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瓊
【摘 要】目的:探析婦產科護理期間產生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改進與防范措施,以此不斷提升婦產科的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性,獲得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方法:就我院婦產科護理最薄弱的環節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做出相對應的防范措施;住院患者需實施規范化的流程管理,以確保每項護理措施與制度可落實到位,給予患者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結果:婦產科護理期間,患者、護士、護理水平等均為導致護理隱患發生的主要因素,實施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有效提升婦產科的護理質量及護理水平。結論:通過對婦產科最薄弱的環節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后,婦產科的護理質量得到了顯著性的提升,同時護理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值得臨床借鑒實施。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1
婦產科屬臨床患者較多的一個科室,且患者病情各有不一,復雜多樣,加之產婦與胎兒的特殊性,其病情發展較快,相對存在的安全隱患也較多[1]。同時近些年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愈加升高,婦產科本就屬于護理隱患高發科室,在面臨患者需求不斷升高的同時,護理安全隱患也隨之升高。對此,為有效強化婦產科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性,我院就科室最薄弱的護理環節進行了深入討論,并提出對應的防范措施,現將有關資料匯報如下。
一、婦產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
1.1 醫院因素
婦產科的護理質量是整個醫療質量的核心所在,因此需為護理服務完善建全其制度。而缺乏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及護理人員未遵守有關制度進行護理工作,則易加劇護理風險。同時,醫療費用也屬于醫院方面一個較為突出的不安全因素,若醫護人員在治療或護理期間未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說明醫療費用,同時在護士不恰當的催款下,極易產生護患糾紛事件[2]。加之護理人員在遇到特殊情況未向患者及時了解事情經過,導致患者產生誤會,嚴峻護患關系。
1.2 護士欠缺法律意識、風險意識
護士欠缺危機意識,且觀念轉變較慢,對應急措施的掌握程度較低,同時護理工作中沒有足夠的重視隱患問題以及患者的心理需求,若忽視或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且不尊重患者,患者未感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則會產生護患矛盾,從而升級護患糾紛事件。部分經驗不足的護理人員,對護理的步驟及相關制度掌控不佳,同時工作期間責任心不夠強烈,服務態度較差,都是造成護患糾紛出現的主要因素。
1.3 缺乏專業技術素質
臨床多數年輕護士由于從事護理工作時間較短,且操作經驗不足,對于護理工作中的突發事件不能有及時的對應處理,因此不能及時的發現新生兒出現的病癥,延遲了患兒的治療,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對合并妊娠高血壓的患者,護士未能對患者的病情仔細探查,且護理服務不到位,極易造成患者出現子癇;部分助產士則在助產過程中配合力度不強,導致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出現會陰裂傷,因會陰裂傷造成嚴重的并發癥,包括直腸陰道痿或膀胱陰道痿等。尤其在產婦產后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時,護理人員未能及時的準備好搶救物品,則會造成產婦的救治不當,最終形成嚴重的護理糾紛事件。
1.4 患者因素
婦產科患者大多為產婦或婦科疾病,女性患者心理敏感且脆弱,加上病程慢長,病情復雜多變等特點,極易造成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煩躁、抑郁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升高護理風險的出現。加之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不夠充分,在治療期間不能積極主動的配合護理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難度及負擔[3]。
二、婦產科護理不安全隱患的防范對策
2.1 完善醫院有關安全管理制度
規范化的管理制度是創建高效安全婦產科護理工作的基礎,同時也是提升醫院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院方需抓緊落實婦產科護理工作的有關制度及管理問題。同時可在婦產科實施獎懲制度,結合以往案例制定科學、合理的預案計劃,同時定期組織科室成員進行實戰訓練,以提升護理人員對處理各類應急事件的能力。
2.3 強化護士法律意識與安全管理
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與法律觀念,使護理人員明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部分護理人員對法律意識觀念薄弱,工作中只對患者的合法權益有一定的明確,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同時,卻忽略了自身的合法權益。對此,院內有關部門可開展法律講座,組織科室內的護理人員進行《執業護士法》或《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學習,使護理人員充分了解自身的法律意識及風險意識,不斷強化安全意識等,在明確自身的職責問題后,使護理人員在確保患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同時也合理的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在工作過程中嚴格遵守院內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
2.3 嚴格遵守規章制度與標準的護理操作技術
嚴格的遵守院內各項護理規章制度與護理操作技術是防范護理差錯最基本的措施之一,者需求每位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對照制度嚴格進行,同時按照標準化的流程實施操作。對此,院內可結合實際情況,要求有關部門對護士的專科知識等進行定期的培訓考核,以此不但提高護理人員的救治水平及應變能力[4]。對護士的在職培訓多加重視,為提升護士的操作技術水平與業務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2.4 為患者樹立正確的意識觀念
患者在入院后可由護理人員在第一時間為其詳細正確的講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使患者對所患疾病有充分的認識與掌握,同時了加以一定的心理疏導工作,提升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每項護理操作過程中需秉持溫和、親切的態度向患者講解該操作的具體方法與目的,對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多加講解,由此提升護理質量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2.5 加強日常護理服務
從產婦入院之日起第一日起則將其相關資料收集并實施護理風險起先評估,對不同個體狀態、心理情緒、胎兒相關原因、分娩質量以及產后護理等采取措施進行預防性護理,以免發生不良妊娠結局。在院內活動的公共區域設置安全提示標志,避免產婦出現跌倒等不良事件。產后加強預防感染的護理,對其哺乳予以指導,對新生兒進行撫觸護理,減少并發癥發生率。
2.6 出院后護理干預
對新生兒進行預見性干預,對產婦實施出院健康教育指導,對院后自我護理工作進行回訪,指導產婦哺乳喂養工作,告知產婦新生兒按時進行疫苗接種,以前產后前往醫院復查的日期。
三、小結
護理屬于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特別對于婦產科來說,由于維系到母嬰雙方的健康,加之護理內容所涉及的領域較廣,包括基礎護理、新生兒護理、產后護理等等,內容復雜,導致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有所加重。因此,在臨床上不僅需對護理人員的素質提升有高度重視,同時也需對其展開心理調節,使護士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并更加熱愛自己的崗位,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緩解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有效減少護理過程中所產生的隱患問題,從根本上降低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
從目前婦產科護理工作當中進行分析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安全因素:(1)與患者之間溝通不到位,導致產婦及其家屬不理解護理人員的工作,對護患關系有所影響,導致患者遵叢性差,可能產生不安全事件。(2)護理人員缺乏經驗、培訓不到位,法律風險意識簿弱,未嚴格按規范進行操作,對護理記錄未認真填寫,造成一定隱患。(3)對患者風險評估不到位,對風險意識的預防控制力度不夠。(4)對產婦健康教育宣傳不到位,產婦及其家屬于圍產期的相關注意事項了解不夠。對此,護理人員需在工作中秉持良好的態度,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在交流期間多主要文明用語,態度親切,上述均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的關鍵所在。此外,護理人員還需在工作中對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嚴格遵守,切實做到細致護理。院內相關部門也可定期開展專業培訓與考核,通過導師的指導,使經驗、資歷較淺的護士的護理技能得到不斷的提升。婦產科是一個發生安全隱患較高的科室,因此需加強重視護理工作,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就診,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以此不斷完善、提升婦產科的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性。
參考文獻
潘嫦瑤.優質護理干預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5):259+261.
劉焱,肖志輝.婦產科護理中感染危險因素及相應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19):3079-3081.
閆天茹.婦產科護理安全管理[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5(27):155-156.
王淑美.婦產科護理過程中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分析[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8(09):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