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討基于微課的情景模擬教學法在高職外科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6級臨床專業2個班(臨床專業3班和4班)的學生共286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設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班采用基于微課的情景模擬教學教學方法,對照班采用傳統模式教學方法。課程結束后,采用外科實訓技能考核和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結果 實驗班學生的外科實訓技能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情景模擬教學法應用于外科學實訓教學中各種指標的滿意度均達到85%以上。結論 在外科學實訓教學中引入基于微課的情景模擬教學法能明顯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對突發事件的臨場應變能力,同時實訓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值得在醫學各專業實訓教學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微課 情景模擬教學 外科學實訓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2-00-01
外科學是一門知識點繁多、內容抽象、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想更好地實現復雜的理論知識和多變的臨床環境的有機融合,加大實訓強度、提升實訓效果是關鍵,而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單調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為了提高醫學生的自我肯定和增加就業競爭能力,我校外科學實訓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情景模擬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師創設的一種情景中學生模擬某一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從而進行技能訓練和知識內化的一種體驗式互動教學法[1-2]。微課,又稱微課程,是指將微視頻和相關學習資料結合起來幫助學習者獨立、完整地學會某一知識片段或方面的學習活動[3-4]。筆者將微課和情景模擬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入到高職外科學實訓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匯報如下。
一、對象和方法
1.對象
選取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6級臨床專業2個班(臨床專業3班和4班)的學生共286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設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班144人,對照班142人。實驗班年齡 ( 18.6±0.7)歲,對照班( 18.8±0.5)歲,且兩班學生的性別和入學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實驗研究要求。
2.教材和授課教師
實驗組和對照組均采用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段啟龍主編的《外科學實訓課程》教材;實驗班和對照班外科學實訓課程由不同教師擔任,但其教學能力根據教務處近三年的反饋水平一致。
3.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和實訓大綱的要求講解實訓內容并進行實訓操作演示,之后學生分組模仿訓練,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和點評。
實驗組: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其教學設計流程如下。
課前:教師將外科學實訓中的臨床案例制作成微課,每個微課播放時間為5~8min,上課前1周將微課上傳至云課堂,通知學生自行登錄云課堂觀看。班級學生分為10組,每組選擇一個臨床案例,提前查找資料和分配角色。
課中:小組成員分別扮演醫生、護士、病人等角色,并圍繞案例作出相應陳述和討論。如扮演病人的學生要詳細表述案例中疾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扮演醫生的學生根據病人表述以及顯現出來的癥狀和體征給出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扮演護士的學生對病人的護理事宜進行宣講等。其他組成員可以暢所欲言,對該組學生模擬的病案提出問題或意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盡量不發言。最后教師對學生表現進行點評,并提出存在的問題,總結和分析情景模擬中存在的優點和不足。
課后:每組根據診斷程序書寫詳細的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方案,預期治療效果等。
4.評價方法
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期末考試采用相同考題考核,同時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微課結合情景模擬教學的教學模式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發放144份,回收有效問卷144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5.統計學方法
對兩班學生的外科學實訓技能考核成績的分析采用SPSS 16.0統計統計處理,計數資料運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班學生期末實訓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對照班學生的外科學實訓技能考核成績為(78.63±3.18),實驗班學生的外科學實訓技能考核成績為(89.35±3.82),兩班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實驗班微課結合情景模擬教學評價結果
實驗班微課結合情景模擬教學調查問卷結果如表1所示。
三、討論
當前信息化技術發展迅速,其幾乎滲透于教育、醫療、通訊等關于全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基于這樣的大趨勢,教學改革也掀起了信息化教學的浪潮。教育部2012年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有效提高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其指出“創新教育內容,要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著力提高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學生的崗位信息技術職業能力。加強實踐教學,創新仿真實訓資源應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由此可見國家層面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
信息化教學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資源,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個性化、信息化的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5-6]。近幾年來,精品課程、慕課、微課等多種信息化教學資源陸續出現,也在被眾多大中小學的教育工作者實踐著、探索著,并應運而生一批優秀的教育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信息化教學經驗[7]。
臨床工作具有極大地挑戰性,醫務工作者需要具備扎實的業務技能,同時還應兼具較強的臨場應變能力、敏捷的思維判斷能力以及較好的團隊協作精神[8]。這些能力的獲得需要親自體驗鍛煉,而非課堂教學所能提供的。基于此目標,本教研室在微課的基礎上,將情景模擬教學法應用于外科學實訓教學中,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對疾病的診斷、對病人心理的體會。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同學們對各種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和治療措施有了深刻的理解,對臨床醫療工作的運行模式及程序有了進一步了解,提高了與病人的溝通技巧和臨床應變能力,同時提高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為了做好角色扮演和書寫臨床診斷過程和治療方案,同學們課前需要查找大量資料,提高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期末課程結束時,對兩班學生外科學實訓技能進行考核,對照班學生的外科學實訓技能考核成績為(78.63±3.18),實驗班學生的外科學實訓技能考核成績為(89.35±3.82),實驗班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基于微課的情景模擬教學法在高職外科學實訓教學中得到學生的肯定,可以有效提升實訓教學效果,值得在臨床各專業實訓教學中進一步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洪霞.OSCE 模式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9(1):143-146.
[2]戚曉通,劉錦源.情景模擬教學法在胸心外科實習教學中的效果評價[J].科技視界,2017,28:52-53.
[3]鐘紹春,張琢,唐燁偉.微課設計和應用的關鍵問題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85-88.
[4]趙興龍,詹偉華.“微課”再解:回歸應用價值的認知[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4:53-59.
[5]穆肅,左萍萍.信息化教學環境下課堂教學行為分析方法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9:62-69.
[6]蓋克榮.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6:18-21.
[7]胡小勇,朱龍,馮智慧,等.信息化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趨勢與方向[J].電化教育研究,2016,6:12-19.
[8]劉鵬,李春正,王高卓.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外科學實訓教學改革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5,31:4434-4435.
作者簡介:董亞輝(1986.9-),女,山東菏澤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外科學實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