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艾芹
摘 要:伴隨著精細化管理的強力推進,企業改革改制的步伐穩步向前。新方法、新模式、新機制,給企業帶來了新的生機,同時給企業黨建工作也帶來了新的課題。本文試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角度,具體闡述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有機融合的具體措施,旨在為國有企業加強黨建工作,創新工作手段提供思路。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生產經營;融合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21-0237-02
1 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融合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也是新時期國企黨建工作的根本要求。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是為凝聚黨心民心,是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服務的。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堅持融入中心、服務中心,黨建工作要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二者是“一體兩面”,是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缺失任何一方或孤立片面地看待和推動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必須兩手抓,兩手硬。
2 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2.1 任務與思想發生沖突
在新時期,企業中的黨建工作往往都是重視業務,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也是以企業的效益作為中心,往往忽視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建設,從而影響到企業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另外,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很多企業以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對于黨建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建設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從而導致任務與思想發生沖突的情況,讓企業的黨建工作不夠全面,很難保障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2.2 黨建工作吸引力不足
政工戰線存在“三多三少”。黨務工作任務繁重枯燥,業績很難出彩,晉升通道比較有限,“新兵”多、“半路出家”多、轉崗多,熱愛黨務工作人員少、精通黨內業務的少、熟悉經營生產管理的更是鳳毛鱗角,黨務工作吸引力減弱,凝聚力分散。
2.3 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不足
一是黨建制度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接天線多、接地氣不足,黨建體系與治企理政的各項重要制度銜接不緊密、兼容性不強,黨政責權邊界模糊。少數政工干部在落實企業改革發展有關重要事項時,對于哪些事項該參與、如何參與、怎么主張,思路不清、措施辦法不多,開展工作時而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時而混淆一堆、黨政不分,黨建與生產經營脫節,形成“兩張皮”的內耗。
二是黨建偏離生產經營。有些領導干部習慣于“以文件傳達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概念偷換概念”的傳統模式開展黨建工作,重部暑、輕落實,面對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中的難點、重點、關鍵點等具體問題,黨建活動載體單一、著力點少、缺乏創新,存在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現象,黨建帶動群團工作的效能不明顯,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不夠突出,黨組織戰斗保壘作用下降。
三是履職不實、擔當不強。少數黨組織、領導干部在貫徹“兩個責任”和“一崗雙責”上層層打折扣,黨建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考評時應付過關的現象依然存在,黨委書記和黨務干部成了責無旁貸的責任人,“關鍵少數”則成了形式上的責任人,大多數黨員干部成為了“過路人”。部分黨員干部以怕影響班子團結為借口,在參與重要事項決策時放棄原則和主張,以致決策潛在風險過大、質量不高、運營效果不好。有些監管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對身邊違規行為制止不力。
3 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措施
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是指黨建工作在融入經濟工作的過程中要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并以此為基本工作思路,運用系統的工作方法開展工作,從而取得明顯的工作成效。現階段,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必須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聯系起來、與企業發展實際聯系起來,發揮黨建工作應有積極效應。“黨建工作不能就黨建抓黨建,對于不同行業、領域的黨建工作,既要強調共性,也要強調個性。要轉變國企黨建工作思路,善于發現企業獨特的性質與特點,創新工作方法,才能使黨組織的作用更有效、深入、持久。”要實現企業基層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1 創新學習融合機制
(1)補齊理論根基短板。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方法論是我們理解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本”和“源”,也是指導我們在生產經營中進行頂層設計、組織布暑、化解矛盾、做優做強做大公司的行動指南。企業要倡導廣大黨員干部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原著,并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戰略部署貫通起來學習。要用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當前和未來、中國與世界相結合的方法,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整體把握、辯證思考、系統認識,學原文悟原理,務求學深悟透、融會貫通,逐步提高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和法制思維能力。
