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唐鵬偉 王榮崧 劉文
【摘 要】目的:觀察運動針法結合自制溫經止痛包熨燙治療急性期肩周炎的療效。方法:將4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均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前者采用運動針法結合自制溫經止痛包熨燙治療,后者采用常規針刺治療。結果:治療組治愈顯效率75.0%,對照組治愈顯效率50.0%。兩組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運動針法結合自制溫經止痛包熨燙治療急性期肩周炎療效顯著。
【關鍵詞】運動針法;溫經止痛包;熨燙治療;急性期肩周炎
【中圖分類號】R2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2
急性期肩周炎以肩關節疼痛、夜間或遇寒時疼痛加重及關節功能輕度受限為主要表現,臨床上以常規針刺、推拿、痛點封閉等為常用治療方法,能取得一定療效。但該病多為中老年患者,病程長,急性期疼痛劇烈,不能耐受較強針感、較重手法,臨床觀察患者難以堅持治療,從而影響療效。我科采用運動針法結合自制溫經止痛包熨燙治療急性期肩周炎,患者易接受且縮短療程?,F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收集40例在我院治療肩周炎的急性期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用運動針法結合自制溫經止痛包熨燙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針刺。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2.1.1 運動針法:患者取坐位,先取陽陵泉穴,隨咳進針;再辨肩周炎病在何經:肩前疼痛、肩后伸疼痛屬太陰經證,取魚肩穴;肩外側疼痛、肩外展疼痛加劇屬陽明經證,取三間穴;肩后側疼痛為主,肩內收疼痛加劇屬太陽經證,取后溪穴;常規針法,平補平瀉,捻轉得氣同時患者主動活動患側肩部,動作由慢到快,做肩關節活動,以能耐受為度?;顒?分鐘休息2分鐘,活動3組取針。每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
2.1.2 熨燙治療:本科協定中藥組成:蜀椒、干姜、肉桂、小茴香、丁香、萊菔子等。將中藥打粉,加入300g食用鹽后放置鍋內加熱后取出,放入雙層布袋,然后將布袋置于患肩痛處回旋熨燙。開始時輕快,隨著布袋溫度的降低,用力強速度慢,每次20分鐘,每日2次,10次為1個療程。
2.2 對照組 采用常規針刺治療。常規取患側穴:肩髃、肩前、肩貞、阿是穴、陽陵泉、中平穴等,常規手法進針得氣,接通電針儀,每次選3-5穴,連續波強刺激30分鐘,再以TDP燈照射患肩。每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
2.3 評價方法:參照《疼痛診斷治療學》[2]中有關疼痛與功能受限評分制定。疼痛分級評分:輕度疼痛、睡眠不受影響,計1分;中度疼痛、夜間時有痛醒,計2分;重度疼痛、徹夜難眠,計3分?;顒邮芟薹旨壴u分:輕度受限,計1分;中度受限,計2分;重度受限,計3分。療效評定標準采用“治療前積分一治療后積分”算差值,差值越高療效越佳。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功能恢復,積分差值為該患者治療前病情的綜合積分值。顯效:癥狀明顯減輕、功能明顯改善,差值在2分以上。好轉:癥狀減輕、功能改善,差值為1分。無效:癥狀及功能無變化,差值為0分。
2.4 統計學方法:對數據進行x2檢驗。
3 治療結果
兩組療效比較見下表。治愈顯效率治療組為75.0%,對照組為50.0%,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
4 討論
肩周炎的臨床分期為急性期、慢性期和恢復期。其中急性期肩周炎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的疼痛,夜間或遇冷加重,甚至因此而影響睡眠。部分患者伴有肌肉痙攣和肩關節活動輕度受限,但主要是局部急驟而劇烈的疼痛反向性地引起肌肉痙攣。因此,肩關節本身還有一定范圍的活動度。
臨床上根據本病急性期癥狀特點,結合中醫“辨經論治”及現代“生物全息”理論,我們認為陽陵泉是治療肩周炎的經驗要穴,其屬八脈交會穴之筋會,可以治療一切筋病;魚肩穴為張樹中教授根據“生物全息理論”在魚際下0.5寸處第一掌骨橈側肩部的全息對應部位,其歸屬手太陰肺經,臨床常用于治療疼痛部位在肩前部的急性肩周炎患者;三間穴屬手陽明大腸經輸穴,輸主體重節痛,如若病痛在手陽明大腸經循行線上,可針三間穴處條索狀物和壓痛點。臨床上發現急性期肩周炎患者不論其疼痛和功能受限程度如何,牽扯的經脈越少,治療效果越好,如果疼痛范圍大,說明病在多經,治療時一般應首先治療疼痛最甚的經脈。
中藥熨燙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中醫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溫熱藥力,將藥性通過體表皮竅透入關節,從而達到溫經通絡、散寒祛濕、行氣止痛的功效。我科協定處方來源于《黃帝內經》,結合科室多年使用中藥熨燙療法改進而來,其中蜀椒、干姜、肉桂溫經通絡散寒止痛,小茴香、丁香、萊菔子行氣散寒止痛,食鹽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將中藥熱鹽包敷在患者肩關節疼部位,可以使藥味透過皮膚,達到消腫止痛、祛寒除濕、通順經絡的效果,能有效的改善夜間冷痛,而且在家自己也可以方便操作,見效快,患者樂于接受[3]。
傳統針法明顯忽視了運動作用[4],同時電針療法強刺激,留針長,患者不活動,會妨礙局部氣血流通,因此不少患者針刺后有疼痛加重的情況。運動針法以“ 動”貫穿治療過程,強調遠端刺、局部動,真正的堅持“以動為用”,從而達到“動則通、通則不痛”的目的,加之配合溫經止痛包熨燙患處能夠有效的維持局部氣血運行,能夠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實驗結果表明,運動針法結合自制溫經止痛包熨燙治療急性期肩周炎療效優于常規針法治療急性期肩周炎方法,效率高,且簡便易行,適合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高樹中.一針療法[M].山東:濟南出版社,2006:58
趙俊,李樹人,宋文閣.疼痛診斷治療學[M].鄭州: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201—209.
中藥熱鹽包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腸蠕動臨床觀察[J].中外醫療袁2012,16(24):89-92.
李紅,陳尚杰,張家維. 運動針法治療肩周炎的臨床觀察[J]. 按摩
與導引, 2007,23(10):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