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林
摘 要:參考文獻是出版物的有機組成部分,正確著錄參考文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編輯是出版物面向市場的最后一道關口,對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負有責任。利用編輯的審稿權和修改權,同作者一起,提高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是切實可行的途徑。
關鍵詞:參考文獻 著錄質量 編輯審稿權
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分類詳細規定了各類信息資源的著錄項目和格式,基于該標準,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參考文獻的著錄問題展開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王國麗基于參考文獻外部描述特征提出參考文獻著錄質量的概念,陳先軍從四個維度提出了參考文獻引用和著錄質量,除此之外還有著錄原則、編輯加工、編輯審查要點、參考文獻作用、侵權分析等研究成果面世。盡管如此,但參考文獻的著錄問題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編輯對參考文獻著錄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是并未理解著錄質量的含義,以及對編輯工作的要求;二是參考文獻著錄質量的責任不明,存在文責自負現象;三是按照《圖書質量管理規定》著錄差錯并不扣分,難免造成編輯對加工參考文獻工作的懈怠。
鑒于此,在綜合分析現有參考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踐,分析了參考文獻著錄的重要作用,豐富了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含義以及對編輯的要求,并對參考文獻著錄質量進行責任界定,給出提高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的對策,最后提出編輯要慎用審稿權,以避免不必要的著作權糾紛問題。
一、參考文獻著錄的重要性作用
作為科技和文化傳承的載體,出版物不可避免需要借鑒引用其他信息資源,參考文獻的著錄對著作權法的推廣、作品權利人以及科學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1.著錄參考文獻是踐行著作權法的需要
參考文獻是出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著錄參考文獻是踐行著作權法的重要舉措。著作權法第22條明確規定,“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2.參考文獻對作者、出版單位、讀者具有重要作用
著錄參考文獻是作者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踐行著作權法的體現,更能反映作者的學術態度。期刊、圖書被引量,往往是第三方評價出版單位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例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編寫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對國內核心期刊的認定,把被引量和影響因子作為篩選的兩個重要指標。作者的論文或著作,被廣泛引用,說明其研究成果被大家肯定,也可提高其在所研究領域的個人影響力。讀者可以通過出版物著錄的參考文獻,快速找到相關領域內其他資料,有助于形成專題進而進行系統性學習。因此,對于作者、出版單位、讀者,著錄參考文獻都有重要意義。尤其對于出版單位來說,如果參考文獻著錄差錯滿天飛,更有甚者不著參考文獻,不僅嚴重影響其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還可能導致侵權問題發生,影響出版單位的聲譽。
3.著錄參考文獻是維護科學研究正常秩序的需要
參考文獻作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著錄參考文獻體現了科學研究的批判性和繼承性,是引文分析出版單位和人才評估的需要,同時也有利于實現知識檢索和共享。正確著錄資料的來源和出處,分清論著內容和被引內容,是維護科學研究正常秩序的需要。一些國際權威檢索工具,也有過因文后參考文獻差錯較多而被拒之門外的事例。規范著錄參考文獻已是大趨勢,為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更好地推動文化“走出去”戰略,著錄參考文獻勢在必行,不僅要著錄而且要正確著錄、規范著錄。