(2)創新學習內容和方式。一是按照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同等對待、同時安排、同步實施的原則,統籌制定雙學習計劃。二是共享學習平臺。要摒棄“就黨建談黨建”學習方式,將與企業生產經營關聯密切的法律法規、重要制度、形勢與任務教育等內容,經分門別類、科學組合,有機地納入政治理論學習平臺,充實學習內容,擴大學習群體,并拓展專家學者專題講座、業務經驗交流、課題攻關等學習載體,提高集體學習質量。要鼓勵自學,組織外培,營造全員學習氣氛,掀起學習的高潮,筑牢雙理論武裝。三是學以致用,學用相長。結合工作實際,針對企業生產經營中某一突出問題開展專題研討,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瓶頸因素,并在實踐中進行驗證,總結提出治企理政新理論、新思想、新辦法。四是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發揮頭雁效應。同員工一起學習交流、一起調查研究、一起謀劃工作,做到統籌兼顧、工學兩不誤,要融入日常,抓在經常。進一步提高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3)創新宣貫方式。企業領導干部要帶頭宣貫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讓干部職工清楚“人民至上”和“為人民服務”是黨長期執政的根基,要把“大道理”和“小道理”、把“天下大事”和“居家小事”結合起來宣講,用群眾語言、老百姓的話解疑釋惑,真正把黨的方針政策講清楚、講明白,讓廣大員工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調動全體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3.2 創新黨建+業務工作思想融合
發展是第一要務,黨建是第一責任,要正確認識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的辯證關系。黨的建設不僅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更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研究制定政策要把握政治方向,謀劃推進工作要貫徹政治要求,解決矛盾問題要注意政治影響,發展黨員、選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標準,對各類組織要加強政治領導,對各類人才要加強政治吸納。黨組織要圍繞生產經營,通過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組織保障的作用,把生產經營與黨建工作同步推進,使兩者相輔相成、互促融合,真正實現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發展同頻共振、相得益彰,推動企業優質高效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3.3 創新制度融合機制
“四同步”是基礎,“四對接”是關鍵。一是要建立健全制度體系,把黨建制度與企業治理的重要規章制度有機銜接起來、結合起來、互動起來,突出黨組織在各項議事規則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明晰黨政領導的責權邊界,依靠制度的執行來保證黨組織在企業的經營生產活動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保證黨政這一關鍵問題得到理性解決,讓黨建工作走出人治誤區,實現治黨治企有機統一。二是健全完善依法決策、集中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流程,以會議形式討論決定企業改革發展重要事項,防范個人或少數人獨斷專行。三是要按照國資委關于企業“三重一大”黨委會前置研究的部署要求來開展企業各項管理活動,“三重一大”所涵蓋的內容一定要具體明確、列出清單,可操作、可監管和可追責。四是黨組織要理順黨內決策與其他重要決策機構依法合規進行決策的關系。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但不能以黨代政、黨政不分,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參與生產經營等業務工作既要有高度、力度,又能適度。
3.4 創新黨政協商融合機制
改變傳統黨政干部職務上相互分離為主的模式,通過與黨政干部的交叉任職、雙向進入,從而實現黨政工作與經營管理的互相融合、相互配合提供劍士的組織制度保障。涉及黨建或企業經營生產方面的重要事項,特別是“三重一大”事項,上會決策前,企業黨政主管領導應就重要議題征求大多數班子成員及職能負責人的意見,充分地溝通、交流形成共識,必要情況下,應組織更深入地專題調研,以提高會議效率和決策質量,維護班子團結并鞏固決策層的威信。
3.5 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
(1)健全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按照“四個同步”要求和屬地原則,做到基層黨組織全覆蓋。
(2)充分發揮黨支部的作用,為企業改革創新注入新動力。企業黨建的基礎在支部,只有支部活力被激發,黨在國有企業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才能更好地轉化為競爭優勢。以企業創新工作為例,“創新驅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樣,也是企業追求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大勢所趨。國有企業的創新則離不開支部、離不開黨員,作為推動創新的重要力量,企業黨支部的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視。支部工作要切實融入實際的科研生產和經營管理,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務模式創新等方面尋找突破點。
3.6 創新黨建工作信息化機制
針對施工單位黨員自主性、流動性、分散性明顯增強的新形勢,引入“互聯網+黨建”思維,借助于QQ群、微信、微博、移動短信平臺等各種新媒介,設立網上黨支部,建立黨員論壇、意見箱、留言簿,開展“網上黨務活動”,把“三會一課”、組織建設等黨建日常工作,納入信息化管理,與生產經營信息化建設同步開展,深度融合,讓全體黨員都能參與到黨組織生活中來,不斷增強黨員的歸屬感和身份意識,使黨建工作規范、便捷并取得實效。
3.7 創新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績效融合機制
科學量化黨建考核標準,創新考核機制。黨建工作考核由日常考核和現場述職考核相組成,以各單位年度生產經營績效考核分作為基礎分,以黨建考核結果作為調劑系數,兩者乘積為最終年度兌現績效分。逐步提高黨建考核峰值系數,并實行分級責任制,突出黨政主管領導、紀檢負責人嚴于其他班子成員的績效獎懲力度,主次分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并將考核存在的問題作為倒逼執紀問責的依據。
新形勢之下,黨建工作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傳統的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隨著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利益壁壘保護和阻力將越來越大,迫切需要企業黨組織加強領導,創新黨建思路,尋求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路徑,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組織保障作用,推動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