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霞
【摘 要】目的:對小兒靜脈留置針的優質護理方法進行總結、探討,觀察患兒的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方法:按照隨機的方式,將40例靜脈留置針患兒劃分為護理研究組與護理對照組,兩組患兒人數均等各20例,對護理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對護理研究組患兒實施優質護理措施。結果:在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下,兩組患兒的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也呈現出了顯著的差異,和護理對照組患兒相比,護理研究組患兒的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靜脈留置針患兒實施優質護理措施,可以降低他們的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這更有利于其病情的治療與健康、安全,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意義。
【關鍵詞】優質護理;小兒;靜脈留置針;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1
靜脈留置針減少了患兒反復穿刺的痛苦,便于了醫護工作的開展,但是卻容易出現一些并發癥,這會影響到患兒的病情治療,甚至可能給患兒帶來新的健康、安全問題,為此我們就必須要改進和優化對靜脈留置針患兒的臨床護理,盡力預防小兒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發生[1]。本研究通過對20例靜脈留置針患兒予以優質護理,有效的降低了其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以下為具體的研究情況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文臨床研究對象共計40例,其均為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以來,收治的靜脈留置針患兒。按照隨機的方式,將40例靜脈留置針患兒劃分為護理研究組與護理對照組,兩組患兒人數均等各20例,分組后護理研究組患兒男11例,女9例,最小年齡1歲,最大年齡7歲,平均(3.21±1.46)歲,其中9例為上呼吸道感染,4例為肺炎,3例為腹瀉,2例為支氣管炎,2例為其他。護理對照組患兒男12例,女8例,最小年齡1歲,最大年齡8歲,平均(3.33±1.52)歲,其中8例為上呼吸道感染,4例為肺炎,4例為腹瀉,3例為支氣管炎,1例為其他。兩組患兒上述各項資料基本一致,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充分的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對護理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如常規穿刺、固定,告知患兒家屬注意事項,對患兒予以對癥護理等,對護理研究組患兒實施優質護理措施,主要的護理內容與方法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小兒靜脈留置針優質護理的首要環節,因為面對穿刺,很多的患兒都會表現出激動和反抗的情緒,不愿意配合,這會給穿刺帶來很大的難度,并且還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護理人員在穿刺前,應當和患兒進行積極的溝通,用動畫人物、卡通故事來激勵他們,使其勇敢的配合穿刺,對于年齡較小、無法溝通的患兒,則需要通過輕聲的說話和溫柔的撫觸,安撫好其情緒,避免其哭鬧、扭打。再者是對于患兒的家屬,尤其是父母也要做好心理干預,消除他們不必要的擔憂、顧慮,講解靜脈留置針的優勢和必要性,預防醫患沖突[2]。
1.2.2 保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對相關器具和穿刺部位進行細致的消毒,消毒后不能再接觸其他物體,防止二次污染。準確的選擇靜脈,因為這對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具有很大的影響,而且與后期的并發癥也有所關聯。靜脈的選擇,要盡量粗、直、明顯,遠離關節,無靜脈瓣,踝部大隱靜脈、手背靜脈、頭皮正中靜脈、耳后靜脈都是較為理想的選擇,對于小兒來說,最好選擇頭皮正中靜脈和手背靜脈,其他細小靜脈不宜對患兒做穿刺。
1.2.3 穩妥固定 小兒靜脈留置針優質護理,固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否則就非常容易發生脫落。為了穩妥固定,通常在穿刺之后,需要使用棉球墊起針柄,減少其對患兒皮膚所造成的壓力,然后再使用膠帶固定,注意不能緊繃、卷邊,也不能有氣泡,保持清潔和干燥,如果發現了污染、潮濕等情況,應及時更換,避免細菌感染。
1.2.4 導管護理 首先,要做到正確沖管與封管,始終保證導管清潔、無菌。靜滴完成后,采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使用2ml肝素配成的封管液,脈沖封管,當封管液剩余小部分時拔針,但推封管液速度要大于拔針速度,以保證封管液充盈于留置導管內從而排盡留置導管內的藥液或血液。其次是要根據患兒的用藥,做好導管護理,不同藥物的刺激性、給藥速度不同,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兒的用藥具有清楚、明確的了解,在輸液過程當中,控制好導管的輸入速度,確保導管暢通,無折壓,并且還要定時檢查患兒穿刺部位的情況,看有無滲液、紅腫等情況出現,以便及時處理。
1.2.5 健康教育 最后,要對患兒及其家屬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詳細告知其留置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其他相關問題,如果真正出現了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兒的靜脈留置針并發癥進行觀察,統計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過程當中對數據的統計學處理以SPSS 18.0作為主要的工具,以X2進行計數資料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下,兩組患兒的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也呈現出了顯著的差異,和護理對照組患兒相比,護理研究組患兒的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參表1)。
3 討論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的一個重要途徑與方式,其能夠達到快速補液、用藥等效果,在各個科室當中的應用都相當廣泛。小兒的耐受性較差,在需要長期或多次靜脈輸液的情況下,反復穿刺會對其帶來過多的痛苦,而靜脈留置針的出現,則解決了這樣的難題。靜脈留置針只需穿刺一次,這可以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患兒承受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3]。不過,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發現,靜脈留置針容易引起患兒出現各種并發癥,這就會影響到患兒的病情治療,并可能給患兒帶來新的健康、安全問題,對此必須要引起臨床護理的高度關注與重視。
從本文的臨床研究結果來看,對靜脈留置針患兒實施優質護理措施,可以降低他們的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發生率,這更有利于其病情的治療與健康、安全,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潘月.輸液靜脈留置針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預防措施[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04):154-156.
熊勤林,羅秀華,羅艷.護理持續質量改進對預防靜脈留置針堵管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8,24(04):165-166.
金洪燕,夏繼平,蘇建平,等.靜脈留置針在兒科的應用與護理體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