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聰
普雷德拉格·弗蘭尼茨基(Predrag Vranicki,1922—2002年)是南斯拉夫著名哲學家,“實踐派”中比較溫和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代表作有《馬克思主義史》(1961年)、《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1979年)和《作為不斷革命的自治》(1985年)。弗蘭尼茨基在《馬克思主義史》中,從人道主義理論、社會主義實踐以及其開放性和價值這三方面系統闡述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
首先,以人的存在為核心的人道主義。弗蘭尼茨基以人的存在和命運為主題進而對馬克思的基本思想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不斷解釋其理論和實踐發展,他所有關于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考都是建立在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的。他指出,不應該把馬克思主義簡單劃分為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這三部分,更不應該從知識論的立場把馬克思主義體系化,而是應該批評社會歷史理論的一體化。如此一來,弗蘭尼茨基認為社會歷史理論是一種揚棄異化、消滅剝削的人道主義的革命理論,是一種關于人的自由的人道主義訴求。他全方位、多維度、多視角地闡述了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義本質和內涵,認為人的問題與人道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爭論和理論發展的核心問題。
其次,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分析和改革的積極探索。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課題之一,弗蘭尼茨基提出,從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進程中去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去考量和評價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成果,通過實踐去反思和檢驗馬克思主義。第一,在社會主義運動和馬克思與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理論難題方面,弗蘭尼茨基認為必須堅持歷史的、辯證的和具體的分析方法,既不能理想化和抽象化地否認內在關聯,又不能忽視現實的弊端和局限性,要堅定不移地通過社會主義改革來實現馬克思所設想的自由人的聯合體;第二,對列寧和斯大林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進行分析,弗蘭尼茨基高度評價他們為此作出的貢獻,同時指出其理論的暫時性和局限性。因此,他認為,貫穿馬克思思想的一條基本線索,就是以揚棄異化,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為核心的人道主義,這也是社會主義所要實現的基本目標。第三,《馬克思主義史》關于工人委員會、生產者自治、南斯拉夫自治社會主義等思想的反復倡導,為現存社會主義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論資源,并指出新人道主義問題實質是人在經濟、政治以及精神領域內的解放問題。
最后,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和當代價值。弗蘭尼茨基反復強調,馬克思主義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開放的、不斷直面人類發展困境的人道主義理論,由于它是一種批判和革命的理論,一種開放的理論,所以,它具有不可否定的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由于關心人的存在和人的命運,永遠激勵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因此,馬克思主義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全方位批判上,更加體現在對當時現存社會主義的反思和批判上,從而全面推動人類社會的人道化進程。
弗蘭尼茨基主要依靠的是對過去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研究和經驗,獨立地劃分時期,選定人物和問題,并以批判的態度考察迄今存在的各種馬克思主義流派以及各種觀點,同時,引用了某些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所著的批判性文獻,借以說明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的某些問題。當然,每個歷史時期都會出現新的問題,這些新問題不會輕易被一種理論所完全解決。所以,馬克思主義實質上是一種批判性的開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