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云濤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從華電滕州公司駐地文化優勢來看,公司坐落在科圣墨子、百工鼻祖魯班的故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千年工匠精神成為滕州的歷史名片。公司秉承“以墨子兼愛精神做人,以魯班創新精神做事”的理念,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在企業創造性發展和創新性轉化。
從華電滕州公司內部情況來看,公司1958年建廠,現運行2臺15萬kW和2臺35萬kW熱電聯產機組,職工人數530人,肩負著對滕州城區95%的供熱任務。職工人數少,技術力量薄弱,創新能力不足,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跟不上新型工業化時代發展的要求。
從華電滕州公司企業管理的角度來思考,為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營造人才開發、培養、成長的良好環境,有效發揮高素質人才的引領和激勵作用,一方面,公司思考如何拓寬技術人才成長和晉升通道,培育匠心人才,盤活人力資源,打造創新型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從員工素質提升的要求出發,“企業應該培養什么樣的職工”“工匠必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必須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思考研究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選拔、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
具體方法如下:

魯班演練堂內師傅傳授技藝

魯班工匠院
華電滕州公司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全方位,內化融入企業標準化AAAA良好企業管理制度體系,推進工匠精神與現代企業管理深度融合,營造企業內部協調管理的良好環境。
改革企業薪酬制度。要培養工匠精神,以什么樣的制度激勵至關重要,工匠精神土壤的培植和激勵導向必不可少。公司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堅持傾斜生產一線,堅持業績導向,堅持精益化差異化管理,強化價值貢獻激勵導向。今年上半年進行了績效制度改革,拉開了生產運行一線與管理、后勤人員的薪酬差距。
加強全員績效管理。公司建立了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激勵先進為導向的績效管理體系,將安全、效益、發展、黨建、創新管理等各項工作落實到部門績效、崗位績效之中,每月一次綜合考核評價,突出過程管控,強化激勵約束,讓工匠精神融入管理全流程、全過程,促進公司管理全方位、各環節協調運轉。
拓寬人才成長通道。公司培育匠心人才,盤活人力資源,打破原有的傳統單一行政職務晉升模式,全面創新用才機制、評才方法、育才方式,積極打造創新型人才隊伍。
一是定期評選“魯班工匠”“魯班工匠院院士”。2017年公司制定了《魯班工匠評選管理辦法》《魯班工匠院院士評選管理辦法》,對優秀技能人才按照季度、半年、年度分別命名為三星、四星、五星級工匠,獲得集團公司系統和省市更高級別榮譽的技術人才命名為六星、七星工匠,對應星級工匠,分別給予不同獎勵。近年來,華電滕州公司評選“魯班工匠”50余名、“魯班工匠院院士”6名。通過崗位競聘和鍛煉培養,已有27名班組職工走上更高崗位,11名青工邁入中層干部行列,6名青工在華電集團大賽中獲獎,7名年輕干部走上處級領導崗位。
二是固化“導師帶徒”活動日。公司把每年農歷6月13日(魯班誕辰日)定為企業尊師重道、導師帶徒活動日,以“九個一”形式(即一坐一站一鞠躬,一贈一送一句話,一聘一照一公開)舉辦充滿傳統色彩的拜師儀式,簽訂師徒協議。同時,創新實施導師帶徒“學時制管理”“學分制評價”培訓模式,每年對優秀導師和徒弟分別進行評選獎勵,激勵師徒勤學善思,傳承匠心技藝,提高素質能力,拓寬青年職工崗位成才的“快車道”。
