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 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復護理在體外循環心臟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進行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快速康復的理念對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對比兩組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在圍手術期的拔管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快速康復理念在體外循環心臟患者圍手術期運用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快速康復理念;體外循環;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02
心臟作為人的發動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臟外科手術具有風險高,難度大等特點,對臨床醫生及護理具有較高的要求。快速康復理念是一種新興的康復理念,它集中了多學科的理念,以降低患者術后的應激反應和盡早的讓患者進行康復為主要目的,在臨床護理的實際運用中注重心理護理以及術后的疼痛護理,減少的患者的不適感,充分體現護理工作中的人文關懷[1]。為了對快速康復理念在體外循環心臟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運用的價值進行評價,選取了在我院接受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的患者,分組進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基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進行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快速康復的理念對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所有入選的患者均滿足疾病的診斷標準,符合進行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的應用指征,所有患者中排除合并其它嚴重器質性病變的患者,排除具有嚴重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的患者,排除心,腎功能損傷的患者。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60.21±2.45)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61.67±3.19)歲,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進行護理,在護理工作中根據患者的手術進展及手術要求進行相應的護理工作。在病房內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保證患者用藥安全,飲食安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護理的基礎上,用快速康復理念對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內容如下:(1)健康指導,在治療前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和手術的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比如進行咳嗽和咳痰的正確方法,對手術的過程進行簡單的介紹,以及手術后恢復的時間及治療目標,告知患者及家屬圍手術期營養干預的重要性,讓患者在整個手術期間保證良好的營養支持,同時通過接觸與患者和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2)術前護理,在手術前責任護士做好患者手術前的心理安撫工作,告知患者以前手術成功的案例,盡肯能的減少患者不良心理情緒。(3)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要保證手術室內溫度保持在一個合適范圍內,同時輸入的液體做好加熱措施,在手術期間對患者的體溫進行監控,使其一直保持在一個合適的范圍之中。在手術中對輸液量及輸液速度要進行合理的控制。(4)術后護理,在術后2h內做好患者引流管護理,做好患者的鎮痛護理。在術后6h-24內,將患者的器官進行拔出,同時讓患者保持半臥位,同時進行上肢和下肢的活動,每小時進行一次;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首先讓患者保持坐立姿勢,然后扶住患者的肋緣處,讓好轉進行深呼吸,在縱隔抬高到最高處時,屏住呼吸數秒,然后縮唇將氣體排出。術后1-3d,根據患者的情況,逐漸增加上述鍛煉,同時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床邊站立,并進行適當的行走,在行走的過程中要對切口進行按壓。術后3天,根據患者恢復的情況,增加行走的速度和距離。
1.3 觀察指標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拔管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對住院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記錄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 表示計量資料,用X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在圍手術期的拔管事件,首次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在治療期間有7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4.00%;觀察組有1例并發癥發生,發生率為2.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心臟手術是目前外科中開展困難較大的手術,不僅操縱復雜,而且具有較大的難度,這就對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圍手術期做好護理工作,并在護理過程中對護理干預手段進行干預,重而真正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快速康復理念就是通過較好的護理干預,控制好患者的術后疼痛和應激反應,然后讓患者盡早的進行術后康復,縮短術后的康復時間,同時盡早的進行康復,可以使患者的排氣時間及排便時間明顯的縮短,提高術后患者的康復效果[2]。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圍手術期的拔管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快速康復理念具有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在保證患者治療安全的基礎上,提高了治療效果,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理念在體外循環心臟患者圍手術期的運用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高文婷.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心臟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14(02):175-177.
陳衛紅.快速康復理念在體外循環心臟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6):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