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露艷 穆嬌
【摘 要】心肺復蘇術是針對呼吸心跳驟停的患者所采取的一種緊急搶救措施。結合美國心臟病協會(AHA)2017年的《2017年AHA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成人基礎生命支持和心肺復蘇質量》,通過培訓及調查問卷的形式,討論在我市實施心肺復蘇普及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強調了培訓普通市民進行心肺復蘇的重要性。
【關鍵詞】心肺復蘇術;普及;市民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1
心肺復蘇術(CPR)是針對呼吸心跳驟停的患者所采取的一種緊急搶救措施。我國民眾對心肺復蘇術的掌握情況并不樂觀,多數人未接受過心肺復蘇急救知識的相關培訓。這就意味著,在多數情況下“第一目擊者”無法在“黃金搶救時間”為心跳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失去搶救的最佳時機,因此在我國民眾中普及心肺復蘇技能十分必要。景雪梅研究心臟性猝死(SCD)104例[1],現場目擊室性停搏9例,CPR存活2例;8min內到達現場58例,CPR存活3例,超過15min到達現場15例,CPR成功率0。充分說明時間的重要性;本文通過研究我院急診門診SCD院內院外搶救的成功率,體現向市民普及心肺復蘇的重要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我院120屬渭南市直屬120,搜集2018.01-2018.09我院急診科的SCD患者共389例,可初步反映我市SCD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心臟驟停發生后,大部分患者將在 4-6min內開始發生不可逆腦損害,隨后經數分鐘過渡到生物學死亡,所以其預后取決于搶救是否及時。通過數據分析統計院外6min內到達現場40例,CPR存活15例,超過6min到達現場200例,CPR成功10例,院內發生的心臟性猝死149例,CPR存活98例,除顫23例.
1.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A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成功例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成功率比較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 結果 院內院外CPR的成功率比較,時間在不同范圍CPR成功率的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討論:
我院為了提升SCD的搶救成功率,在2018預期完成16期心肺復蘇術培訓,積極向各單位運用多媒授課及現場演示、指導、進行CPR的培訓,今年1至9月我科已組織CPR培訓10期,包括學校、交警大隊及市直單位,經過培訓,市民對于CPR的重要性認識度有了一定提升,并且在上半年,發生了3例的心臟性猝死因為目擊者參加過相關培訓,及時給予患者心肺復蘇,進一步轉入我院,進一步給予患者高級生命支持,從而挽救了患者的性命,再次鼓勵我們要積極努力向社會大眾普及CPR的教育,可有效的降低SCD的發生。
中國早年有關CPR的記載是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提出的通過口對口人工呼吸治療自縊者[2]。CPR作為搶救生命最基本的關鍵技術和方法,對心跳、呼吸驟?;颊呒皶r、有效的實施搶救可以明顯提高其生存率。猝死的最佳搶救時間是3-5min,心臟驟??砂l生在院內或院外,其中院外心臟驟停(OHCA)發生率可達80%,每年會導致600多萬人死亡,社區居民常常是第一目擊者,第一目擊者能否在急救人員到達現場之前進行有效心肺復蘇,對提高患者生存率起到關鍵性作用。本文研究結果示:6min以內給予呼吸心跳驟?;颊咝姆螐吞K的搶救成功率較6min以上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孫春燕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發病后立即進行CPR的患者預后有統計學意義。因此盡快實施CPR是患者存活的關鍵。
因此對社區居民及各機關單位人員進行CPR的培訓至關重要。運用多媒授課及現場演示、指導可以提高培訓后學員的知曉率,本文的調查及研究結果與程艷萍等采用多媒體方式理論講解[3]的研究結果一致;對于院前急救來說,提高SCD患者復蘇成功率的決定因素是現場必須有經過培訓、有實施急救能力的第一目擊者。這就更需要向全民普及CPR,提高 CPR在我市的實用性。王長遠等的研究指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參加急救技能培訓的48名基層醫生對2010CPR 指南知識掌握情況較差[4],在張海明等對銀川市社區人民CPR 的認知程度調查中發現[5],社區人群CPR現場急救知識總知曉率非常低,大多數公眾對現場CPR沒有認識。由此可見,不僅是普通群眾,醫務人員的CPR掌握率也是遠遠不夠的,仍有待加強。另外,《指南更新》建議當非專業人員發現患者沒有意識及呼吸時, 就可以用手機通知急救中心并開始做CPR 。
未經培訓的旁觀者都應該及時對心臟驟?;颊哌M行僅胸外按壓的 CPR(Ⅰ級,證據水平C-LD),即僅胸外按壓,未對人工通氣進行要求。日本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旁觀者持續胸外按壓 CPR 與使用按壓 30次、人工呼吸 2次的 CCPR模式相比,前者的自主循環恢復、1個月生存率和1個月存活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更差。充分說明CPR培訓的重要性。為了讓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使心肺復蘇在院外及院內心搏驟停時發揮應有的作用,醫院及其他公益機構肩負著大眾心肺復蘇培訓的職責[6]。我院需積極向社會大眾培訓CPR 的相關知識。2016年,王立祥等人提倡通過“以點帶面”和“滾雪球”的方式,每位醫務人員向5戶家庭傳授 CPR 技術與相關知識,以此類推,經過一個周期后將會有2億人收益。我們應效法這種方式,有望使得多數“第一目擊者”可以在“黃金搶救時間”為心跳驟?;颊哌M行心肺復蘇,從而促進我市SCD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景雪梅.院前急救CPR成功率的探討和醫護配合的重要性[J].中國醫學創新,2011,8
(7):117-118.
李宗浩.論中國心肺復蘇醫學的創立與進展(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8.3(1):1-5.
程艷萍,章萍,陳熱花.小學生CPR知識和技能普及的重要性[J].中國社區醫師,2014,
30(17):156-157.
王長遠,秦儉,孫長怡.基層醫生2010CPR指南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J],2013.
張海明,蔡娟,楊潔.銀川市社區人群對CPR技術的認知程度調查[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5,37(7):785.
王立祥.中國心肺復蘇發展戰略觀[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5,27(3):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