三是積極建設創新型團隊。公司建立了《職工創新創效活動管理辦法》《創新流程管理體系》,給想創新的人以機會,給能創新的人以舞臺,給干成事的人以激勵。近年來,公司取得創新成果70余項,其中20余項獲得電力行業及國家級榮譽表彰;成功解決“4#機組C氧化風機頻繁故障”等多項技術難題,獲得“一種城市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工藝”等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為改善環境質量、推進企業提質增效、轉型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華電滕州公司為職工創新創效提供平臺和載體,讓職工工作有激情、有責任感、有榮譽感。公司借用滕州古代“魯班‘智人’學教模式”,建設了全國首家“魯班工匠院”。“魯班工匠院”占地4 000余平方米,設有“魯班演練堂”“魯班講堂”“魯班創新工作室”“青年魯班眾創空間”,為員工搭建了多功能、全方位的“教、學、練、研”一體化多維體系。
建設“魯班演練堂”,為員工提供“練技傳藝”平臺。魯班演練堂側重職工實物培訓、技能訓練,按照火電企業機、電、爐、化、熱工、脫硫不同專業,分別設置識別區、演練區、實訓區,集專業認知、培訓演練、實操訓練為一體,由各專業自擬培訓計劃組織實施。“魯班演練堂”每年組織開展職工技能運動會、專業技術比武、挑戰60秒等相關練技、傳藝活動,以賽促學,以教促學,以練促學,成為提升員工技術技能的實訓場所。
建設“魯班講堂”,為員工定制“技能培訓”平臺。魯班講堂是為生產系統職工量身定做的培訓陣地。魯班講堂擁有專業講師18名,年初制定培訓計劃,每月組織實施,季度考評,直接納入部門績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組織對講師定期督導評價,評選金牌講師;根據學習考勤、競賽活動等情況,每季度評選優秀學員,并予以表彰獎勵;邀請系統內知名講師、設備廠家專家進行授課,分享工作經驗,提升職工專業技能。
建設“魯班創新工作室”,為員工搭建“創新工作”平臺。魯班創新工作室采用一室兩用模式,進行課題攻關和技術研究,推進企業創新創效。一是建立“華電工匠”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組織應用先進技術、管理方法,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攻克難題。二是建立“青年技術人才”創新工作室,吸納各專業青年人才進行創新創效課題研究,加強設備技改,改進工器具,優化工作流程和檢修技術工藝。
建設“青年魯班眾創空間”,為青工打造“創意交流”平臺。以“引領創新觀念、激發創新熱情、推廣創新成果、培育創新人才”為宗旨,集路演平臺、創新辦公、微視頻制作、咖啡書吧等功能于一體,為廣大青工創意交流進行開放式服務。青年眾創空間定期開展創新沙龍、活動競賽,用年輕人的方式,讓創新思維競相迸發。公司微視頻微電影的編輯場所、“職工心靈花園”EAP心理輔導室,成為青年職工舒緩工作壓力的“心靈氧吧”。
華電滕州公司把弘揚工匠精神作為新時代提升技術技能、增強業務本領、持續提升管理、推進公司發展的神圣職責,形成了具有企業特色的匠心文化。
提煉匠心文化。公司總結提煉了“匠人匠心,刨以至創”的魯班工匠院精神、“匠人精神十四條”、容錯試錯鼓勵創新的“工匠五不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理念、“精益求精”的匠人信念,樹立了“匠心筑夢,勇攀高峰”的企業形象,通過召開傳統文化座談會、開展“攀登者論壇”等系列活動,推進了工匠精神入腦入心。
制作文化具象。公司汲取傳統文化思想精髓,將地域文化、傳統文化、行業文化、華電文化等理念,嵌入紫銅浮雕圖騰文化之中,建起了“華電夢”“眾創情”紫銅浮雕文化屏廊,形成了企業傳統文化的圖騰具象。同時,公司還建成了電力行業全國首家墨子書院、企業“攀登者文化勵志展廳”、安全文化長廊、廉潔文化園“清心源”等文化陣地。
形成匠心群像。在匠心文化的引領下,“匠心精神”滲入企業每一個角落,形成了匠心專項子文化。其中,運行部形成“運行爭先,虛懷若谷”的“峰谷文化”;維護部提煉形成了“一次干成功,越干越輕松”的“匠心文化”;熱力公司形成“你的溫暖,我的責任”的“新熱文化”;燃料管理部形成“誠信公平,精益創效”的“創佳文化”;后勤服務部形成“和諧團隊,幸福家園”的“家和文化”。滕州千年的工匠精神在企業植根鑄魂,全員懷匠心、踐匠行、做匠人,深化弘揚工匠精神蔚然成風,營造起了企業尊重勞動、崇尚實干、鼓勵創造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