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婷
對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是我國學術界開啟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其中,波蘭新馬克思主義在東歐新馬克思主義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國際學術領域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人的哲學與現代性批判——波蘭新馬克思主義文集》(以下簡稱《文集》)系統全面地展現了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的總體情況,特別是對幾位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理論進行了細致介紹,其中既收錄了人們已經比較熟悉的萊澤克·科拉科夫斯基和亞當·沙夫的幾篇論文,又重點推介了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思想史學家羅尼斯瓦夫·巴奇科和教育學家博格丹·蘇霍多爾斯基等波蘭新馬克思主義重要理論家的代表性著作。由此可見,該《文集》對研究波蘭新馬克思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按照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各自的理論特點和《文集》的內在理論邏輯,其從三個大的板塊對波蘭新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分類解讀。第一個板塊是蘭格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蘭格被理解為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的先行者。第二個板塊是沙夫和科拉科夫斯基的理論,雖然在很多研究者看來,他們二人之間存在著較多差異,甚至一些研究者根據沙夫早期的理論立場把他定義為正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但是,沙夫和科拉科夫斯基在基本的人道主義立場和批判意識方面還是有許多共同點的。他們在哲學領域的理論拓展的確構成了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中堅。第三個板塊是鮑曼、巴奇科和蘇霍多爾斯基的理論,他們是波蘭新馬克思主義在社會學、思想史、教育學等眾多領域中的延伸和拓展者。
按照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具有的共同價值追求和理論立場,《文集》對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理論特征進行了總結梳理。首先,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都致力于從馬克思思想和西方傳統文化中挖掘人道主義的文化精神,不僅把個體的自由和人的全面發展,而且把民族的獨立和自主都作為人道主義的重要價值內涵。在這方面,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作了很多積極的探索,如科拉科夫斯基對馬克思的人本主義精神的概括,沙夫對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發揚,鮑曼對馬克思的文化理論的揭示,巴奇科和蘇霍多爾斯基對西方傳統人道主義精神的挖掘等。其次,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對發達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理論異化和現代性危機作了深刻探討。鮑曼對現代性和大屠殺的內在本質關聯的揭示,科拉科夫斯基對官僚政治和技術異化的批判,都在國際學術領域具有重要的影響。再次,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高度關切社會主義的命運,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改革的理論。從蘭格關于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關系的探討,到沙夫對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堅守,都提供了關于社會主義改革的重要思想資源。可見,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探討的理論主題具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鮮明的人道主義價值立場;二是以人道主義文化精神為導向的徹底批判精神,是一種激進的反教條主義的精神。
總之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立足于哲學領域,同時又積極拓展,其中涉及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教育學等研究領域,在20世紀波蘭的思想史和理論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對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思想理論的繼承以及對人類的和民族的復雜的歷史命運的體驗,使得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形成了深刻的社會歷史理論,從總體上成了以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為基本理論定位和價值取向的學術群體。因此,對于波蘭新馬克思主義,無論在思想理論深度上,還是在研究領域廣度上,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