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輝
摘要? ? 通過對商水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調研,介紹了工作做法,對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下一步全面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現狀;對策;河南商水
中圖分類號? ? F321.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253-02
2018年6月商水縣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后,立即成立高規格改革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試點工作,在資產和人員“兩清”、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兩增”、運行機制和工作平臺“兩優”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1-2]。
1? ? 完成情況
根據《商水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商辦〔2018〕15號)要求,全縣上下緊緊圍繞“成立組織、制定方案、廣泛發動、清產核資、身份界定、股權設置、股份量化、登記運營”等8個程序有序推進每個環節的各項工作。截至目前,全縣總體工作已經完成到清產核資和成員身份界定階段,2項工作均完成100%。
2? ? 工作做法
2.1? ? 全員發動,政策進村入戶
縣、鄉(鎮)、村、組4個“一把手”齊抓共管,推進“一個桿子插到底”工作部署。在全縣24個鄉鎮和588個村累計召開改革專項動員和培訓會議9次,發放產改資料選編4 600冊,做到專家培訓到組、政策宣傳到戶、改革內容知曉到人。此外,專門成立由縣紀委、縣委農辦、縣財政局等部門參與的縣級產改督查組,通過設立舉報熱線、一線調查走訪、及時督查整改,確保改革“不走樣”。同時,擴大宣傳覆蓋面,2018年5月以來利用網絡媒體進行宣傳,提升了商水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知名度。
2.2? ? 嚴把關口,“三資”全面清理
以資產清理作為順利推進改革前提,嚴把“三個關口”。一是由縣紀委牽頭把好清查登記關。堅持“賬實、賬證、賬賬”相符原則,對現金、債權債務和村屬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查登記。全縣初步清理各類集體資源性資產213.6 hm2、經營性資產702萬元、非經營性資產9 722萬元、債權70萬元、債務1 012萬元。二是把好公示公開關。全縣所有“三資”清理項目都以流水賬形式公示到村組,公布到村民代表大會,充分接受村民監督,做好公示公開工作。三是把好矛盾化解關。本著邊清理、邊排查、邊糾正的原則,逐一化解各類農村矛盾,共梳理出合同不規范、低價發包、租賃年限過長等3類16個問題,目前已完成9個問題的整改。
2.3? ? 分類施策,成員合理界定
按照初始取得、法定取得、申請取得3種類別,依法開展成員身份界定。在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調查摸底、民主決策、結果公示、資料備案等程序,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張榜公布、簽字確認等方式,讓村民認可、讓群眾滿意。目前,全縣成員界定以及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工作正在進行中。
2.4? ? 探索“一村一策”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堅持因村施策、分類指導,探索出“產業支撐型”“資產經營型”“資源開發型”“土地營運型”“互助合作型”“服務創收型”“項目帶動型”“資產收益型”“整合權益”等主要創收模式,走出一條村級集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路徑。
2.5? ?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和新型經營主體
隨著《關于穩步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意見(試行)》商脫貧組〔2018〕51號以及商脫貧組〔2018〕52號文件下發,貫徹落實《商水縣穩步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工作的推進,目前全縣已有44個村建了扶貧車間。農業局7月7日召開了全局大會,提出“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大會戰”行動,建立了農業局班子領導和制定全體干部職工責任制度,起草了商水縣2018年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考評辦法(征求意見稿)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承諾書。農業局8位班子成員分別對接3個鄉鎮,136名干部職工分別幫扶1個貧困村,層層落實責任,逐級傳導壓力。農業局班子成員不僅下村親臨指導,還協調在外鄉賢共同進行股份合作,經營農場,實現村、企、民三方共贏。眾人拾柴火焰高,不僅需發揮領導帶頭作用,還需更多干部撲下身子真抓實干,才能有效促進薄弱村轉型。因此,農業局把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工作列入責任制考核,干部職工包抓薄弱村整改任務未完成的,一律不得提拔重用。將文件精神逐步傳達到最基層,并轉化成最大的動力,全縣136個貧困村紛紛亮出了“摘窮帽”的實招,形成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目前,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12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有7家,省級示范社有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有2 112家,家庭農場有468家。新型經營主體的日益壯大,為村集體資產經營承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 下一步工作安排
根據國家、省、市統一部署和商水縣《實施方案》要求,將從8月22日至9月22日,利用30 d時間,在全縣開展名為“攻堅行為”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圍繞清產核資(按照農業農村部新的清產核資表)、身份界定、股權設置、股份量化、登記運營等重點環節,集中力量、倒排工期、自我加壓,在創樣本、出經驗上求突破,力爭為全省乃至全國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貢獻“商水經驗”。
3.1? ? 緊抓清產核資,確保資產明、賬目清
按照農業農村部最新清產核資表要求,嚴格執行相關政策,將鄉鎮、村、組三級資產登記清楚,確保集體資產登記清晰、賬目明了[3]。
3.2? ? 緊盯成員身份界定,確保人員足、身份明
利用中秋節農民工返鄉的有利時機,組織鄉鎮、村、組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工作,重新核實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保“人員登記不漏一人、農戶簽字不漏一戶、身份確認不錯一筆”[4]。
3.3? ? 突出股權管理,確保群眾合法權益
在扎實開展清產核資和身份界定工作的基礎上,由村民自主決定,因村施策,合理界定股權設置、股份量化等工作,按戶頒發股權證書,作為參與集體經濟組織有關事務和收益分紅的重要憑證[5]。
3.4? ? 招引經營主體,確保資產高效運營
在農村產權改革中,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性資產和農民要入股的對象就是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此,將對588個村采取分類指導、“一村一策”的方式,招引資產資源和項目資金等承接經營的主體,確保經營收益最優化。
3.5? ? 研究配套政策,化解改革工作矛盾
針對當前商水縣村級債權債務化解難和閑置的村小學、衛生室等權屬不清的問題,縣產改辦會同縣紀委、審計局、財政局、教體局、衛計委、金融機構和各鄉鎮政府,研究制定有關舉措,明確任務分工,落實工作責任,確保改革工作順利有序推進。
3.6? ? 嚴格督查考核,確保改革落到實處
按照“咬定目標不放松,集聚全力干產改”的要求,縣產改辦將進一步會同縣紀委、縣委農辦、縣財政局等部門,制定工作考核細則,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強化問題導向,督查任務落實。
4? ? 建議
4.1? ? 完善法律法規
我國農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農民專業合作社都有法可依,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同于公司法人、社團法人、事業法人,因而在法律上沒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這一法人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還沒有專門的立法,實踐中村民委員會往往代行了集體經濟組織的權利和職能。因此,應著手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地位,明確組織形式、職能定位和管理辦法。
4.2? ? 明晰土地權能
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權能不對等,除興辦鄉鎮企業、村民建設住宅、鄉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外,集體土地只有被征為國有后才可以進行開發和建設,農民集體對其擁有所有權的土地沒有與市場接軌的開發權能。
5? ? 參考文獻
[1] 郭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創新過程解析與發展路徑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4.
[2] 魯宇.泰安市村級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7.
[3] 陳文婷.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現代農村科技,2018(9):10.
[4] 陳國勝,吳呈良.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研究:以溫州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476-480.
[5] 徐楊.對上海郊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8(3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