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嫻嫻 趙璐 劉建平
【摘 要】劉建平老師是全國知名中醫肛腸專家,診疾問病時始終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重視中醫辯證論治,本人跟師期間總結老師治療肛瘺經驗。
【關鍵詞】肛瘺;中醫辯證;經驗總結
【中圖分類號】R57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1
劉建平老師是全國知名中醫肛腸專家,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劉建平老師臨床30余年,診疾問病時始終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重視中醫辯證論治。本人跟師期間總結老師治療肛瘺經驗,總結如下。
肛門直腸疾病雖然以局部癥狀為主,但劉建平老師每每提到,肛腸直腸疾患雖只表現在局部,但是,疾病的起因、發展規律、預后等無不與全身氣血陰陽相關,要根據病人的癥狀、體質、寒熱虛實來辯證分析,因人制宜,結合八鋼辯證,聯系肛門局部體征,進行歸納分析,方能把握疾病發展規律。肛門直腸疾病不但要從全身辯證,更要結合局部癥狀、體征,辯出虛實、寒熱。他常說,辯病與辯證要相結合,它們分別反映了疾病的不同方面,兩者不能分開來看,是同等重要,互相印證才把握疾病的主要病機,這樣治療才能事半功倍,療效顯著。
對于肛瘺,劉建平老師主張多種治療方式相結合,根據患者病情虛實不同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對于肛瘺的不同階段亦辯證的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早期,未行手術治療前,可以給予中藥湯劑內服,肛瘺早期,因正氣未傷,邪氣未盛,故早期的治療原則以清法為主,主要是選用一些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排膿的藥物,如蒼術、黃柏、黃連、澤瀉、薏苡仁、赤芍、丹皮等藥物。肛瘺后期,正氣已傷,余毒未清,邪氣久戀不去,故后期的治療原則以補法和托法為主,以益氣扶正為主,輔以托里透毒,常以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方化裁而成。而對于一些特殊性肛瘺,如結核性肛瘺,常以益氣養陰為主,輔以托里透毒,兼顧脾胃。結核性肛瘺患者,因久病暗耗,全身狀況欠佳,加之久病脾胃虛弱,此時如只一味攻伐,而忽略對脾胃功能的保護,用藥往往難以取效。所以對于此類患者,劉建平教授反復強調,一定要辯病與辯證相結合,不要一看到“結核”就一味的只用清熱解毒法。要辯證的來看,全身與局部相結合,如患者全身狀況欠佳,先要顧護正氣,待正氣來復,扶正之余,少佐清熱之藥。如全身狀況良好,則以益氣養陰排毒之藥為主,并時時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據病情變化調整用藥。對于手術后的肛瘺患者,特別是術后創面生長緩慢,久不愈合的肛瘺患者,首先要明確其病因。劉建平老師認為,術后創面生長緩慢的肛瘺患者,其原因多系正虛邪戀,余毒未清,此類患者可予益氣扶正中藥口服,同時,用現代醫學營養支持來配合,可靜脈輸注氨基酸、脂肪乳等營養藥。
劉建平老師常講,肛瘺雖然是局限于肛門部的疾病,但不能忽略對全身的辯證治療,只有全身的癥狀改善了,局部的疾患才有愈合的可能。
現代醫學對肛瘺的病因認識尚無統一的說法,但絕大多數學者接受“肛腺感染學說”、“中央間隙感染學說”、“上皮細胞致病學說”,均具有臨床指導意義。肛瘺多為化膿性感染所致,少數為如結核和克羅恩病的特異性感染,直腸肛管外傷、會陰部手術繼發感染也可形成肛瘺,直腸肛管惡性腫瘤也可演化成瘺管。祖國醫學認為外感風、熱、燥、火、濕邪等六淫邪氣,順胃腸傳于下部,使肛門腫滿,結如梅核,然后轉變為肛瘺。《醫宗金鑒》中所云:“痔瘡形名亦多般,不外風濕燥熱源,肛門內外俱可發,潰久成漏最難痊。” 此外,肛癰潰后不能托毒外出,余毒未清,久不收口所致。《諸病源候論·瘺病諸候》中所說 “一切癰疽,皆是瘺瘡根本所患。癰之后膿汁不止,得冷即是鼠漏。”還有《外科正宗》中所云“夫臟毒者,醇酒厚味、勤勞辛苦,蘊毒流注肛門結成腫塊。”也是對該病因的描述。
劉建平老師認為主要病因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反復腹瀉和便秘使糞便滯留肛隱窩,引起肛腺感染;②外傷、手術、異物刺激、外科檢查等導致肛門直腸損傷,細菌侵入傷口引起;③糖尿病、貧血、腸炎、直腸腫瘤等使機體免疫力下降,腸道非特異性防御機能減退所致;④上述病因存在,內口反復感染,膿腔引流不暢,膿液穿不同高度的肛門括約肌,導致肛瘺再發。所以,明確病因也是保證手術成功和防止復發的關鍵。
劉建平老師主張治療肛瘺首先要通過病史及全身情況的診查,局部應用病理組織檢查、細菌培養、直腸腔內超聲探查、計算機體層攝影術(CT)及核磁共振(MRI)的應用,對于肛瘺尤其是復雜性肛瘺的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查明其病因,明確其性質,然后針對病因治療必獲良效。關鍵是找到內口的位置。只有充分地了解內口(原發病灶)的位置,瘺管管道的走行、主管與支管的關系,臨床上才能有針對性的選擇術式。不可盲目施以手術治療,輕則創口不愈或反復復發,重則貽誤病情,造成不良后果。況且肛瘺的國內外診斷標準不一,劉老師馭繁以簡,提出一個指導臨床切實有效的標準:只要是臨床中遇到比常見的肛瘺難于處理,且處理過程易損傷肛門括約肌,引起較多并發癥,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肛瘺,應視之為復雜性肛瘺。
對克羅恩病性、潰瘍性結腸炎性肛瘺,梅毒性肛瘺、糖尿病性肛瘺等特異性肛瘺,劉建平教授認為應以原發病治療為先,不可妄動刀線,否則則徒傷肛門而于治療無益。而對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的肛瘺,見有“果凍樣”分泌物流出者,多考慮惡變傾向,臨床一定要加以重視。對結核性肛瘺的診斷,不僅要依據局部活組織病理檢查,還要考慮全身原發結核灶,以免漏診。
參考文獻
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痔、肛瘺、肛裂、直腸脫垂的診斷標準[J]. 中國肛腸病雜志,2004.4
顧伯華.實用中醫外科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
明·陳實功原著,劉忠恕,張若蘭點校.外科正宗〔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周玉祥,陸新瑜編著,痔與肛瘺中醫治療.[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