二、參考文獻著錄質量及對編輯工作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規范參考文獻著錄,國家推出著錄標準以期規范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和格式,并由此可以演化出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含義。
1.參考文獻著錄標準
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是一項專供編輯和著譯者使用的參考文獻著錄標準,包含正文十部分和兩個資料性附錄。標準將信息資源分為六大類,按類別詳細給出了每種信息資源應該被著錄的項目和格式,同時給出了著錄細則和大量的示例。值得注意的是,該標準雖然被編輯界廣泛采用,但限于推薦性,還有部分出版單位并不執行此標準。
2.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
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分三個層級:第一個層級是參考文獻描述是否規范和準確。規范性指著錄項目是否完整,著錄用符號使用是否正確,以及文內標注是否規范,與文后參考文獻是否一致;準確性指著錄項目同原信息資源相比有否差錯。第二個層級是引用內容是否正確和合理。對照原信息資源對作者引用內容進行審核,使其準確、科學、充分、合理。第三個層級是參考文獻引用是否必要和充分。這一層級需要考量參考文獻與論著內容的相關性,必要性指對于確需引用,而且是閱讀過的參考文獻才應該被著錄;充分性是要識別論著內容是否為原創,檢查是否漏引或漏著相關參考文獻。
3.參考文獻著錄對編輯工作的要求
著錄質量的三個層級中,第一層級是參考文獻著錄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證參考文獻著錄形式上的規范性,對編輯工作要求也相對簡單,只需按照GB/T 7714—2015標準加工參考文獻條目,以及文內標注,并且知曉一些文件檢索知識,對照原參考文獻信息核對著錄信息即可。第二層級要求稍高一些,一是核查被引內容是否正確,是否能起到引證效果;二是核查被引內容信息是否完整,切忌斷章取義。這部分要求編輯能讀懂論著內容,理解上下文邏輯關系,進行簡單的知識推理。第三層級要求最高,一是要核查引用的文獻是否必要,是否過度引用;二是要核查論著內容是否為作者原創,是否漏引漏著,避免侵權問題發生。這一層級要求編輯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發展前沿動態,熟悉相關研究成果。
三、參考文獻著錄質量責任界定及編輯應發揮的引導作用
截至目前,參考文獻著錄質量既不在《圖書編校質量差錯認定細則》檢查范圍之內,《圖書質量管理規定》附件中也不對著錄差錯扣分。難免造成編輯思想上的不重視,或審讀不到位的情況。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參考文獻標準的推廣,以及出版物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
出版物面世的最后關口是編輯,原新聞出版總署頒布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第二章“編輯出版責任機制”中,要求編輯要對圖書出版的質量負責。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屬于圖書質量的一部分,也即明確了編輯對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負有責任。
編輯作為文化的策劃者、加工者和傳播者,首當其沖應踐行參考文獻著錄標準,并在其工作中向作者宣傳推廣參考文獻著錄標準,要求作者同自己一起提高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
四、提高出版物參考文獻著錄質量的對策
1.提高編輯對參考文獻的重視和加工能力
編輯作為出版物質量的把關者,要提高對參考文獻的加工意識。在行動上首先應該自覺學習參考文獻著錄標準,尤其是每次標準修訂時,更要針對重要變化進行專題學習,具備編輯加工參考文獻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做到參考文獻著錄的規范性;同時要掌握文獻檢索能力,如從中國知網、中國國家圖書館,以及其他期刊數據庫等檢索相關文獻信息,確保參考文獻著錄的正確性。除此之外,編輯應跟蹤專業前沿動態,了解行業領域現有的研究成果,熟悉行業專家的研究方向,具備邏輯推理能力,能判斷被引內容是否被歪曲,引用是否完整準確,以及識別稿件內容的原創性。從出版環節,減少參考文獻著錄差錯,切實對參考文獻著錄質量起到把關和保障作用。
2.加強對參考文獻著錄的宣傳和引導
編輯在出版實踐中,要通過約稿或征稿通知,宣傳參考文獻著錄的重要性,以及參考文獻著錄要求,并給出參考文獻著錄范例,使作者在創作時就注重參考文獻著錄,而不是論著交到出版單位后編輯發現問題再補充。對于自投稿,編輯在初審時,就應檢查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對于問題較多的選題就應退作者修改,對于存在參考文獻第三層級質量的要勇于退稿。通過宣傳和引導,形成正確著錄參考文獻的學術氛圍,提高作者的版權意識,從源頭把住參考文獻著錄的質量關。
3.總結參考文獻常見問題
