內飼料消耗,但縣內籽粒價格為2 200元/t,高于區內市場價200元/t,僅按300萬只出欄育肥羊的飼用量計算,縣內玉米常年缺口在33.84萬t。因此,區內外銷量的變動對縣內玉米市場價格影響顯著。四是當地產馬鈴薯因淀粉及干物質含量雖然在19%以上,接近德、美水平[1],但優質并沒有實現優價。
2.2? ? 經濟作物
從表1還可以看出,黃花菜是近年來發展的特色產業,主要集中在馬惠揚黃灌區,由于氣候適宜無污染,申請注冊的“惠萱王”牌黃花菜,有“特級金針菜”之譽[2]。黃花菜產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當時種植規模與當地勞動力相匹配,后擴大到現在的0.533萬hm2,黃花菜采收因季節性強又與當地雨熱同季,用工量大,加之干燥設備不足,造成大量鮮菜收獲不及時、品質下降,導致潛在品牌效益大打折扣;本地蔬菜、瓜果以蔥、大白菜、西紅柿、胡蘿卜、西瓜、紅元帥、青香蕉等“大路貨”為主,除紅蔥外,其余以自食或縣內銷售為主,效益不高;鹽池縣是“中國甘草之鄉”,所產甘草世人冠以“西正甘草”之稱,被當地群眾稱之為“金條條”,盡管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一路攀升,但因產量低,按收獲甘草最少要用強壯勞動力225個/hm2計算[3],每個勞動力按現在勞務市場中準價200元/d計,采挖成本為4.5萬元/hm2,大多數農戶“望金興嘆”,種植面積逐年下降,資源優勢未能轉化成經濟優勢。
3? ? 發展對策
3.1? ? 轉變觀念,走小而強、小而優、小而特的發展路子
鹽池縣是寧夏的一個人口小縣、地域大縣,水資源十分有限,但土地資源豐富,光照充足,又無工業污染。在種植業上,必須轉變縣內自求平衡與樣樣都有的指導思想,要按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資源效益最大化原則,在國內、區內尋求平衡。因此,在選擇種植業時,不應求樣樣都有,但求有的必優、必特、必強,走小而強、小而優、小而特的發展路子。
3.2? ? 以市場為導向,按比較優勢優化種植結構
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是解決供給側矛盾的根本性措施。鹽池縣的種植業要以市場為導向,趨利避害,充分發揮區域資源特點和優勢,優化種植業區域布局,從培育優勢產業與產品入手,優化品種與品質結構。在區域布局上,揚黃灌區要高效合理利用水資源,應著重發展精品瓜果、蔬菜,安排一定比例的農田種植青貯玉米類優質牧草,不僅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也有利于種植業內部深層次的結構調整,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提高,在揚黃灌區應予以正確引導[4];在旱區,應針對干旱,發展馬鈴薯等避災減災特色種植業與甘草種植業。
3.3? ? 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增強發展后勁
政府應加強對種植業的支持與保護,尤其應加大對種植業的科技投入。無論是從種植業發展的現在與將來看,還是從產業與產品的競爭力看,最終體現在科技的應用水平與含量上。當前鹽池縣應著重從黃花菜的烘干與甘草挖掘設備上的引進或研發上下功夫,從根本上解決產業發展中“卡脖子”的關鍵生產環節。
3.4? ? 建立農村經營合作組織,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把一家一戶的農民組織起來,形成規模,不僅有利于農業新技術推廣,而且可降低交易成本,還可通過組織更好地保護農民的利益。近年來,鹽池縣雖然農業產業化有了長足發展,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很低,加之“重養輕種”,養殖經合組織多、種植經合組織基本是空白。因此,一方面要引導農民成立自己的經營合作組織,保護自身利益;另一方面要教育農民提高市場法律意識,遵守市場規則。
3.5? ?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從表1不難看出,鹽池縣的種植業基本上都是以出售初級產品的形式來進入市場,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深加工和精加工)的滯后,必然制約農產品的貿易與效益。在這方面最突出的當屬甘草產業。由于產品精深加工滯后,95%的甘草以原料性甘草條、片出售,從而嚴重制約著這一特色優勢產業的經營效益和進一步發展。
3.6? ? 提高種植業人員素質,加快經營管理人才培養
鹽池縣歷史上為游牧地區,種植業一直比較落后,加之長期受自求平衡的自然經濟思想和傳統意識的影響,種植業人員素質偏低,特別是“打工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文化、懂技術的留不住,老、弱、病勞動者已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因此,應通過經營體制的轉變,在廣大農村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使其具備種植業發展的全局觀和市場經濟的經營觀,積極推動鹽池種植業參與區內外競爭。
4? ? 結語
要改變鹽池縣種植業的現狀,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加大政府行為,從用水“杠桿”入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培育一批善經營、會管理的職業農民,才能更好地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5? ? 參考文獻
[1] 寧夏農牧廳課題組.WTO與寧夏農業發展對策研究[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
[2] 李強.淺談鹽池縣發展黃花菜產業對農業增效增收的促進作用[J].吉林農業,2013(4):24.
[3] 徐鳳琴,陶維華.對鹽池縣發展甘草機械化生產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4(20):94.
[4] 田峰.青貯玉米種植的效益分析與配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1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