參考文獻常見的問題差錯,主要表現為題名、作者、版本項、頁碼、參考文獻與正文內容無關,參考文獻過度標注等問題,涉及著錄質量的三個層級。
(1)規范性和正確性差錯。缺少作者姓名, 多名作者只寫一個作者或只寫一個作者就加“等”;缺少期刊卷號、期號,出版地、出版社;亂用著錄符號;頁碼錯誤或缺失;論文題目用字、用詞錯誤;外文期刊刊名錯誤,或縮寫錯誤。
(2)文內標注與文后著錄不一致。只有文后參考文獻,文內沒有標注;或是文內有標注,文后又沒著錄對應的參考文獻。這種情況得先由作者自查,刪除并非真正引用的文獻后再做編輯加工處理。
(3)參考文獻與其論著內容關系不大或無關。有些是因為文后列出參考文獻,出于編輯要求,直接在文內隨意標注;有些是作者為了提高論著的影響,引用一些名人名社的作品。
(4)同一內容同時標注多條參考文獻。這種情況大多是二次轉引,并非真正閱讀過。一般情況下,可以請作者核查,都會徹底處理。
(5)有些論著內容并非原創,由于事后需要補充參考文獻,造成漏著現象;也有的作者故意不著錄參考文獻,以體現論著的原創性。這種情況編輯要特別注意,可能會由于出版這種稿件引起著作權糾紛,出版單位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
4.制定相應的考核獎勵機制,以及納入重點出版物質量審讀范圍
限于參考文獻著錄質量的高要求,以及編輯加工工作的繁雜和瑣碎,又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約束。做好做壞,對編輯沒有影響,就容易導致編輯思想上的懈怠。出版單位可酌情制定考核獎勵機制,對認真加工參考文獻的編輯考核時給予一定的獎勵,引導編輯對參考文獻審讀加工的積極性。同時將其納入重點出版物的質量管理工作,或在申報獎項時將其納入質量審讀范圍,引起編輯的重視,引導編輯自覺遵循參考文獻著錄標準。
5.設計參考文獻專項加工流程
基于參考文獻散點條目的特點,可以對其做專項加工處理。一般來說,在初審和編輯加工過程中,記錄第二、第三層級的參考文獻著錄質量問題。書稿審讀完畢,對記錄的問題進行專項核查,必要時,可以請專家審稿。然后將參考文獻著錄問題及著錄格式和要求一起退作者修改。最后編輯再按照國家標準對參考文獻做統一加工處理,并對文內標注和文后著錄進行對應檢查。對于不能解決的參考文獻缺項、疑似有問題之處可請專業圖書情報人員核查。參考文獻專項加工,有利于參考文獻的質量提高。
6.建議相關部門制定參考文獻著錄質量差錯認定細則
鑒于參考文獻的重要性,出版單位沒有任何理由拒絕采用。只有制度化,才能對出版單位起到約束作用,對編輯切實落實參考文獻的著錄標準起到推動作用。因此,建議相關部門制定參考文獻著錄差錯認定辦法,將其納入《圖書編校質量差錯認定細則》,從制度上引起編輯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督促編輯進行細致加工,進而提高出版物參考文獻的著錄質量。
五、慎用編輯的審稿權,避免著作權糾紛
著作權法賦予編輯對稿件的審核權和修改權,但編輯要正確行使權利,一方面要引導作者正確著錄參考文獻;另一方面,確有問題的要通過各種途徑核查。在出版單位出版物質量管理中,要杜絕編輯由于參考文獻處理工作的繁瑣,或限于版面,或編輯查不到,就建議作者刪除參考文獻,或者按照“參考文獻從略”的方式處理參考文獻現象。這些處理方式都與參考文獻著錄質量相悖,嚴重的會造成侵權問題發生。由于參考文獻對出版單位具有重要作用,一些期刊出版單位在征稿啟事中,對參考文獻的著錄數量做了原則性規定或具體數量要求,更有甚者,建議引用本刊發表的文章。這些行為最直接的影響是誤導作者不規范引用參考文獻。
六、結語
參考文獻作為論著的附錄,相對于正文來說,編輯和作者的重視度不夠,但它的著錄質量卻是論著質量的一部分,更能反映作者的治學嚴謹性和編輯的加工水平。本文在總結分析現有文獻的基礎上,提出參考文獻著錄質量的三個層級,以及對編輯工作的要求;從相關質量管理規定出發,明確編輯在參考文獻著錄中的責任和應承擔的引導作用;結合工作實踐,總結了提高參考文獻的幾條對策,以期對提高參考文獻著錄質量起到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穎,楊艷榮.參考文獻不可小覷[J].現代情報,2003(9):176-178.
2.王國麗.參考文獻著錄質量淺論[J].現代情報,2005(6):129-131.
3.金鐵成.科技編輯審核加工參考文獻應達到的要求[J].編輯學報,2006,18(3):197-198.
4.馮遵華.文末參考文獻規范化著錄分析[J].現代情報,2005(7):162-163.
5.陳先軍.文后參考文獻引著質量及其審查方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45-1148.
6.李麗,張鳳蓮.應重視參考文獻表的編輯加工[J].編輯學報,2004,16(6):412-413.
7.胡成志,郝紅梅,趙進春.利用期刊數據庫提高論文參考文獻編輯質量[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282-283.
8.朱大明.參考文獻應用質量鑒審的3個基本要素[J].編輯學報,2015,27(4):334-336.
9.申海菊,張陽德,張蕾,等.參考文獻編輯加工活動中的侵權行為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22):2814-2816.
(作者單位系中國地圖出版社)